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菜的推广成功除了给书玉带来激动与喜悦之外,还有一大堆烦恼和麻烦。生意上的竞争自不待言,又不是什么难弄的食材,别的饭馆或酒楼派个大厨过来吃几顿就知道用哪些食材、放哪些调料,回去多试验几次就能做出差不多一样的味道,对外也说是养生菜,不知根底的人自然分不清孰好孰坏。这不,还没几个月,陈留县所有的大酒楼小饭馆都能做出养生菜了,“天然居”早已不是一家独秀,只能怪这个时代还没有知识产权一说,书玉也申请不了专利保护,没法不叫别人跟风,只能在不断推陈出新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争取保住“陈留县第一养生饭馆”的名头。有这个名头在,一般讲究些的客人还是愿意到“天然居”享用正宗的养生菜,或者招待贵宾和亲朋好友,有这批忠诚的顾客在,“天然居”才没被其他实力雄厚的大酒楼摘走那顶桂冠。
好在书玉是穿过来的,不怕想不出新的养生菜,再加上两位厨娘熟知大宋朝的各种食材和调料,三个人在一起总能研究出新菜式,保证周周有新菜,月月出新品,始终站在养生菜研制的前沿,引领养生潮流的发展,不被别的竞争者超越,为此,书玉给了两位厨娘丰厚的报酬,防止她们被别的竞争者以高价挖走。当然,丰厚的报酬是一方面,以往的人情是另一方面,好在两位厨娘都感恩于书玉当初对她们的诚恳相邀和无私帮助,绝口不提跳槽的事情,尽心尽力的为“天然居”的发展贡献她们的力量。
关于服务质量,书玉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服务业岗位培训,可也知道不少服务理念,像什么“顾客是上帝”“微笑服务,从心开始”等等,把这些零碎的现代服务理念融入到“天然居”的管理中,就已经够先进了,并且不怕其他竞争者抄袭,因为“细微之处见真情”,只有全心全意地为顾客着想,为顾客服务才能赢得他们真正的信服,从而成为最忠诚的顾客,不因外界的变化而变化。亏得书玉当初慧眼识珠,定了丁二为掌柜,他虽然年轻可也是个有本事的,又在大酒楼里从底层做起,呆了很多年头,知道下面的伙计心里想什么,知道客人需要什么,所以制定了一套很完善的服务措施,加上书玉决定给店里每个做事的人分成,年终兑现银,所有的人都干劲十足,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因为“天然居”的蓬勃发展就是他们的蓬勃发展,“天然居”的辉煌成就就是他们的辉煌成就!
现在“天然居”遇到的发展难题就是饭馆档次不是最高的,地理位置不是最好的,就餐环境不是最舒适的,这是硬件设施,和个人财力有关,谁让当初的书玉本钱不厚呢?当时租元安街上的店铺时已经找相对大些的店铺了,整个大堂能摆下一二十张桌子,只是店铺是前店后院的格局,没有二层,也没法设置雅间,一些有身份的人不愿意和那些平头百姓混在一块就餐,觉得有失体面,所以宁可去那些高档大酒楼也不愿意屈就“天然居”这个中等饭馆。
好在丁二头脑灵活,让书玉赶紧购置了一些屏风,在桌与桌的空隙间摆放好做个遮挡,才算解了一时只需,但却不是长久之计。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得把“天然居”搬迁到更繁华的元平街上,并租下个大酒楼才行,这样那些有地位有身份的人才会光临,而那些人才是“养生菜”的高端消费客户。不过如果这样做了,就与书玉当初研究养生菜的初衷相违背,毕竟当初她研究养生菜就是因为一般的老百姓买不起昂贵的食材和药材做药膳,她才想到用普普通通的食材做成养生菜让一般的老百姓也能借此调养身体,如今为了那些有钱有势的人要走高端路线的话,养生菜不又成为有钱人才能享用的东西了吗?
可是再想想,做生意追求的不就是利益吗?就算书玉想的开,“天然居”那么多做事的人能置利益于不顾吗?毕竟他们就是因为利益才紧紧团结在书玉周围的!经历了一年的发展,“天然居”为书玉赚了不少钱财,可要是投资高档酒楼资金又不太充足,还要借债才能达成目的,是维持现状稳定发展还是力争上游快速发展,书玉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和烦恼之中……
可惜老天爷对书玉并不总是眷顾的,在她烦恼之际,又送个大麻烦给李家——半年一次轮流赡养李家二老又轮到书玉家了。书玉还记得四叔李宏运成亲之后,李德福和王氏就被李宏业接到城里住了半年多,那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和王氏同居一处。以前在老家她都和段氏、书文住在自家的小院里,没分家之前吃饭时会和李家的其他人在一起,别的时间除了跑到别人家玩大部分都在外祖爷家,后来分了家更是很少去南面李家,所以除了不满王氏看不顺眼自己的娘亲、对娘亲说话不留面子、没事喜欢让娘亲服侍她之外,对她倒没有特别的厌烦和愤恨。
哪里想到住在一块短短几天就重新认识了王氏,她可真是个不消停、折腾人的角色啊!王氏进城后原本还想着像城里的老太太那样,天天啥事不做,就等着一群丫环伺候她呢!可没想到红提和青提两个丫环一个要嫁了,一个走了,除了段氏根本没人服侍她,她心里看段氏不顺眼自然不愿意段氏老在她面前晃悠,就非要李宏业再买两个丫环回来。不仅如此,她房间里的摆设都要换成城里最时兴的,要给她用好料子做新衣服,里里外外、从头到脚都要新的,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