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武二年(1646年)初,明阁督镇抚会师遵义,议恢剿之计,其后决定以川陕总督樊一蘅督率总兵甘良臣、李朝贵、叶向高、雷可复恢复叙南。
巡抚马乾督率大将曾英、王祥、王启、陈世贤、冯朝宣、杨震文进兵内江。
副将杨展督率余朝宗、李朝贵、向成功等各路明军,与黎雅方向的义军曹勋、刘道贞部会攻嘉定。
明军主力三面出击,如此川北顺庆府就显得尤为重要(历史上为总督甘良臣、余朝宗、安邦才等进击顺庆府城),如果顺庆方向出动,那是四面合围。
坐镇遵义的四省总督王应熊派出多路官吏,连同先期到达的钱邦芑、范文光诸人不断游说,希望杨麟进兵潼川,合围大西军。
虽然通过朱淑颍向使者交了底,但这些人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稍稍有空就要求进兵。
历史上张献忠死于顺庆府北边的西充,为防止悲剧重新上演,杨麟慎之又慎,时时对着地图冥思苦想,琢磨着如何避免明末四钏大屠杀悲剧重演,如何避免蛮清入川。
这天杨麟高坐大堂之上,与众人商讨征收春粮之事,现在兵荒马乱的,市场上粮价早已经飞涨。
在太平年月,每担大米不过7,8钱银子,现在已经是1两2钱水平,早已经超过荒年水平(历史上一般在青黄不接之际米价才会涨到1两银子以上)。
自从张居正一条鞭法重点就是民间不再缴纳粮食而缴纳银两。
其后虽然多经反复,但在民间形成粮食、银两交替缴纳现象。
前世有位老人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再加上现在深处乱世,故自为官以来全部征收粮食,当时众人议论纷纷,现在不得不佩服杨麟远见卓识了。
佩服虽归佩服,但民间则不这么看,有的乡绅建议恢复征收钱两,有的抱怨粮食运输困难。
民间缴纳田赋需运送到县城,就像前世缴征购一样,很多偏远山区需要往来数日,耗时耗力,现在粮价又上涨,民间怨言可想而知。
就像前世政府将征粮看着头等大事,适逢收粮季节常常召开电话会议一样,今天各县主薄都在,大家济济一堂商讨如何征粮。
有的更是连呼乱世多刁民,大人取消摊派,现在兵荒马乱的还是轻徭薄赋的,这些人不知恩图报,为了整肃地方,真的应该抓一批杀一批。
有的坦言民间困境,特别是那些离县城远的,往来需要数日功夫,不但耗时耗力,而且还耽误耕种。
由于流寇、土暴子大规模掠夺畜力,如今民间牲畜十分缺乏,常常数倍于从前,而耕种土地有限。
有的建议恢复太祖时期做法,朱元璋时期指派大户为甲首,带领甲丁运送粮食。
但这种做法弊端甚多,表面上将粮食运输压力指派给富户,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那些富户常常非常巧妙的将运送粮食压力转嫁给贫困农户。
几千年下来被征劳役如同犯罪流放一样恐怖,若听说征民夫,一些人宁愿选择逃荒,如此社会可能再次陷入动荡。
杨麟皱了皱眉头,站起来沉思良久,终于有了注意,扫视众人一眼说道:“我们每个县县境少者百里,多者数百里,过去民间要缴纳钱粮,常常需要数日之功啊,如此才有天高皇帝远,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局面。
我等多起自民间,就拿前年我作为地保(保长)奉恩师陈公运粮这事,仅仅三十余里就困难众多,现在百姓运粮于数百里之外,难免心有怨言啊。”
众人一听不再争吵,一些老人更知道大人可能有了主意,与其他迂腐书生不同,大人足智多谋,什么难题都迎刃而解。
让人颇为失望,杨麟根本没有直接说自己心中主意,侧身问了问旁边顺庆知府范文光,问身边众大人,府库之中有多少粮食?
朱元璋在争夺天下的时候施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大明朝建立以后,作为一个农耕王朝更是如此。
明朝中叶首辅张居正有感各地粮食甚多改收粮食,明朝末年李自成、张献忠横行天下,常常打下一个州县盘亘数日,粮食吃得差不多,如此才选择下一个州县。
辖下巴州达州为土暴子老巢,库房里面没有多少余粮,顺庆府各州县虽然一度被大顺军、大西军占领,粮食消耗也颇大,但经过一年多恢复。
粗略一算,各地库房中居然有二十万担粮食,但顺庆府城则不到七万担而已。
经过励精图治,顺庆府基本恢复八九成,达州恢复六七成,巴州不到五成,即便如此,每年田赋也在二十万担以上。
想了想,杨麟有了主意:
正如前世每个乡上建有粮站一样,现在每个集市有乡公所,完全可以就地建立临时仓库代为征收粮食。
民众需在一个月内将粮食交给乡公所,再由乡公所租赁船只运抵州县库房,期间花费由衙门承担。
针对官府征收粮食徇私舞弊,有的更是中饱私囊,在洪武年间就因为官吏巧取豪夺民众多交粮食的现象,则开放民间粮商代收粮食。
民众除了将粮食交给官府之外,还可以选择交给指定粮商,全县指定7-8个粮商,农民将粮食交给官府指定粮商获得凭证后,也可以作为缴纳粮食的凭据。
而大粮商则按照与官府签订的协议缴纳相应银两,
一些人担心的官府不收粮食逼迫民众将粮食卖给商贩,大家自认为有足够措施预防:
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