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早课的僧人们,一出殿门就注意到了站在殿外的小小孩童。
“小菩萨,你在这里做什么?”
祎儿明亮稚气的眼睛闪动着,好奇地看着这些同二哥一样打扮的僧人,一言不发。
一名僧人手捧经卷,走到他面前蹲下:“小菩萨,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你的爹娘呢?”
祎儿仍不说话,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僧人手中的经卷。
“你也喜欢听经?”僧人问。
祎儿用力点点头。
僧人将手中的经卷展开:“认得上面的字吗?”
祎儿看着经卷,再次点头。
见僧人们都是一脸不信的样子,祎儿小声念道:“佛说阿弥陀经。”
他家的正屋堂上就挂着一幅“南无阿弥陀佛”的卷轴,他早就认得这些字了。
僧人大喜:“真是佛子!这部经书就送给你了。”
当然,指望一个三四岁的幼儿读懂《阿弥陀经》,无异于天方夜谭。好在父亲这段日子常到灵岩寺去,祎儿趁机将心中的疑问向寺僧们请教。
僧人们也不知该如何跟一个这么小的孩子解释佛经经义,只觉这小施主十分有趣,便同他讲起了故事——
“这里背靠缑山,你可知缑山的传说吗?”一个年轻僧人顺口问道。
祎儿摇摇头。
“缑山可是西王母修道的地方啊,”僧人说,“西王母姓缑,所以后人才称这座山为缑氏山。后来时间长了,就简单地叫做缑山了。”
“原来西王母姓缑……”祎儿还真是头一回听说,“听说,咱们这里还出过凤凰。”
僧人笑道:“缑山的故事可多了,最有名的就是太子晋得道升仙的故事。”
“得道——升仙?”
周围的僧人们也都笑起来,纷纷打开了话匣子:“太子晋是周灵王的儿子。他少年时很喜欢狩猎,有一回在缑山射中了一头白鹿。那白鹿带箭而逃,太子紧追不舍,一直追到黑龙潭,鹿突然消失不见……”
听到这里,祎儿大大地松了口气。
鹿是一种多么可爱的动物啊,白色的鹿该有多美!那么美丽的一只白鹿如果就这么丧生于猎弓之下,那可实在是太残酷,太煞风景了。
“那小鹿一定逃走了,”他喃喃地说道,“只是不知道它身上的箭伤能不能好,要是有人能给它治伤就好了。”
“你真是个好心肠的孩子,”僧人笑道,“不错,的确有人救了那头白鹿,那是一个鹤发童颜的老翁。太子晋向他打听逃鹿的去向,那老翁解下腰间的葫芦,拔去塞子,将小鹿倒在手掌上,小鹿的身上还插着太子晋射的箭,老人把箭轻轻取下,伤口立即愈合,就像没受过伤一样。”
“那老爷爷一定是个神仙。”祎儿带着几分神往地说道。
“是啊,太子晋也这么认为,便请求仙翁收自己为徒。那老人见他颇为诚心,便给了他一柄宝剑,嘱咐他回到宫里去,先杀掉自己的爱妃,以断绝尘念,然后将剑悬于午门之上,再来缑山修炼。”
祎儿大吃一惊:“那老神仙心眼儿那么好,为什么会要太子杀人?莫不是……太子晋的妃子是个坏人,害了很多人,所以老神仙才要杀她?”
“不是的,”那僧人摇头叹息,“太子妃是太子最心爱的人。那仙翁是怕太子对爱妃过于依恋,难绝尘念,所以才要他这么做。修道之人就是要舍弃自己的一切,最爱的东西尤其要舍弃,因为那些都是牵绊。”
“可是,太子妃是人,又不是东西。再说她也没有做错什么,”祎儿觉得很不可思议,“我猜太子晋一定不会同意的!”
“不,”僧人说,“太子一点儿都没含糊,回到宫中,立刻按照老人的吩咐杀掉了自己的爱妃,悬剑于午门,然后回到缑山,经过多年修炼,果然得道驾鹤而去。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得道,便将那柄宝剑埋在缑山上,起名为‘葬剑冢’。那个给太子宝剑的老人,就是仙人浮丘公。”
祎儿呆住了,这个故事让小小的他感到有些压抑,他不明白那个连小鹿都要救的老神仙,为什么要对一个他从未见过面的女子这么狠心?仅仅是为了让太子晋得道成仙,就要害死另一个无辜的人吗?
许久,他才轻叹了一口气。也许很多人羡慕太子晋能够遇到高人,得道升仙,但祎儿却为那个不知名的,无辜死去的女子感到叹息。
他又问了几个问题,寺僧们实在是怕了他了,便指点他去大殿里找寂空长老求教。
“小菩萨在看佛经?”看到一个小小孩童捧着经卷走进大殿,寂空长老惊讶地睁大了眼睛,“阿弥陀佛!”
“祎儿看不懂,长老可以给祎儿讲解吗?”
“你这可难死老衲了,”长老笑着说,“佛法浩如烟海,该从何处讲起呢?”行者玄奘:
“佛是什么?”祎儿主动提出了问题。
寂空长老惊奇地看着这个小孩子,实在不知道该怎样给他解答这个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的问题。
“佛是佛陀,”思忖片刻,长老还是决定正面回答他,“佛陀就是觉者。佛是高尚的人,是具有大智慧的人,是引领众生脱离苦海登上彼岸的人。”
“彼岸……”祎儿竟被这个词触动了,小小的心灵有所了悟——我们现在是在苦海里吗?那么彼岸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寂空长老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个小孩子沉思的模样:“小菩萨,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