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穿越重生>大唐风云三百年>第十五章【兵变】

杨玄感为什么要兵变?这个问题一会儿再讲。这里,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

杨玄感这次兵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策划人叫李密。由于李密在后文中还要隆重出场,所以我有必要在此先介绍一下李密,然后再介绍杨玄感的这次兵变。

李密,字玄邃,还有一个字叫法主,祖籍辽东襄平人。李密的曾爷爷叫李弼,和李渊的爷爷都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前面已经说过,那是相当大的官——西魏级别最高的武官。他爷爷和他爹李宽也都是大官。到了李密的时候,和李渊一样,因为祖上的功劳,他继承了祖上留下来的官职,成为左亲卫府大都督,当然了这也是一个虚职。因为家庭出身好,根正苗红,所以到皇宫里当一名警卫人员——千牛备身。

这一天隋帝杨广上朝,无意中突然看到了一个年轻人,这人皮肤很黑,眼睛却黑白分明,当他看向杨广的时候眼神非常犀利,随即眼睛赶忙又转了回去。

杨广心中隐隐有一丝不快——在皇宫里当差的人怎么能眼珠滴溜乱转,随意四处乱看呢?他问跟随的宇文述:“这个黑小子是谁?我怎么从来也没有见过他?”

宇文述答:“这时蒲山公李宽的儿子李密,刚刚成为千牛备身的。”

杨广说:“我看此人看人的顾盼不凡,还是不要让他来当警卫了。”

宇文述答:“是,我这就让他回去!”

隋帝杨广不喜欢这个李密,让宇文述去赶他走。可是宇文述是个官场的老油条,他知道能在这里当上千牛备身的,都是标准的高官子弟,他们背后都有一股势力,如果自己这样一字不差地告诉李密,这种得罪人的事情就是自己背黑锅了。但是皇帝交待的任务又不能推卸,既要按照皇帝的意思办成事情,又要不得罪人,这就需要技巧了。

下班之后,宇文述把李密叫过来,先亲切询问了他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对他表示了极大的关怀,然后用一种非常诚恳贴心的语气说道:“老弟的祖上都是当大官的,而老弟又是聪明才智之人,应该靠才能学识出人头地。如今在这些警卫保安的队伍里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你怎么能这样平庸地过一辈子呢?”

这些话的表面意思就是让他不要端政府里的铁饭碗了,这样没啥出息的,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要报效祖国。其实背后的真实意思就是:这里不需要你了,你走吧!

宇文述不愧为老江湖,他很清楚这种青年人的心思和弱点,这种用捧来代替打的方法远比其他手段效果更好。

李密当时只是个十几岁的年轻人,正是心比天高、自命不凡的叛逆期,听宇文述这样给戴了一顶高帽子,顿时觉得自命不凡,形象高大了许多,当然非常高兴。

是啊,我本来是能够做成一番大事业的,怎么能这样平庸的过一辈子呢?

在宇文述的忽悠下,李密毅然决然地主动辞职下岗了。

虽然李密下岗了,然而李密并没有下海,也没有发展第二产业,而是刻苦读书、发奋读书。从此他深居简出,就连和人见面的机会也变得很少了。

但是读书不但要能吃苦,还要有好的老师。俗话说:苦读三年,不如名师一点。李密非常想要得到有学问高深的学者的指导。

在缑山有一个名士叫包恺,此人学问极其高深渊博。李密就去投奔到他的门下,跟着他学习。他牵着一头老黄牛,牛背上放着用草编成的鞍鞯,自己骑在上面,一手拿着牛缰绳,一手拿着一本书专心致志的大声读诵,在老黄牛的牛角上还挂着一册书。这样边走边读,边读边走,就如同现在要考研的大四学生到哪儿都要拿着一本书,时时温习功课。后来他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就被后人当作榜样和模范写进了儿童学习教材三字经之中,称为李密牛角挂书。

李密经常就这样抓住一切时间勤奋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学业进步的很快。

这一天,李密又牵着那头老黄牛,把书挂在牛角之上,边走边大声吟诵。这时他的背后正走着一个人——隋朝的名臣杨素——也就是前面说过的杨玄感的老爹。杨素很惊奇这个年轻人的刻苦的精神,在那年月,读书的人本就不多,而能像这样读书的人就更加的稀有了。他骑马在后面跟踪了许久,终于忍不住主动上前,用革命老前辈关爱下一代的神情询问,大致就是你叫什么呀,多大了,读的是什么书呀之类的问题,李密一一作答,说读的是《汉书》之中的《项羽传》。

既然你读的是《项羽传》,那就请你谈谈对项羽的认识和看法。

杨素饶有兴致地要考验一下这个年轻人。

在这位前辈面前不亢不卑,侃侃而谈,把他对项羽的理解有条有理地述说一遍。

这一汇报,杨素大吃了一惊。

此时的杨素已经是身居高位,经历过战场的生死搏杀,也经历过官场的起伏跌宕,有过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经历,一生阅人无数,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而且对于看人,他非常有眼光。他的敏锐的洞察力,使他一眼就能看出哪些人是有真才实学的,而哪些人只是有嘴上功夫的书呆子。

李密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那种人,这个人有他自己独有的见解和看法。后来的经历说明,杨素看人那是非常的准,除了李密,还有封德彝和李靖,都被杨素准确地从人堆里点了出来,并说出他们将来必将达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

状态提示:第十五章【兵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