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穿越重生>大宋主神王爷>第391章 宋时日本的“淳朴风情”!

“大官人,大和就快要到了,你看那隐约间闪烁的海岸就是了!”一位老水手向站在海船甲板上的朱子龙靠近,然后行礼汇报道。

朱子龙分身点点头,表示明白了。然后远望已经可以若隐若现看见的日本海岸线!

日本,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构成,土地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水域面积3,091平方公里,领海面积310000平方公里总面积为:377,835平方公里,人口127,767,944人,主要是大和民族!

日本民族是主要由东北亚通古斯语族人、古代中原人、少量长江下游的吴越人、少量马来人以及中南半岛的印支人融合而来,逐渐迁移到日本融合衍变而来。

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讲,也有部分中国汉人血统。

据文献记载:日本列岛与中国交往始于东汉。东汉光武帝刘秀就册封其国为倭国,为中国的附属国,因此也称为倭奴,册封其皇帝为倭王。

倭字本意是丑陋的、矮小的、琐碎的意思。从此历史上的中国人称日本国为“倭的奴国”,日本人为“倭人”,一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

当然,这一期间中国对日本之称呼为“倭奴”,虽有蔑视之意,但无恶意。而日本人自己也认可!

公元589年,隋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近四个世纪的分裂动乱,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当时日本正是圣德太子摄政,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

为了直接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先后向中国派出了四次遣隋使(公元600年、607年、608年、614年),这是中国和日本作为两个统一国家正式交往的开始!

唐建立之后,日本开始大规模接受汉文化,随着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日本政府组织大型遣唐使团、派遣优秀人物为使臣,并携带留学生、留学僧去中国。

就像后世21世纪的中国学生留学到美帝一样,人数是一年比一年多,并且以可以留在中国唐朝为荣。

这一时期,中国女皇武则天,正式则封日本这一称呼。

从此,日本人一词开始在中国流行,与此关联的是东瀛、扶桑等称为也广见史典。

宋朝人一般称呼日本人为大和,明朝时称呼多为扶桑,近代嘛,不用说,中国人多称呼他们为小鬼子。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1937-1945年,还不包括1931年9.18事变后到1937年7月7日之间,长达6年的侵华战争)。

中国有近1000多座城市被占领,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总共达6000亿美元……社会财富遭洗劫,使中国人民失去了最起码的生存条件。

狂妄自常欺软怕硬,是日本大和这个民族的特点,也是其民族劣根性。在中国人眼里,犹如魔鬼一样可憎,后世人称谓其为鬼子,恰如其分。

-

不过,在宋朝时,日本人和宋朝的关系还算不错。

甚至于在南宋灭亡时,有记载。“公元1279年3月19日崖山之战陆秀夫负帝跳海,南宋灭亡。消息传至东瀛,日本上至天皇,幕府将军,下至平民百姓。举国茹素来哀悼大宋的灭亡。秋津南北一片悲鸣,痛哭崖山之后无中华。”

另外,这一时期,宋男娶倭女,宋女嫁倭男这事还挺多的。朱子龙最近知道后,心里还感觉很纠结的。

不过,这是大势所为,不是他目前可以一力干涉的了的。

很快,整个船队就进入日本的长崎港口。

几十条大船的队伍,又有官商在内打着旗号,引的无数日本人围观。

此时的日本时代处于平安时代,这是一个仅有战乱,又有岐形发展的一个日本时代。日本方面在充分吸收隋唐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出有日本特色的平安文化,又在此基础上形成武士的文化。

以至于,日本人在心理上不在有遣隋使遣唐使时代,仰视大陆文化的谦卑,甚至簮越华夷的观念,把自己视为中华文化的正统,反过来认为大陆来的中国商人是夷。

在这样的心态下,大宋和日本政府间的交流并不积极,不过也不反对,但是民间交流却非常繁荣。究其原因,主要是宋的对外战争很弱,但是内部的经济很发达。

长崎港口有许许多多的专业当下货工人式的日本人,以及汉人当搬运工,加上船上也有不少的水手,这些粗陋之事,自然用不着朱子龙分身和他的心腹们动手。

基本上,朱子龙的分身全程就是当个看客,打听一下宋日二国商人的交易过程,以及认识一些熟人。混个脸熟,然后,趁此机会走一走,看一看。

不过,日本港口城市的简陋程度,甚至于不如宋朝那边的一个大一点的县城,着实让朱子龙感觉大掉胃口。

不过想想,又感觉正常。

后世日本的动漫作品之中,故事发生地在平安朝或者以平安朝为原型的作品为多。例如《少年阴阳师》、《御伽草子》、《遥远时空中》等等,还有其它的许多少女爱情漫画,为我们现代人共同描绘出一个优雅矜持的浪漫时代。

然而,深临其境,你会发现,然并卵,其实亚根不是这么一回事。只少大体上不是!

仅仅只用了一天左右的时间,在熟人的陪同下,朱子龙就把这个看似繁华的日本港口城市看了个通透。

想再走出去运一点看一看,那边陪同的日本商人大和山田连


状态提示:第391章 宋时日本的“淳朴风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