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雄霸大明朝>第212章 算账

第二日朝会,作为东林评价,也是最痛恨的最有名阉党先锋御史倪文焕疯狗一样乱咬,咬朱延平张扬跋扈扰乱京中治安,这种抗拒、有损顺天府衙门颜面的行为,将极大的助长歪风邪气,必须要狠狠处置,给朱延平一点教训,才能让这个年轻人扭正心态,克忠职守。----

咬完朱延平又咬顺天府府丞毕懋康,认为他做事有失公允,怎么对上朱延平就怂了?一个带兵的竟然敢在文官面前拿大,有失体统;你毕懋康连子侄一辈都管不住,还怎么管京师上上下下百万人的治安、秩序?

鲁衍孟和成基命站在那里,崔景荣拔剑追杀过朱延平,可也是人家的长辈。换个人在朱延平面前拔剑试试?一帮重量级大人物站在朱延平背后,朱延平也勉强算是一个人物,他与毕懋康之间的冲突只是自己人的小事,大事是丢了颜面。

毕懋康也上了折子,先认错然后就让天启评评理,想拿个手令派人去朱延平那里走个程序,将昨天进城的车队搜查一番。

朱延平威名正劲,是活脱脱的一只大马猴,顺天府衙门将朱延平这事给办了。杀猴儆鸡,踩着朱延平的威名治理勋戚云集的北城,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复起的诸党还在老魏的战旗指挥下,对这件事情不发表意见。

事件的冲突因为倪文焕的避重就轻,变成了给朱延平这个年轻人一点教训让他知道规矩,而关键是质疑毕懋康的治理手段,要赶走毕懋康,换个不顺眼的人顶上去。

其他时间,顺天府的一把手和二把手都是大家争抢的关键位置,可在年关这段时间,谁上去就等于上了火架,要被火烤,是收拾人的不二捷径。

顺天府也是一块磨刀石,能将整个错综复杂的北京城管好,那管个六部也是手到擒来的事情。若管不好,这辈子也就那样了。

今日的朝会,天启依旧没有露面,他正在仓库里数银子,搞他的大计划。只是将朝会级别提高了一级,由九卿体系负责的集议改成内阁参与、主导的廷议。

集议只是议事,议各部堂的公事;而廷议就能涉及对官员的改迁任免,最后皇帝觉得没问题,对廷议结果进行批红就算完事了。.

君主立宪是什么东西?这不是实质上的君主立宪是什么?而东林的奋斗目标之一,是让皇帝待在宫里,连国事也不能插手。

皇帝不露面,对朱延平这边的事情崔景荣和成基命也不好偏袒,旁观廷议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却发话了,将天启昨日做出的处理意见讲了出来,责令朱延平闭门思过。

这件事直接就熄了,而朝臣们心里则沸腾起来,朱延平的圣眷可真够盛隆的,刚出事情,宫里就知道了。直接快刀斩乱麻,进行冷处理。

可这件事哪能这么平白就熄了?今天朝会突然拔高到廷议,摆明了宫里要处理一些大事情,如果能拖下去就好了,有些人需要时间进行运营,最典型就是山东布政使司参议刘健侵吞十万两内帑一案。

现在不是诸党相争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能吵一整天的时代,也不是东林分裂做事磨磨蹭蹭缺乏果断的时代,现在是老魏引领的帝党时代!

形势不由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应秋站了出来,拿出刘健侵吞内帑的案宗、三法司及户部、吏部和通政使司的意见,进行裁决。

这是一个事,还有御史提出追究河南河道官员不作为的旧账;兵部的侍郎李邦华也要核查九边军费用度,关键核心是辽镇的军资是否用到了实处。

之前他不在中枢,六科官解学龙就弹劾辽将贪鄙,一座造价五六钱银子的营房向朝廷报价六两。而辽镇军士入冬因寒冷冻伤、冻毙减员严重,而军将们宅院奢华、蓄养家丁成风。这些都是大事情,李邦华是走军事路线的进士,他关心这个,也擅长这个,他当兵部侍郎,总要烧上几把火。

这把火,他烧到了辽镇。

孙承宗是东林人又怎样?戴着帝师的帽子又怎样?他李邦华是东林出身怎么了?辽镇的问题越来越大,自己人来烧这把火总比让外人来烧要好。

再说,东林的孙承宗辽系和东林的袁可立登莱系,谁说是一家人了?

这两个集团为了争军饷份额,争对建奴战事的主导权,争东江镇的指挥权,生出的矛盾不在少数。

朝堂上的事情现在与朱延平没关系,今天他没离开正房,头发散披着,敞着里衣露出胸膛,枕在阿杏腿上,听着寇青桐弹唱,这才是他的日子。

寝室火炕床榻被垂着的靛青色帐幔隔着,火炕上朱延平摇头晃脑,帐幔外秦朗在报账,他不是朱延平的家将,只是幕僚门客,只是担任的职务重的太多,是内外总管,在军里是大管家,到了府里也是大管家,到了镇虏卫城也是大管家。

寇青桐管的是家里的帐,苏成管的是军里的帐,镇虏卫城那摊子事归成克巩管,是对这个少年的历练。

秦朗则是跟着朱延平走到哪里管到那里,名副其实的大管家:“十一月各项公用开支,账面上亏空七千四百余两。这些亏空,东家不能吃亏算在自家头上。镇虏军是天子的兵马,老爷用自家钱补窟窿,军士们拿东家的钱,这在公在私上,都是隐患把柄。我们这边的意思是上面一时补不上,那就由府里垫付,将帐做好,利息依照市情。”

这钱朱延平真不能掏,掏了那就是顶着朝廷编制养自家私兵。他的甲士私兵,好歹还顶着家


状态提示:第212章 算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