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穿越重生>崇祯十七年秋>第683章围剿义军

隆武三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对于北面的清廷是如此,南面的明朝也是一样。

从年初的闽东战役,到上半年的入援川陕,以及后来的楚赣大战,鲁监国两入长江,战事一波接着一波,似乎马上就要推向明清决战的大高氵朝,但就在此时,情况却忽然急转,明清居然议和了。

这前戏已经做足,忽然不打了,总让人觉得有些怪异。

十二月初时,两边达成协议,明朝一边为了敦促清廷赶快履行和议,欲让大学士礼部尚书何吾驺北上,但何吾驺却称病不往,几个大学士也都不愿北上,最后只得提拔从江西调入广京的黄人龙,给他加礼部左侍郎,令其前往。

两方朝廷打的火热,可就坑苦了两淮的义军,以及山西的姜瓖。

凤阳府泗州附近的龟山、都梁山、洪泽湖一带,这里活动着一只抗清义军。

免去三省总督的马光辉,被从新启用后,正率领两万绿营兵围剿这支淮河附近最大的乱匪。

这支义军的首领乃是原来寿张练总丁维昌,是跟随谢迁从山东南下的一只武装,本来他们已经跳入淮南,但随着漕运被洪承畴打通,多铎得了粮食,便能长期对躲入苏北丘陵地带的义军进行围剿,谢迁压力太大,因而派出几支人马,又跳出了多铎的封锁,杀到外围,以求能够分散清军兵力,缓解谢迁的压力。

丁维昌只带着一千下属,跳出了包围,杀到了盱眙、泗州,但袭破了盱眙后,裹挟百姓很快将队伍扩充到一万多人,他们处在淮安、凤阳、扬州三府之间,打家劫舍,掠夺粮食,严重破坏了满清在三府的根基。

马光辉现在被任命为江北提督,多铎主力对付谢迁,而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灭掉这支跳出包围的乱匪。

从一月初开始,洪承畴为了稳定各处,平定内乱,便开始对外宣传明清议和之事,本来江南、两淮、山东等地,并不相信洪承畴的宣传,但不久之后,明使黄人龙等人出现在南京,洪承畴大张旗鼓的为其接风,而后又派遣人马敲锣打鼓的送其北上,跟游街表演一样,各地人士便不能不信了。

反正都议和了,那还拼什么命,这使得各地抗清势力,便慢慢蛰伏下来,不愿意在消耗自身的势力,也打乱了原来会师长江的大计划,整个抗清斗争的大环境,开始恶化。

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士绅暗中给义军提供的粮草减少了。

丁维昌部到了泗州、盱眙后,随着队伍的扩张,而两淮破败,已经很难坚持。

在盱眙东南面,凤阳府与滁州府之间大苍岭附近,马光辉领着两万人马埋伏在山林之间。

一块大石头后面,马光辉显得有些忧心忡忡,这是他被撸下来后,从新指挥的第一仗,他得到情报,丁国维准备撤出两淮,到靠近湖广的大别山发展,但他已经埋伏了一天,乱匪还没出现,他便有些担心起来。

旁边的谋士李犹龙笑道:“军门不用担心,乱匪想要流窜进入楚地,大道必不敢走,只有走凤阳与滁州交界这种两不管的地带。这一战军门必定能大功告成。”

马光辉向远处望了望,叹了口气,“但愿吧!”

随着洪承畴打通漕运,满清围剿大军粮食充足,两淮集聚了大批围剿大军,清廷兵力雄厚,两淮已经不适合义军流窜作战,丁维昌想要撤出两淮,这在他的意料之中。

那藏在苏北山区的谢迁,怕是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这时李犹龙又低声对马光辉说道:“军门这批乱匪如今至少有一万多人,军门如果能收编一批,选精锐收入军中,军门的兵力可以扩充不少啊。”

马光辉也想壮大自身实力,但他害怕清廷会因此怪罪于他,摄政王对于汉将的监视,还是很严的。

李犹龙似乎知道他的想法,冷笑一声,“自从肃王割据川陕以来,他们满人实力已经大损,这大清的江山还得靠我们汉人,咱们为朝廷付出这么多力气,满人也该让出一些利益给咱们,军门收编些流贼,并不算什么,只要有兵在手,军门就可以高枕无忧。”

清朝内部的分裂,满八旗的外强中干,就彻底暴露出来,以前大伙畏惧于八旗的强大,不敢多说什么,但现在就难免生出些别的心思。这大清的江山并非满人以一己之力打下来,汉八旗、各地绿营也是出了力的,现在满人颓了,那是不是该多让些利益给汉人呢?

马光辉上次被多铎撸下来,还吃了板子,要是多铎剿灭了谢迁,那他自认技不如人,吃了也就吃了,但问题是多铎也没把谢迁怎么样,最后还是要依靠他,那他心里就难免有些不爽了,毕竟平白无故吃了回板子不是。

马光辉心中暗想,多铎之所这么不把他当人,确实也是因为他虽然做到总督,但手下绿营都是从各地调来,不是他的直属人马,他兵少,所以多铎想捏就捏,不怕他有脾气。

李犹龙看了看他又接着小声说道:“军门,听说肃王那边已经废除了剃发令,并新编了六万汉八旗,汉人地位大大提高了。”

这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就算是汉奸也是如此,自然也希望自身的地位越来越高,多尔衮急着以汉制汉,也就是因为汉人内心开使不稳了,清廷中枢对于地方的掌控开始减弱。

马光辉听了,微微思考起来。

就在这时,远处两山合抱之处,忽然冒出一面战旗,裹着臃肿战袄的义军士卒跨在几十匹劣马上奔驰而来,蹄声渐急,泥


状态提示:第683章围剿义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