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都市现代>洛江河畔>第 7 部分阅读

型农具由农户相继配齐或几家共用几种农具,但耕牛这个最大最昂贵的会走路的“农具”,农民各家是没条件独有一条牛的,他们只得四、五家或者五、六家共有一条牛。原生产小队的十几个干部在1981年以前,大多可以算作是俯首服务于人民的“牛”,但这样的十几条“牛”即使再好也是不能分给农民的,除了一、二个留任负责“催款催粮”(收上交提留款和催卖公粮)外,其余的一律卸职。由于农民各家各户的农田分散,不利于大型机器耕作,所以原生产队的三、四部或者四、五部机耕船和打滚船早已生锈而烂成了一堆废铁。这时农民戏言曰:“机器成了一堆废铁,干部成了西哈努克。” 农民各自耕种自己的土地,干部们安排农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秦小恒家与另外四家共同拥有一条牛,但他家却不能拥有五分之一,因为他家田少,按土地的数量只能相当于拥有一条“牛尾”,另外四家田多则各自拥有一条“牛腿”。这5家同其他共同拥有一条牛的农户一样,有着具体的使用牛的日程安排:那四家每家用牛(含放牛喂牛)两天,小恒家接着用牛(含放牛喂牛)一天,一个周期9天,无论春夏秋冬、忙月闲月,均依次循环。当然,特殊情况下可以协商后临时调换,但不影响不变动这个循环周期。这其间也各有利弊的,例如忙月,拥有“牛腿”的几家当然要好,可以比秦小恒家多一倍的耕种时间,但到了闲月,不耕种了,那放牛喂牛的时间也比秦小恒家多一倍。诚然,有些农户土地的多少并不是那么均等或成倍,但他们自有一套分配的方法,只是与秦小恒5家的周期不一定相同而已。秦小恒家的几亩农田主要是秦母耕作,陈爱琳也时常帮公婆一些忙,但她毕竟是供销社的炊事员,所以抽不出多的时间。秦妈虽说是一名妇女,但她能同男人一样,用牛耕田、耙地等农活照样会干,这也是她丈夫早年去世所逼出来的。

在这个改革的大潮中,农村教育怎样适应农村新形势,怎样在发展农村教育中处理好某些矛盾,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农村教育工作者(主要是半边户)所面临的新课题。洛江中学的半边户老师,为了学校的教育工作,常常因延误责任田耕作或管理不善,而导致产量低下,收入比本村农民要少得多,但他们从不抱怨,总是顾全大局,以学校教育工作为重,把精力投入到学校教育工作中。

5月初,校园充满活力,校园周围约3米高的小白杨树已张开片片绿叶,在阳光下闪光,校道两旁约2米高的水杉晃着绿枝,在向人民招手。开学新栽的排排樟树在枝干上露出了新芽,这些新芽像刚啄破蛋壳而露出的小鸡的嘴,探望着新奇的世界。操场南端,有并排而建的四个花坛,绿色的兰草溢出清香,紫红的花苞正鼓着劲儿,恨不得一下子张开。月季花骄傲地立在花坛中间,嫣红的花朵像少女含羞的脸。……

课堂上,秦小恒正在对学生讲关于作文竞赛的事:

“同学们,省教育厅近期要举行中学生作文竞赛,希望我们踊跃参加,如果有同学在这次的作文竞赛中获得名次,将会得到学校和区教育辅导组的奖励,希望大家多读,多写,在读和写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作文竞赛,它不同于平时一般的作文,它要求选材上以‘新’取胜,情节上以‘细’取胜,方法上以‘巧’取胜,结构上以‘严谨’取胜。”

他一边讲一边板书:

选材————→新颖

情节————→细致

方法————→巧妙

结构————→严谨

他手指着黑板上的四条继续说,“只有这样的作文,才有可能获胜。我们要多读好的作文,多做笔记,还要善于观察事物,多进行片段描写。要写好作文,离不开平时一点一点的积累。……”

在迎接作文竞赛的准备工作中,语文教研组多次共同研究,秦小恒、何桐伟、左新华、郑娟娟等四位语文老师各尽其长,经常在一起交流研究,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之训练。在具体作文辅导中,他们坚持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内指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写作指导与改后评讲相结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相结合,学生自改与老师批改相结合。他们经常写范文,凡是要求学生写的,他们首先先写,并把范文念给学生们听,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他们都把每次的范文保存着,便于以后汇集成册。在此方面,尤以何桐伟老师最为突出,因为他教龄长,是一位老教师,他积累的范文(当时称为“下水文”)有几厚本。

秦小恒在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中,总结了关于作文辅导的一些经验,并时常与老师们交流。紧张的白天工作后,夜晚就是他利用的最佳时间,很多教学随笔和论文就是在深夜写出来的。他把与老师们交流过的关于作文教学的体会认真整理,做教学笔记,写教学随感,其中,两篇论文——《作文批语刍议》和《浅谈学生作文后的自改指导》就是在夜晚写出的。他把这两篇论文分别寄到教育报社和教育杂志社,不久,这两篇论文分别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老师们都为他高兴。

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中,秦小恒班的成绩优秀的女学生舒小琼突然不在班里上课。他连忙询问同学们,知情的女


状态提示:第 7 部分阅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