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我微信公众号“猎户星座”可以免费收到手机推送的历史故事哦。)
上次我们说到北魏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浚死后,权臣乙浑掌控国家大权,随意杀戮异己分子,连平原王陆丽也被乙浑诛杀。一时间北魏朝堂之上一片乌烟瘴气。有识之士无不期盼北魏帝国政坛的重新稳定。
而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来到第二年的2月,《魏书》记载“冯太后此时秘密定下大计,诛杀了权臣乙浑,于是临朝听政”。史书对这么大的一场政坛风波就这样一语带过,说的是如此的轻描淡写。北魏帝国于是就在公元466年,北魏天安元年,正式迈进了“冯太后时代”。而权臣乙浑,就像一颗流星,在北魏政坛“倏”地一下出现,又“倏”地一下消失的无影无踪。
真实的历史难道就是按史书记载的这样发展的吗?这里面又透露出什么玄机呢?一个淹没在烟波浩渺的史料中的小故事可能会让我们有不同的发现。
《魏书.贾秀传》记载,贾秀是北魏政府掌管官员职称评定事务的官员,当时乙浑权势熏天,可没想到这么牛x的乙浑却有事儿求到贾秀门上。故事是这样的:乙浑的老婆是庶族,也就是没啥家族背景,但乙浑随着自己平步青云,也想给自己老婆贴贴金,于是想让贾秀走走后门,给自己老婆加个“公主”的称号。没想到贾秀平时对乙浑言听计从,在这件事情上却沉默不语。乙浑急了,说到:“我就是想求个公主的称号,你不说话是什么意思?”贾秀于是说到:“公主,是帝王和诸侯之女的称号,尊贵荣宠至极,不是庶族所应当有的。如果越份窃取这个称号,必将招致罪过。我宁愿死在今天,也不愿日后让他人耻笑。”乙浑于是深恨贾秀,还在别人面前骂贾秀是“老奴才,死抠门”。
我们姑且不论贾秀是不是应该给乙浑老婆加“公主”称号,单看乙浑在这件事情上的表现,就实在不像个“权臣”。历史上真正的权臣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以获得最高权力并保持最高权力为唯一的目标。当一个人的目标定在了“国家最高权力”的时候,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是“虚无”的。因为当你赌赢了,获得最高权力,那么这个国家的一切都是你的;相反,如果你赌输了,那么你之前所拥有的一切“财富”都将化为乌有,还要搭上性命。所以,一个拿性命去赌国家的政治家,无论如何也不会去贪图什么“钱财”“称号”,“钱财”“称号”只是这些政治家用来满足那些跟随自己创业的“小弟们”的身外之物。当一个政治势力倒台时,你会发现这个势力的老大通常都是有着“伟大理想”,身无半分私财的“好人”,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国家财产和人民本身就是他自己的“私人财产”,又为何要多此一举地把它们“贪污”或者“谋取”到自己的另一个口袋呢?
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不仅适用于政治斗争,我们也可以在日常工作中了解它的存在。如果你曾经在一个巨大的集团公司任过职,你一定会被众多的部门间的会议以及分公司、子公司间的会议所困扰,这些会议可能会浪费掉你大量的时间,但这些会议通常只是各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或者是各个公司间的利润划分,内部价格体系建立等一系列和“绩效”挂钩的“重要”事务。这些“重要”事务之所以重要,因为它关系到职业经理人的绩效和薪酬,以及他们在这个集团内的升迁。可你有没有想过,对于集团总部的股东们来说,这些职业经理干的上述事务,其实都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股东们是站在集团的角度看整个集团的发展,而不是只纠结于单个下属公司或部门的发展。股东和职业经理人其实都没有错,只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
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大企业家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们时刻站在国家或一个巨大团体的角度去衡量利益得失,而这种角色的定位有时就需要忽视他们个人的情感需求。翻看历史,我们有时会觉得那些伟人们或者大奸大恶之徒“没人性”,但其实他们是站在另一个高度去考量问题,如果非要说他们没人性,那不妨说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沾染上了某些“神性”而已。
如果我们想通了这个道理,就不免对乙浑这个“权臣”的成色大打折扣了。如果乙浑真的是史书中记载的“权臣”的话,他怎会做出为自己老婆谋取“公主”称号的这个充满“人性”的举动呢?而乙浑“走后门”失败后,居然在第三者面前大骂贾秀的行为,则把乙浑的城府暴露无遗,他充其量也就是没有任何政治敏感度的草包,这样的人又如何担当得起“权臣”这个称号呢?
可史籍斑斑,把“权臣”的帽子扣在了乙浑头上。可傻傻惹人恨的乙浑同志在我们的分析中,其实根本就是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本本分分的“国家公务员”或者“职业经理人”,完全没想到攫取皇家权力,所以他才会被“财”被“名”所困,因为他应该还幻想着数十年后的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以及颐养天年。
史料的矛盾于是只能暗示一个解释,那就是乙浑其实就是个傀儡,是个不折不扣的政坛牺牲品和替罪羊,乙浑背后还有一个“真正权力”,这个巨大的小宇宙到底是谁?我们下次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