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三藏法师>第十五话: 归国
岁到麟德元年六十三岁病逝,一共十九年,总共译出佛经有一千三百多卷;为大唐训练翻译人才,培植僧材,形成法相宗,树立完整之译虫模;所携回之典籍以后在印度多已散佚,为佛教保存了极珍贵之文献。

在玄奘所著写的作品之中,最广为流传的就是《般若心经》,其中记载着空的意境,与生命的奥义,以及玄奘对生命的觉悟。

学习《般若心经》必须先从其全名《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起,因为经题已包含了心经的精髓。

摩诃是由梵文而来,通常用来表示大的意思,般若就是智慧,空就是智慧,也就是般若。

波罗密多叫做到彼岸,到彼岸表示凡夫众生皆有情绪、烦恼,透过佛法的道理和方法,慢慢的修持,七情六欲慢慢转化,真心本性自然会呈现,求得正果就是到彼岸。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是指一切修菩萨行的人;任何人都不免生老病死烦恼忧愁,我们要求解脱困厄,解除无奈,为要得自在,是故要观察自在,所以修菩萨行的人就叫做观自在菩萨。

已经觉悟的有情众生,把到彼岸的大智慧,领悟到很深的时候,可无拘无束超越时空与永恒相结合。

世上所有存在都是空,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就是柔体,受是感觉,想是概念,行则是意志,识就是辨别。人类一切存在,都由这五个要素聚集而成,所以说五蕴皆空即是所有存在皆是空。

照见是看透所有的东西,照见五蕴皆空即是存在是空,睁开不被蒙蔽的眼睛,发扬内心深处的大智慧,故从一切痛苦中获得解脱,渡过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观自在菩萨对舍利子的告诫,舍利子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深得释迦牟尼佛的信任。

她说道: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有形有状的东西都称为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也就是色不离空,空不离色。

尘世间的东西一定是有生有灭,生是色,灭是空,色有空的状态,空有色的状态。举凡一切事物,本来就没有实体,感受、思想、行为、意识等也是一样,这一切都是空的,所思所为无一不是空。

观自在菩萨对舍利子说:舍利子,宇宙人生一切万事万物都是空啊!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法是看得见的、听得到的、感觉得到的。不生不灭意即既不生,亦不减,也就是无所谓产生,也无所谓消灭,意味着永久和永恒。

所以会有生死,那是属于柔体的世界,至于一切存在皆是空,故存在既无生、亦无灭。

人类既是物质现象之一,当然不能免死,人类之所以害怕死亡,是导因于要摆脱死亡的*,隐藏着对未经验之死的不安和痛苦、烦恼家人的生活以及未完成的事业,这一切才是造成苦恼之因。

不生不灭指的是生死皆为人类无法自由选择,谁也无法左右,只有束手接受。我们必须接受有生必有死的观念,才能过着不为生死左右的生活方式。

任何人都逃避不了死亡的命运,但为能使你周遭的人放心,带着笑容死去,那就能超越生死,获得不生不灭的永恒生存。要达到这种境界并非易事,就要培养我们的空的观念,而要认清并学习这一点,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

不垢不净意即不是污秽的,也是不离污秽的;这是承续是诸法空相,阐述在这世上一切事物均无实体。

在这世界上确有美丑,但这美丑完全因看的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无自我的世界就是空,在这样的世界里就无垢亦无净。

不能只以表面现象来作价值判断,而忽略了自身能力的有限,忘记自己无法发现事实价值的无能。不管多污秽的东西,必有其美的一面,若能体会这一点,即能摆脱好恶的偏见,以宽宏大量接受万事万物。

不增不减意即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人类因执着于自我,才有所谓增减价值的判断,一旦能摆脱自我观念,则空的世界中就无所谓的增减。

了解这道理,就不会因为别人夸你几句,就觉得得意忘形;也不会因为别人毁谤你,而感觉有所损失,其实那些情绪的变化都是很无聊的。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当知空没有色相、没有感受、思想、行为、意识等五蕴世界及身心。眼、耳、鼻、舌、身等五官,加上思考意就是六根,架构六根的五蕴是空,所以六根也是空。

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境,靠眼睛引起感觉作用者即是色境,靠耳朵的就是声境,靠鼻子是香境,舌头是味境,身体是触境,意识是法境,而这些全都是空的。

六根认识六境的作用也有六种,就叫做六识,就是眼识见,耳识闻,鼻识嗅,舌识味,身识触,意识知,而这一切都是空,所以从眼到意识都是空。

总之,六根、六境、六识全都视为是空。

我们经常会认为,用我的眼睛看的,绝对没错,用我耳朵听的,一定正确,是我亲身体验的,所以是真的,这些观念的延续,就会造成,只有我说的才


状态提示:第十五话: 归国--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