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光贵练习用的沙包上,破损了一个洞。里面的沙子就像是沙漏中的沙一般顺着重力的指引流淌下来。
看起来,就像是海原光贵的拳头打破了沙包,但实际上这应该是不可能的。这个沙包的制作材料,至少不应该是拳脚能够打穿的。当然,如果使用能力的话,要做到这一点轻而易举。不过海原光贵显然没有任何理由使用能力破坏自家的物品。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穹乃感到了一些不解。
海原光贵也发现了她的到来,他随意地耸耸肩,很明显带着开玩笑的目的问了穹乃一个问题。
“‘latent_eation_of_nod’,这个词会让你第一个联想到什么玩意?”
虽然不知道哥哥为什么忽然问这么一个问题,可既然被问了,还是回答比较好吧。
穹乃稍稍歪歪头,想了片刻,然后说出了一个单词。
“toups?”
不知为什么,听她说出这个单词的瞬间,海原光贵的表情没有变化,瞳孔却猛地一缩。
突然间,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
================================================
注1:关于吸血鬼为什么不能渡过流动的水一事,解释颇多,靠谱的不多。比较早的解释经常喜欢援引《约翰福音》第五章中医治残疾者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有一个残疾人在池子旁待了三十八年,耶稣询问他是否想要痊愈,他的回答非常有意思:因为没有人把他放到水中,所以每次水流动的时候,总有人比他先下去。现存的比较古老的《约翰福音》抄本中,没有对这人的话作出解释。后来有的抄本中就对此解释为:“有天使按时下池搅动水流,当水流动之后,谁先下去,他的患病就痊愈了。”(《约翰福音》5:4,这里用的是我自己的翻译)
引用此事的解释,吸血鬼本身是“患病的”(有趣的是,吸血鬼的传说确实很可能来源于对于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卟啉症的误解),因而无法渡过流动的水。
这个解释的确是个不错的注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原本的《约翰福音》中并不存在“流动的水由天使搅动”此节,这完全是后人人为添加的。至于为什么要做出这种人为的添加,以后会有提及。
注2:这里的“我们”读作“legion”。字面含义,为罗马军队编制的“军团”。但实质上,它这里应该指“群”的意思。圣经中曾用这个词形容过两个截然相反的事物,两者都与“神子”耶稣有关。比较著名的是在福音书中位列最前的《马可福音》,第五章中有一个耶稣驱逐恶魔的故事(中文翻译为“鬼”,但其实西方“鬼”与“恶魔”概念不同),这其中恶魔自称“我名为群(军团),因我们为数众多”(《马可福音》5:9)。但有意思的是,耶稣本人就曾经以legion来描述过另一个截然相反的概念,而且这一段落大名鼎鼎,就出现在“最后的晚餐”故事中。耶稣说:“你以为我不能求我父,为我派遣多于十二群(军团)的天使么?”(《马太福音》26:53)按比较常见的理解,新约成型时罗马统治时期,故而使用罗马军队的数量单位。但如果有人对于未被收入进新约的几部福音书,比如《彼得福音》、《腓力福音》有所了解的话,人们将很容易对耶稣的这一行为作出别样的解读——这正是历年来基督教,或者说十字教系统不惜篡改圣经也想避免的。
这类的段落非常多,因为和魔禁的世界观设定有关,所以在这里多说几句。如果没有兴趣的,可以直接跳过。
我只举一例,因为这例实在太著名,以至于一个就够了:在《彼得福音》的耶稣之死中,有类似于《马可福音》的段落(《马可福音》的成书是四部福音中最早的。但对于基督徒而言麻烦的是,它之中有许多令人头大的段落并不与其余三部福音相似,而与那些没有被选入《新约》的福音相似)。但它的记录中,耶稣最后的话语颇有微妙的不同。并非“主啊,主啊,为何弃我于不顾”(即“eli_eli,lehani”),而是“我的力量,我的力量,你离开了我”。《腓力福音》在这一点上还走得更远,在后面还有一句“这正是他在十字架上说的话,因为此时,神(力量)就与他分离了”。(此节曾经被无数研究基督教的学者提及)
在这里的记载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个问题:到底耶稣的上帝与旧约的上帝是否相同?更进一步地说,到底上帝和天使是什么?“神子”又是什么?对于教会来说,这可真是要了人老命的记载。教会修订新约的时候,只把早期福音中相对描述较为**的《马可福音》选入其中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但就连《马可福音》本身,也是四部福音中被加改最多的一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它的结尾。我们熟知的结尾,以耶稣复活显现作为结束。但在《西奈山抄本》为代表的早期抄本中,并无此段落存在——《马可福音》的结尾停留在妇女见一少年人对她们说耶稣已经先行前往加利利,妇女们感到害怕于是逃出了坟墓,没有对任何人说起此事。想想这意味着什么?在被新约收入的最古老的福音书的原本中,并没有任何一个人真正见证了耶稣的复活!
只有了解这一事实后,才能够理解为什么教会的学者会热衷于争论“一个针尖上能够站多少个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