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官们都嗤了一声,“西班牙人。”
“第四条是南中国的西洋航线。西洋航线是中国最传统,历史最悠久,最成熟的海上航线。汉书上就有西洋航线的记载,航线上国家众多、港口众多,都有可能会出现中国船。
如今的西洋航线同样以漳州月港为起点,途径广东广州—澳门—广州湾—北部湾—郑主政权下的东京—广南阮主的会安—真腊—暹罗阿瑜陀耶—北大年—马六甲—巴达维亚。西洋航线因为航程长,在西洋航线上出没的中国船普遍大型化。前几年,去巴达维亚的移民船长达十余丈,联合东印度公司的记录,最多的一船装了500多人。”
陈守序见会场上有人听的打哈欠,敲敲桌子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先生们,中国的西洋航线是我们立国的贸易根基所在,大家还是好好听一下。”
陈守序这一提醒,大家纷纷坐直了身子,喝茶的喝茶,抽烟的抽烟,精神算是提起来一些。
林同文继续讲解道:
“因为荷兰人手上中国人最感兴趣的硬通货白银没有西班牙人多,西洋航线的商船数量也不如东洋航线多。在朝廷对海贸还有控制力的时候,最初控制两洋船引保持同等数量,各为每年44艘。所以就有商人向明朝月港督饷馆以航向西洋为目的地骗到船引,出海就调头航向马尼拉。”
科林伍德好奇了,“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每年才88艘戎克船,这数量够吗?”
陈守序有些不屑,“88艘算是皇帝开恩了,以前他们还禁海,不允许任何贸易。”
禁海对这些欧洲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海贸的利润如此之高,欧洲国家都是削尖脑袋往里钻,为此不惜血战几场。中国这般主动禁海的,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陈守序道:“中国太大了。海贸也许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不可或缺的。后来重新开禁,是因为无数中国海商海盗与欧洲战舰一起与明朝血战数十年。也算是大炮轰开国门吧。中国的国策选择不是我们今天探讨的重点。不谈了,林部长你继续。”
林同文翻到下一页,“科林伍德大人说的其实没错。88张船引肯定是不够的,中国后来陆续增加了一些港口的船引,最后达到了210张。船引不能反应全部,我们整理的资料上的船引目的地只是供大家参考。随着朝廷近些年战争局面的恶化,现在船引制度已经名存实亡,前几年的高峰期,中国每年都会派出千艘海船。”
菲利普.爱德华:“中国这么大的国家,1000艘才算是比较合理的数字。100来艘,换我我也走私,而且谁挡我财路我就打谁。”
林同文:“中国的海贸有个问题,除了少数北方和广东的航线,中国现在对外海上贸易掌握在一个人手里。他垄断了漳州月港。”
斯特林若有所思:“尼古拉.一官,也就是你们说的郑芝龙。这位明朝的福建将军的海军看上去并不强大,虽然船肯定,但在外海他并没有多强的战斗力。”
霍尔雷恩道:“哪怕是荷兰人亲自上,就算能一时击败他的舰队,难道还能登陆占领福州吗?郑芝龙还有陆军。”
陈守序笑了,“这位飞黄将军曾经也是一位大海盗啊。你们看,他把自己位置摆的很正。海军比他强的,奈何不了他的陆军。朝廷陆军比他强的,海上又会被他暴打。”
霍尔雷恩:“在亚洲,我看海战的胜负只是一时的,地面作战才有决定性意义。”
海军的几位舰长对霍尔雷恩的话有些不屑一顾,陈守序打了个圆场,“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过海军和陆军都不能少,你们看郑芝龙就很会发挥他的优势吗。他的舰队曾经被打到全军覆没,可最后还是能重新站起来,就是因为敌人无法威胁到他的陆地势力。”
勒内.阿勒芒问道:“那我们拿这位福建的将军怎么办?看起来,他是我们在中国航线上最大的竞争者之一。”
陈守序道:“暂时也不会有直接冲突。中国这么大,生意是做不完的,我们先就放下姿态,找一些他照顾不到的生意吧。或许在某些时候,我们和郑家还会成为伙伴的。”
陈守序停顿了一下,“等过了几年,我们发展起来了,郑家也许就不会成为一个问题了……”
会议室的众人听多了陈守序有时候神神秘秘的预言,此时也不以为意,听林同文继续说下去。
“西洋航线上的东南亚各港口曾经也是日本朱印船的目的地。在日本锁国后,会安、阿瑜陀耶、北大年没有了挥舞大笔白银的日本海商,少了一道风景。目前日本锁国令下,能够去长崎与日本直接贸易的荷兰和郑芝龙是最大的受益人。
根据荷兰人的记录,中国船在西洋航线上,商船最多的三个港口分别是北大年、万丹和巴达维亚。巴达维亚在1624年有15艘中国船抵达,当然这与航向马尼拉的50多艘没法比。
至于北大年,荷兰人记录的中国商船最多的一年为1622年,有8艘。其后荷兰人撤除北大年商馆,也就没有了确切记录。”
有人笑道,“我们还真是给自己找了个不错的地方。有木有锡,还有良港。”
至此,林同文对东南亚海上贸易的框架性介绍算是完了。
陈守序表扬道:“林部长为这份资料花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