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1291章 过在于君

赵昺听罢没有吭声,脸色却并不太好。他知道过去军将出身一是将门,二是草莽,再就是底层士兵积功而来。将门子弟还好,可以通过父兄的言传身教学习军事技能。而其他两类军将不是凭着自己的悍勇一刀一枪的杀出来的,就是被招安的匪寇,他们带兵多是依靠个人经验和勇武,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军事知识。

原隶属于湖广置司的五个禁军,他们是以原殿前禁军改编的,但成分比较复杂。宋廷的殿前禁军都指挥使被陈宜中谋杀,主力在对蒙作战中或是投降,或是溃散,几乎损失殆尽。后来由江万载所领的义军为基础重新组建,此时的殿前禁军便是以江氏家族子弟为骨干。

此后在保护行朝流亡过程中,殿前禁军几番恶战,兵力折损严重,江家以‘三古十二斋’子弟同样伤亡惨重。杨太后深感江家忠义之心,在形势最为艰难的时候下旨放归了部分江氏子弟,以免江家香火断绝,但仍是以江家父子兄弟为首。

而后殿前禁军护驾转战不断的吸收各地义军和溃散的宋军残部,而江万载也为救护落水的幼帝赵昰身亡,统军之权也随之移交到江家兄弟之手。但在陈宜中和张世杰的联手打压下也被边缘化,实力衰退,实力已经不及张世杰统领的淮军。

此后赵昺继位过程中,江钲依然领兵护驾,支持他上位。在经历了崖山之战后,行朝各军皆损失惨重,不得不前往琼州。而赵昺借机整编各军,以帅府军为基础组建殿前侍卫亲军和御前护军;行朝各部残军皆编入殿前禁军,并剔除了张世杰的势力,补入了义军,仍以江钲统领。

如此奠定了新宋军的格局,无论是改变军号,还是扩编整合,一直维持至今。现下在襄阳参战的禁军第六、七、八三军皆是隶属于原殿前禁军部队,三个都统虽非江氏子弟,却也皆是其旧将:

第六军都统潘念算是出身军旅之家,其祖父潘从源,精通武艺,曾任吉州教官;其父潘仝,淳佑年间状元及第,任广州观察推官大学士。潘念自小习文练武,成年之后,文武兼备,率义兵至项山剿寇有功,授命镇守闽粤交界的南澳,后编入殿前禁军。

第七军都统伍隆起是乡间豪杰,当元军迫近台山是,自乡间组织义勇八千余人,运送粮食七千石到崖山,起兵卫国勤王。后来在崖山之战中表现甚佳,随行朝前往琼州,被编入殿前禁军,成为基干力量之一。伍隆起作为头领被委以统领之职,十余年间随着扩编他也官至都统。但是其虽读过几天书,识字却不多。

第八军都统张霸则是张世杰淮军旧部,曾是其麾下的统制官,并为其亲信。在崖山之战中,许多淮军将领在屡战失利的情况下或是战死,或是叛降敌军,张霸侥幸活了下来。到了琼州之后,张世杰兵权被夺,残部编入殿前禁军,其请赵昺善待其部下,他赦免了一批叛将的死罪,张霸则保留了官职。他是从底层士兵积功授官,肚子里墨水也是不多。

军官素质偏低,缺乏军事素养,这些也是当时军中普遍现象,因此在宋军全面换装火器之前,赵昺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他知道冷热兵器的交替不止是武器的换装,还是从部队编制到作战方式及军事思想与战略、战术的全面改革。因此就组建新训营及各种专业训练班,并组织中高级官员参加培训,以期他们能尽快适应新的形势。

此外,赵昺还重新编撰了适用于各级军将的《操典》,这些手册分发到相应级别军官,里边从如何组织训练、作战,到行军、宿营无所不包,甚至细化到布阵时一个士兵占多大地方,士兵与士兵之间间距要多少米,一个方阵多少人,一个方阵占据的面积要多少地方,方阵与方阵之间要间隔多少,变换阵形时怎么走才能最快变阵等等皆有指导。

《操典》也并非一成不变,因为赵昺也是在摸索和总结经验,每年都会重新进行编撰,删除和修改不适宜的条款,增加新的内容。且没有战事发生,他都要求各级军官进行总结,探讨得失,撰写心得,从中挑选出有特点的战例汇编成册下发各部,还会在武学开办短期培训班组织学习,以期提高他们的指挥水平。

赵昺之所以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做这件事,就是因为考虑到军中将领素质参差不一,而组织指挥作战都离不开扎实的数学计算,涉及的各式各样的数字就已经让人头皮发麻。而且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要在那么紧张的情况下计算出这些结果,没有超人一般的心理素质真是不行。

所以赵昺才想出简便易行的‘傻瓜式’方法,即便军将们基础差,只要注意学习,也能够很快上手。且他也是身体力行,不仅亲自教授身边的侍卫营读书识字,还要求御前护军的士兵也要识文断字,会基本的算术。在帅府军刚刚安定下来之后,就开始利用晚上开办夜校,自己编写教材,教授士兵们学习基础知识。

因此御前护军一直学习氛围很浓,而以原帅府军整编而来的诸军,也一直保持着这个传统,许多人经过学习后皆能识文断字,书写军用文书,熟练进行四则运算,能够识图画图,已然具备了成为军官的基本素质。这不仅为培养后备军官打下了基础,也提高了整支队伍的素养……

现在若真如孙恺所言,那么原湖广置司所辖诸部真是出现了问题,高级军官们不注重学习,依然在吃老本,不知进取。但军官是一支部队的灵魂,


状态提示:第1291章 过在于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