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鹞子翻身>第九章

西邨让海兰为他寻找高中课程的课本。好在佟彦泰当年上高中时各年级的课本和作业本都保存完好,西邨如获至宝收了起来。海兰三哥已读高中二年级,一年级的课本也借给了西邨。中国五十年代绝大多数中学开设的课程并不多,主课通常只有五到六门。西邨与佟彦泰商定,外语(当时规定学俄语)、语文由西邨完全自学,数理化等课程由佟彦泰辅导。西邨还向佟彦泰表态,他每天清晨一定坚持早起,先练功,再复习;晚上请佟彦泰辅导和自学。佟彦泰表示同意,补充说,如果他出差不在家,西邨如有疑问可向海兰三哥请教。计划已定,西邨便开始了勤工俭学的自学道路。

等待黎元郎反馈找到零工的消息需要时间,海兰便建议利用这段空闲去逛北京城。逛城?好主意。虽说已是第二次来北京了,可是除了车站周围的街道和矮房子,西邨对北京的样子毫无概念。尤其是秦铁匠说的气势恢宏富丽堂皇的皇宫——紫禁城——从前皇帝的家,究竟是个怎样的模样西邨一点印象都没有,应该去看一看,何况已经下决心学建筑。不了解中国明清两朝的古建筑,甚至连样子都不知道,怎么学?应该去,哪怕是推迟自学时间也得先去看一看。磨刀不误砍柴工,值得的。

怎么去?海兰家离北京城有一百多里路程呢。乘大汽车?那又得花多少钱?不能再额外花海兰家的钱。步行?西邨可以,海兰绝对走不了这么远的路。海兰说,父亲去北京琉璃厂的店里上班了,可以骑父亲留在家里的自行车去,而且到了北京城里后行动也比较自由和方便。可是,西邨除了两次搭坐过自行车外,连碰都没碰过自行车,更别说骑车并且还要带人了。海兰说她会骑,而且可以在路上教他。学着亲自骑自行车?求之不得。这是西邨从前的愿望。他可以像刘副书记那样威风凛凛风驰电掣般地自由驰骋了。行!西邨一口答应。

海兰母亲为他们准备了干粮,又塞给海兰一些路上用的零花钱,交代海兰进了北京城后夜里去她父亲和大哥的宿舍住宿,顺便去打听黎元郎的消息。海兰父亲在北京城里有两间属于自己的平房。他在琉璃厂文化用品店工作,离老家远,早在解放前就变卖了他父亲的几幅书画置下这两间房子权当宿舍。后来大哥佟彦泰工作了,也与父亲住在一起。打点就绪,次日天刚蒙蒙亮,海兰骑车,西邨坐在后座上向北京城出发了。

毕竟西邨个头高大身体沉,又不敢紧靠海兰的身体,所以海兰把不稳车把,自行车东倒西歪。不过一会儿,海兰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西邨哥,你靠近我坐嚒!你不能抱紧我吗?”海兰把车停下,一脚踮地,伸手拉过西邨的一只手放到自己的腹部。“就这样,抱住我,重心靠前一些车才稳。”西邨的手刚接触到海兰温暖柔软的小肚子,像触了电一样弹了回来。脸一阵发烫,幸好天很暗谁也看不见。“不、不行!海兰,这样抱、抱紧了,如果车倒了两人都得摔、摔跤的。”西邨语无伦次找借口。海兰又捉住西邨的手放到肚子上。“别废话,抱紧了,试试看嚒!走啦!”

其实,西邨坐在海兰后面的后座上,心有不甘又愧疚。一则是他还不懂如何搭坐,不敢太靠近海兰的身体;二来是堂堂一个男子汉却让一位芊芊女子骑带。他忽然想起几年前海兰带他骑马。那是他坐在前面海兰坐在后面,是海兰把手围在他的小肚子上,现在刚好相反,真难为情。他想尽可能地避免自己的身体与海兰的身体接触,又担心自行车歪倒,就把双手紧紧地握住后座的架子。殊不知这样身体反而左右晃动,加大了海兰驾车的力度和难度,造成自行车很不稳定。按照海兰的方法,果然,自行车稳定了许多,不仅海兰省力很多,自行车行驶的路线也直了许多。

“西邨哥,你怎么不说话?唱支歌嚒!”海兰朝后面偏转头。

在昏暗的路上,周围一片寂静,寂寞是难耐的,沉默更其熬人。

“吾,不,该改口了;我是吃糠的喉咙,一张嘴就跟敲破锣似的。再说了,唱什么?我只会唱学校里教过的几首歌。”西邨很有些歉疚。

“不是吧?我在你家时听你们村子里的人唱的小调就很好听,你不会?不会吧?歌里有句词叫‘郎君气如牛,姑娘温同猫’,你不会唱?那歌叫什么名?挺挠心动人的!”

“哦,那是小孩子在寻草——就是割草时唱的江南小调,大人们在地里做生活时也会唱,歌名叫《春闹》,曲名叫紫竹调。曲调的确活泼明朗欢快优美,饱含江南水乡的丝竹韵味,在我们家乡一带非常流行,大人小孩都会哼几句。”提到家乡的紫竹调,勾起西邨对故乡的怀念,话虽然自豪,内心却有一丝忧郁。

“我就说嚒!那些小孩儿都会唱我就不信你不会。唱嚒,我也跟着学!”海兰非常固执。

西邨干咳了几声,“好,我唱。不过说好了,你听了可别起鸡皮疙瘩!”

“唱嚒!你唱什么我都愿意听!”海兰又向后偏转头。

西邨再次清清嗓子,唱道:

“杨柳青青弯弯绕,

鸳鸯戏水双双叫。

絮儿随风飘,

心儿随波摇,

哥唱妹和紫竹调。

问阿哥呀,碧波荡漾脸可烧?

问阿妹呀,春风吹拂心可跳?

(白:哎呀,哥(妹)呀,别问了好不好?)

一弯明月当空


状态提示:第九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