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穿越重生>南明鼎革>第181章不做睁眼瞎

一大早杨麟坐着马车赶到学堂,一起前往的包括监军御史钱邦芑、知府范文光、参议徐孔徒、赵司炫诸人,大家喜气洋洋。

看见大家一字排开,如同军队队形一般,钱邦芑眉头皱了皱问道:“大人,这,这怎么有点像军营?”

脸上露出笑意,杨麟点了点头说道:“当然啊,从古到今大家讲究文武全才,你看看当今社会充斥着对军人排挤。

说什么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如此我大明立国两百余年才为蒙古、建奴等鞑子进犯,如此流寇才横行无忌。

我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在未来培养文武全才。

这么多学员虽然中得举人进士不多,但面对家奴、流寇,只要稍作训练就能够成为合格的兵丁。”

钱邦芑皱了皱眉头,内心颇不以为然。自古以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办学堂多高尚的事情,怎么大人将其与军伍相提并论?

年轻时以耕读自诩,做官以后以做官教书为傲,一身将教书、学堂视作神圣的钱邦芑等官员,最初在听到集中办学的想法之后眼前一亮,暗自叹息自己怎么没有想到如此绝佳主意。

在大明中后页,各府城人数多在万人之数,县城也超过千人,若加上城郭附近居民更多,一些豪门大户有钱人家为了让子弟出人头地,常常延请私塾老师,或者私塾老师开馆授课。

就像现在私教,或者名师所开公共班一样,有的私塾老师学员不过十余人,有刚刚识文断字的,也有准备参加科举的。

现在将所有私塾学堂合并起来开办公立学堂,不但减少师资浪费,而且同等学业成绩的同学也可以相互检讨。

有的人更是连声叹息不已,过去不是没有人想过将这些私塾合并创办什么学院,宋明之后各地学员遍地开花,但大家多有心无力。

在封建朝代统治者想的不是什么地方建设,而是将赋税收敛到朝廷,连修建什么衙署都要官员自己筹钱。

特别是在清代中期,很多地方督抚多番向乾隆奏请留一点节约款,或者定期拨款整修衙署(古代挖房子需要定期返修)而被申戒。

除了不想在地方留下什么好的名声,这些外来官员大概只有通过摊派、募捐等方式募集资金,否则没有其他方法。

穿越以来,虽然田赋丁赋征收额度锐减,但土地重新丈量之后民间耕地面积大增,实际减少有限。

除此之外,杨麟积极开拓税源,收回过去豪绅地痞无赖商赋承包制度,改由新设立乡公所直接征收。

征收矿赋、个人所得赋税,向地租超过两百担的大地主,或者个人所得超过两百两银子的大商人征收所得赋。

如此即便现在兵荒马乱的,地方太平,民众安居乐业。

更为重要的是实现分成法,地方所收税额,2成归州县衙署支配,如此地方有钱,完全可以兴办教育。

在成立典礼上,钱邦芑等人满面红光,在典礼上侃侃而谈?

虽然现在公立学堂不怎么教四书五经,但几年下来学生能够识文断字,懂得心算珠算,不再做睁眼瞎子,也不受衙役、奸商欺骗。

为什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作为浙西人钱邦芑很有发言权,在江浙无论贫富,小孩多送往私塾学习,到十二三岁之后,如果学业尚可科举有望,继续在学校深造。如果学业一般,就送往店铺当学徒,或者拜师学得一门手艺。

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手,一些人说公立学堂不教四书五经,成天教一些大白话,这些人其实不明白大人深意。

大人的意思先让大家识文断字,如果真的是可造之才可以继续深造嘛。

在这一刻钱邦芑满眼充满骄傲,仿佛真的懂了大人。

虽然有人不以为然,公立学校教育如此肤浅怎么能够在未来科举考试夺魁?

但大多数商贩人家,一般民众则不这么看。中举人中进士,那是天上星宿下凡,那是祖坟冒烟。

自己也算勤俭持家,没有做什么坏事,但天上星宿这样容易下凡?

在成立典礼上杨麟夸夸其谈,从自己出身谈起。

万历年间先祖被衙役欺凌,省吃俭用与族人聘请私塾教师,教子弟识文断字。

天启年间衙役在乡里巧取豪夺,族中识文断字能说会道的指责其乱摊派,带领乡人抗捐。

自己出身以来,父辈含辛茹苦抚养长大,为了读书吃百家饭(在古代一些学习优良的子弟为外出求学,或参加乡试会试,常常向族中乡亲化缘求得路费。在年幼时也曾听人提起族中外出求学者,那个那个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中了秀才之后更是不畏权势,反抗官府横征暴敛,两次深陷牢狱而矢志不移。

由于先祖省吃俭用聘请私塾老师,这百十年来虽然族中没有出什么大人物,但大家多还算安家立业。那些读过私塾的长辈即便出来学一门手艺,也脑瓜灵活,学得比别人好,在地方算得温饱。

这可说道大家心坎上,没说一段众人纷纷高声叫好,有的更是高呼青天大老爷。

一般人家求的就是温饱,一般人家求的是平安,一般人家求的是识文断字不被衙役豪绅欺负而已。(课本上朱德读书解释)。

相对过去要聘请私塾老师,逢年过节要给例钱不同,公立学堂校舍由地方乡绅出资修缮,教师工资由衙门统一发放,大家只需要购买笔墨纸砚与算盘,只需要缴纳少量学费而已。

见众人如此,杨麟也颇为激动,


状态提示:第181章不做睁眼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