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穿越重生>南明鼎革>第158章 改进二轮马车

暂时按下主角如何开启近代学校平民教育,主角穿越的是人类最黑暗的四钏大屠杀时期,是不折不扣的乱世,在开启近现代化钥匙的同时,最迫切的就是要生存,要发展。

大西军都督王之邦早已经同意归顺义勇军,在听到张定国率部退走之后,几番劝诫之后,自知大西军大势已去的王之邦决定归顺义勇军。

考虑到历史上张献忠战死于北面的西充凤凰山,推测张献忠可能会亲率大军攻打顺庆城,委任王之邦为高级参谋,隔三差五的让其介绍大西军内部情况,行军打仗特点,编成《游击作战纲要》,作为教材以供学员学习。

除此之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部队建制,就是外线作战。

正如大家分析那样,在挫败大西军进犯顺庆府城之后,面临大西军直接锐减,在未来更多的是离开根据地远距离征战。

战争实质上是双方钱粮方面较量,在古代没有火车、汽车、货轮的年代,大家举步艰难,可以说远距离征战是人类噩梦。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三天不吃饿得慌。而打仗,打的就是钱粮。

古人常说皇帝不差饿兵,军无粮则兵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此可见粮草的重要性。

古代军队吃得非常差,有考证在宋朝以前,军队很少有铁锅,大多数都是陶器,而陶器只能煮饭,常常加一点野菜,而不能炒菜。

光是煮饭,大家也吃得非常差。秦朝规定,高强度工作,早晨小米半斗,晚上三分之一斗,而无战斗,则早上晚上各小米三分之一斗。

如此才有里馈粮,士有饥色的说法。

而解决之道,最好的方法就是士兵携带粮食。

汉朝开始出现烧饼,宋朝之时,士兵出征,命令城内制作干粮、麻饼、酒等粮食,将士们背着麻饼、酱饼、硬块盐等,成为所谓的锅盔饼军队。

在明朝更有发展,则将圆饼用炭火烤热,然后中间戳一小孔,然后用绳子串起,作为压缩饼干,吃饭的时候,用热水泡饭,这就是明朝的方便面。

行军打仗,将士们可携带十斤这种干粮(作为五天军粮),以作为短期作战之用。

即便在前世朝鲜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军粮习惯也没有什么改变,当时战事正酣的时候,周总号召民众为军队炒面,烧烧饼,美军认为自愿军礼拜攻势,除了弹药之外,更包括军粮供给吧。

在冷兵器时代,每个将士穿着厚厚铠甲(二十余斤),背负五六斤棉被与五六斤衣服,携带十斤军粮,携带兵器,如此每个将士携带重量达五六十斤,再加上行军帐篷什么的,正常行军每天不过三四十里而已。

而火枪部队,每个将士胸前背着七八斤铁块,背负棉被与衣服,携带火药、铁砂、铅子、火绳,携带十斤军粮,以及鸟铳、铳刺什么的,行军作战异常艰苦。

长途作战军粮运输,《孙子兵法》曾经有这样的说法:

余尝计之,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米六斗,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尽。若计复回,只可进九日。也就是一人补充一人,十八天后断粮。

二人饷一卒,一去可二十六日;米一石二斗,三人食,日六升,八日,则一夫所负已尽,给六日粮遣回。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并粮。若计复回,止可进十三日。前八日,日食六升。后五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粮。也就是三人补充一人,二十六天后断粮。

三人饷一卒,一去可三十一日;米一石八斗,前六日半,四人食,日八升。减一夫,给四日粮。十七日,三人食,日六升。又减一夫,给九日粮。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并粮。计复回,止可进十六日。前六日半,日食八升。中七日,日食六升,后十一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粮。如果三人补充一人,三十一天断粮。

《孙子兵法》曾说过,三人补充一人粮食,这已经接近极限了,但如此也之能保证一个月粮食无虞。

上次流寇攻打顺庆,被烧了两万担军粮就受不了,最后攻城不克就退走,除了义勇军战力强悍之外,还主要是军中面临断粮危机。

在古代如何解决粮草运输?

过去看古书,常说出兵多少万多少万,除了可能浮夸之外,大概就是将这些运粮部队算到里面,若是三人补充一人,十万大军,真正能战之士不过两万五千人而已。

简单一个独轮车,其间减少多少军粮消耗,减少多少劳役。

即便这样,军粮消耗,劳役征发减少很多,但杨麟还是认为独轮车运粮太少,若有其他工具代替,无益于平添数营军士。

北方通过独轮车、马车运输,而在中国南方河流纵横,水道交错,若能将粮食用运输船只载到附近渡口,建立粮道,如此运输距离不过数十里,可大大缩减运输距离,减少其中军粮消耗。

有人考证,湘军为何能够战胜太平军,通过水师运粮,建立水上粮道,如此保证粮草供应无虞。

考虑到未来迫在眉睫的战争主要发生在南方,如此建立船队,保证粮草长途运输就非常重要。

按照计划,在未来长距离运输主要通过舰队实现,利用水军优势保护运输船只抵达前线,而不是在北方那样通过掠夺大量马车来进行运输。

南方水网密布,水道纵横交错,通过舰队完全可将粮食运抵前线百里之内,如此步军只需要实现最后一百里粮草运输即可


状态提示:第158章 改进二轮马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