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晚清之乱臣贼子>第六百零八章 胜局隐忧

李秀成在天王府中与洪秀全交涉的期间,仔细了解了神策门缺口战场的具体情况后,吴超越终于向前方投入了一个精锐营的兵力,但这个吴军精锐营直接进城增援吴军老将胡怀昭的队伍,而是扛着云梯向缺口东端的城墙顶端发起了进攻,同时吴超越又明确命令此前已经成功拿下了缺口西端的吴军营队,让他们集中火力压制缺口对面的敌人,掩护友军夺占阵地。

最先发现吴军这一动作的,仍然是已经亲自率军上阵的李秀成干儿子李容发,见吴军没有直接进城,已经冲到了第一线的李容发一度还有些欢喜,觉得吴军是在浪费预备队的力量,然而再细一想吴超越这么做的目的后,李容发却又很快就回过神来,大骂道:“好奸诈的妖兵,拿下缺口两端的城墙,等于就是守住了缺口,让老子就算把已经进城的妖兵赶出去也没用,妖兵随时还可以再杀进来!不能上当,不惜代价,一定要守住缺口东面的城墙!”

明白了吴超越的意图,李容发马上做出调整,单独分出了一支精锐军队上城助战,帮助城上军队守卫城墙顶端阵地。同时飞快派人联系旁边的太平军大将方海宗,向方海宗知会吴军动作,要求方海宗加紧进攻,和自己联手驱逐已经进城之敌,全力争取重新堵上城墙缺口。

李容发的反应很快,判断很准确,应对的战术选择也十分正确,但是很可惜,战斗力和武器装备方面的巨大差距,却又注定了李容发的正确战术起不到任何作用。不管他和方海宗的军队如何的疯狂冲锋,说赶不走已经进城吴军就是赶不走,吴军老将胡怀昭率领的八百多吴军将士沉着应战,凭借为数不多的几处巷战掩体英勇还击,互相火力掩护,打退了太平军一次又一次的猛烈冲锋。

期间,此前被烈火堵在神策门瓮城内门外的吴军成家燮所部,也不顾军队疲惫弹药消耗过大,果断迂回到了缺口处冲锋进城增援,把进城吴军的数量扩大到了千人以上,配合胡怀昭军牢牢守住了城内阵地,已经在混战中中弹受伤的成家燮还坚持带伤上阵,不断含糊嘶吼,“顶住!顶住!守住我们的阵地,等我们的援军上来。”

与此同时,城墙顶端的吴军将士也在拼命向着缺口对面的敌人开枪射击,那怕对面之敌已经搬来了两门劈山炮对着吴军阵地轰击,也压制不住吴军将士的猛烈火力。而在他们的掩护下,蚁附作战的吴军将士也不断缘梯而上,一有机会就向城上投掷手雷,不少将士在激战中掉落飞梯,可爬起来后又毫不犹豫的冲上飞梯,攻势猛烈而又坚决,即便地利吃亏,也仍然把守城物资基本用完的城上敌人打得大呼小叫,乱成一团。

时间已是凌晨两点正,但神策门这边仍然还是枪炮震天,喊杀不绝,吴军猛攻缺口东端城墙,太平军则是猛攻进城吴军的阵地,你来我往互相厮杀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战局再一次陷入僵持拉锯。然而战局虽然僵持,双方的心态却是截然不同,吴军是越打越稳,越打越有信心,太平军则是越打越慌,越打心态越焦急。为了能尽快夺回城内阵地,太平军的督战队甚至开始了砍杀临阵后退的自家士兵,逼着第一线的士兵死也要死在前线,可即便如此,吴军的阵地依然还是丝毫不见松动,仍然还是牢牢钉在南京城内。

两点零六分,第一名吴军勇士成功冲上了缺口东端的城墙顶端,尽管他在转眼之间就连中三弹,可这名吴军勇士还是咬牙拉响了腰间的手雷,手雷爆炸周边的太平军士兵惨叫倒地,后面的吴军将士乘机大步登城,还一口气直接冲上来了三名吴军勇士。两旁的太平军士兵大慌,赶紧大呼小叫提刀扑上,想用肉搏战把这三名吴军勇士掀下城墙,可这三名吴军勇士却马上背靠背组成了一个战斗小组,挺起刺刀与近身之地搏杀,咬着牙齿为后面的同伴争取登城时间。

后方的吴军将士没有让前方的战友白白流血牺牲,在战友的掩护下,五六名吴军勇士迅速冲上城墙,接连向敌人密集处投掷手雷,接着旁边的另一架吴军飞梯也取得突破,接连冲上来了几名吴军将士,城上吴军士兵的数量迅速突破十人大关,也基本粉碎了太平军想把登城吴军尽快驱逐下城的希望。然后靠着城上战友手雷攻击和刺刀格杀的掩护,更多的吴军勇士成功冲上了城墙,夺取到了更大的阵地空间。

“快上!快上!快把妖兵赶下去!赶下去!”

见此情景,负责这一段城墙的孙姓太平军将领急得连眼睛都红了,除了大喊大叫催促士卒上前外,还亲自提起了刀准备加入战斗。然而他带起的太平军人流变化却马上被吴军将士发现,也不知道是那名吴军士兵眼明手快,立即向他所在的位置投出了一枚苦味酸手雷,手雷爆炸间太平军人群血肉飞溅,那名孙姓太平军将领也无比倒霉的被一块弹片射中眼睛,发出比杀猪还要难听的惨叫,“妈呀!”

喊娘也没用了,冲上城墙的吴军将士越多,吴军就攻得猛烈,夺取的阵地空间越大,更多的吴军将士也乘机冲上城墙,逐渐在城墙上排起了吴军赖以成名的密集横队,以击针枪快速射击,而吴军横队一成,城墙上的太平军也就彻底没了希望。

仍然还是李容发最先收到城上情况的战报,但即便知道了这一情况,李容发也没了任何的办法,只能是不报任何指望的吼叫怒骂,逼着城上的军队继续进攻争取创造奇迹


状态提示:第六百零八章 胜局隐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