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从第52章开始本文就正式进入了手工艺技术(也就是简介里的技术)和种田发财的环节,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本文预告会是搞手工艺、做美食、发展经济和发财创立新家的过程,而且确实预定本文也是大长文,肯定不是三四十万字可以完结,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购买需谨慎。下一章为揉面蒸馍。

这两天因为作者事情较多,昨天先是参加七一会议,又去参观果树基地,今天又是写汇报材料,又陪领导慰问生病退休老干部,连发文等都是靠基友代劳(谢谢好基友了),所以未能及时通知,请大家见谅。

因为作者这段时间忙于半年总结、年中事务衔接和各类会议,之后又要去北戴河培训一个多礼拜,同时还打算请个年假单独去北京走龙脉、拜佛和于是,不确定归期,本月可能会有隔日更或者隔两日更的可能,在此先跟大家请个假。如果作者出去了没有存稿,会在微博上或者请基友来予以说明,请大家海涵。

53、当家不容易

张管事长期作为内管事,对于家里的这些事他可算是了解地非常清楚。

宋嘉言这么明显地表现出对马尚文的教导方式的不满,加上他给张管事他们的印象一直是懂事而又能干,张管事瞥了摸着鼻子难得有些不好意思的马尚文一眼,有些无奈的开始给宋嘉言讲起来过年要准备的那些事。

张管事先对宋嘉言行了个礼,然后才道:“不知道宋大少主有没有听过关于过年的那个民谣?”

过年的民谣?

宋嘉言在心里暗暗地叹了口气,在他生活的地方,无论是那个后来新兴的大都市,还是他所出生的那个中部小城,大概因为生活的地方和年代以及生活范围的影响,在他们那里是早就没有什么过年的民谣了。

不过,若说起过年的民谣嘛……

他倒是想起了据说曾是老北京经典过年民谣的那一首:“……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

不过,就算他知道老北京的这个过年民谣,难道这里的民谣能是一样的?这里的二十三都不是祭灶日,就更别提这个时代据说豆腐还没能广泛地推展开,并没有普及到民间,而是尚且只作为宫廷和权贵家庭的美食了。

没有豆腐,不祭灶,那么二十三和二十五的安排就不同。这会儿可不能不懂装懂了。宋嘉言赶紧摇了摇头:“不是很清楚。”

“呃……”马尚文似乎没想到宋嘉言如此诚实地说不知道,而且他也没想到宋嘉言连这个最简单的民谣都不知道。

一时之间,不仅是他,就连张管事也愣住了。

还好,张管事和马尚文是见多识广的人。虽然想不通宋嘉言十岁了,为什么连这个都没听说过,不过,张管事还是没有表现地太惊讶,而是笑着为他开脱道:“嗯,宋大少主还年幼,大概还没接触过这些。奴就来给宋大少主说说这个歌谣,记住了这个,以后也方便宋大少主大概记得这腊月的每天究竟大概应该是做什么事。”

“好。麻烦你了。”宋嘉言感激地对张管事拱了拱手,又示意坐在下首的言可贞给张管事搬了个一早才有木匠铺子送来的矮凳,并在上面放了软垫请张管事坐下。再让宋嘉祥给他取了两张写字用的丝帛和笔墨来摆在面前,他这才示意张管事开始说。

张管事先对宋嘉言行了礼谢过他赐座,又等宋嘉言的笔墨都摆弄好,这才坐下来背道:“请宋大少主记住,这首民谣是这样说的:

腊八尾牙过,二三来送神;

二四掸尘日,二五点千灯;

二六来买肉,二七宰年鸡;

二八喜福禄,二九先祖祭;

除夕闹一宿,初一去拜年;

初二回娘家,初三吃寒食;

初四不开门,初五破万忌;

初六遍地走,初七人庆日;

初八要接晴,初九洗一洗;

初十鼠嫁女,十五灯下会。”

这里面有些话因为谐音,一开始宋嘉言还不能确定自己记录下来的是否正确,最后还是马尚文异常主动地接过了笔帮他记录了下来。

腊八尾牙因为他们那天在路上,是早就已经错过了,宋嘉言还不知道尾牙是什么意思。不过,从这首民谣来看,这里的年俗虽然大概和宋嘉言曾经看到的民谣有些不同,然而大的方面应该差不多。就是不知道这简单的每三个字到底是需要做哪些准备?

宋嘉言看了看,然后又递给宋嘉祥看,引得宋嘉瑞也伸直了脖子想要看,连饭也顾不上吃了。

思索了一会儿,宋嘉言才望着张管事道:“这二三来送神,是指送家门神回天上汇报,二四掸尘日是打扫房子,二六买肉,二七宰鸡,二九祭先祖和除夕守岁都好理解。只是这二五点千灯,二十八喜福禄是个什么意思呢?”

张管事笑了笑:“这二八喜福禄,其实是谐音,所谓喜福禄,其实也就是洗福禄,其实也就是今年最后一次沐浴,洗干净了自身,以承受福禄的意思。”

不过,说到点千灯,就连马尚文也有些不理解地望着宋嘉言和宋嘉祥:“你们二十五难道从来没去过神庙里点油灯吗?”

宋嘉祥幽深地看了宋嘉言一眼,咬了咬嘴唇,默了半晌,最终摇了摇头道:“我不记得了。”

宋中丞过世的时候,宋嘉祥不过五岁


状态提示:5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