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你们永远不会知道,在江水南岸的长沙。那里遭受洪灾的灾民,现在还无家可归的灾民。当暴雨来袭,他们是一种什么处境?你们知道吗?
你们见过帐篷被吹走,一家三口淋湿在大雨中的情景吗?你们见过老人跌倒泥潭的情景吗?你们见过孩子冒险过河被洪水冲走的场景吗?你们见过孩子发高烧,还只能住在湿冷的洞穴里,吃着冰冷食物的场景吗?”
沸腾的百姓沉静下来,定定地看着梨花带雨的樊梨香,抱着孩子的妇女,眼圈泛红。
“你们没有。”樊梨香大声道:“你们知道那里的灾民受灾,但是你们并不知道灾民真正的惨况,可是我见到了,我樊梨香看到了,而且我是长沙太守,我是那些无家可归的灾民父母官,本来我该让他们过着与你们一样安居乐业的生活的,可是现在,他们却遭受罹难。
我无法原谅自己,所以,我一锭一锭地捡起了被我亲自倒下的黄金,所以我毫不犹豫收了襄阳百姓送来的鸡蛋,面粉,和粮食,我知道你们也不富裕,可是,长沙的百姓更需要这些东西。”
樊梨香硬咽,擦了一把泪水,继续道:“襄阳的乡亲们,刘皇叔是一个好主公,更是万千黎民百姓的好官,你们或许不知道,当刘皇叔的军队进入襄阳城外时,军中的粮草已经没有了,江陵也剩下最后一批粮草,可是两江决堤,刘皇叔果断地下令赈灾,将江陵的口粮分发给了灾民。
我还记得那个时候,西陵的刘表旧部叛乱,刘皇叔为了给灾民从益州运来粮食,牺牲了多少士兵?,葬送了多少物资?可是刘皇叔下令,哪怕一千石粮食,只能运来一石,也要坚持运,因为每一石都能多救活上百名灾民
那个时候,每个士兵每天的口粮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而刘皇叔,三天都没有进一粒米。”
三天没进一粒米的刘璋闭着眼睛,静静地听着。川军士兵只记得当时粮食确实紧张,可这时也与有荣焉,好像自己当初真的为了灾民,只吃了三分之一口粮一样。
“你们或许会问,当时为什么不撤兵,这我没法回答你们,因为刘皇叔他是皇叔,匡扶大汉是他的责任,我们没法苛责他,同样,我作为长沙太守,代表长沙百姓,也没法苛责粮食不足,灾民没能完全安置。
因为,皇叔他已经尽力了。”
樊梨香继续:“可是皇叔尽力了,我作为长沙太守,却有自己的责任,我有责任做出最大努力让灾民过得更好一点,哪怕只是杯水车薪。
当大雨来临,你们知道吗?你们或许在享受着暴雨的清爽,而我,看着每一滴雨心都揪在一起,仿佛能看到那些在暴雨中,在河道之间哭泣无助的妇孺老人。
我承认,我是自私的,我是长沙太守,所以为了长沙百姓,我瞒报了那三百两黄金,私自交到了自己的辖地。我承认,我欺骗了大家,大家送来的鸡蛋蔬菜铜钱粮食,我没有发给我的士兵。而是把他们全部送去了灾区。
我也承认,我樊梨香很无耻,刚刚还在斥责世族的钱肮脏,龌蹉,染上的都是百姓的民脂民膏。都是长工佃户的鲜血汗水。而下一刻,我却亲自从地上将它们捡起来,甚至深怕遗漏一粒金沙。
我承认,我错了。我挪用公款,罪无可恕,可是如果再让我选一次,我还会这样做。”
樊梨香再次叩拜下去,深埋着头。秀发洒在草地上,肩上殷红的锦带随风飘飞。
所有百姓静静地看着樊梨香,脸上一片怅然,虽然他们没有说话,可是无法掩饰他们内心澎湃的情绪。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将军,多么好的太守啊,为了百姓,宁愿自己背负死罪,一想到樊梨香说的灾区凄惨场景。许多百姓暗自垂泪,同情心总是同病相怜的。
刘璋一句一句的听完,看着一身戎装跪伏在地的樊梨香,只觉得这个女人简直深得后世宣传战精髓,夸张。排比,生动的感染力,还有最后那几句“我承认”。
而且在调动被宣传对象情绪时,还不忘捎带上自己这个州牧。这样只有一个好处,就是防止喧宾夺主。樊梨香既要竖立自己的高大形象,可是也不能败坏了刘璋名声,不然不但她作为部属站不住脚,刘璋也不能依了她。
救灾你去了,那岂不是显得我这个主公麻木不仁吗?
而现在,刘璋只能顺着樊梨香的话说,顺着,就能给自己带来名声,何乐而不为。
樊梨香开脱了罪名,引起了百姓同情,竖立了自己形象,避免了引起刘璋不满,还顺便把司马翔等一众世族贬得一文不值。
“刚刚还在斥责世族的钱肮脏,龌蹉,染上的都是百姓的民脂民膏,都是长工佃户的鲜血汗水,而下一刻……”
一箭五雕。
“现在樊梨香的影响还有局限,如果樊梨香坐大,肯定是自己的威胁。”
刘璋第一次从下属身上感受到威胁,可是至少目前威胁还没形成,樊梨香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有助于改变川军的整体形象。
而最重要的,是樊梨香除了夸张一点,其实并没有虚伪的地方,刘璋虽然下令赈灾了,但是古代和现代不一样,无论是抢救,安置,还是重建,都不可能那么迅速,灾民必然要经过痛苦的过程。
刘璋相信那三百两黄金,樊梨香她一定拿去赈灾了,并没有欺骗百姓,还是那个理由,樊梨香本人只爱权,不爱钱。
三百两黄金对她来说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