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穿越重生>崇祯十七年秋>第1214章 进军河北

共治五年六月。

自从楚王将行辕迁到此地,大名府着实热闹了一阵。

中原大战结束已经快两个多月,明朝在这段时间里,终于慢慢将战后的情况理顺。

眼下河南和山东已经委派了三司官员,恢复了朝廷对两省的统治,山西义军遍布,情况要复杂一些,李建泰还没将山西的班子搭起来,不过各州县都打明旗却是不用怀疑。

在控制这些地方之后,明朝的组织能力体现出来,官府征发大量民壮,在极短的时间就将大运河疏通。

北方生产因为战争的影响,破坏严重,朝廷在运河沿线,只是提供粮食和少量的工钱,就有大量的百姓向运河边涌来。

这也算是以工代赈,涌来的百姓在疏通河道后,一部分将被官府疏散,一部分则将成为运河沿岸的纤夫。

自从大运河开通以来,就是中国极为重要的经济带,不仅能带动沿线的商业,还能让百万人以此为生。

这次在疏通运河之时,南京内阁下发了一条命令,废除运河沿线所有关卡,禁止地方征收过路税。

王彦在南方改革时,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废除了各地的厘卡,保证货物可以在全国流通,促使明朝商业的繁荣。

若是不废除这些厘卡,商人从湖广将货物运到南京,每过一地就交一次税,怕是货物运到南京时,税钱早已高出了货物的价值,阻碍了物品的流通,况且这些厘卡收上来的税赋,也不见得能到朝廷手中,多半被地方官吏贪墨,只能制造民间对朝廷的不满。

明朝的商业赋税,主抓两头,减少中间流通的赋税和成本,这样不仅可以裁撤大量的税吏,减少朝廷的开支,还能减少与民间的矛盾。

这些关卡小官吏,往往心黑的很,大商人不敢得罪,转挑小商贩下手,这样他们拿了好处,却让小商贩记恨起了朝廷。

这次废除大运河上的税卡,王彦对此并没有意义,减少流通环节的税赋,能够使大量南方的物资留向北方,也有利于北方的物产能够卖到江南,让北方几省的经济迅速恢复。

在运河通了之后,明军的粮食可以经过运河运送,停在大名府近两个多月明军,终于向前移动到了沧州之南的南皮附近。

同时,李定国与姜襄也出了娘子关,再次进占了真定府,进逼保定。

宣大的姜有光也打下居庸关,从西北方向,威胁北京。

因为几支军队相距太远,指挥起来并不是十分方便,所以只能约定大概的时间,王彦让朝鲜方面五月间动手,而他同李定国、姜襄、姜有光则约定于六月十日进兵,光复神京。

一时间,北京已经被明军三面合围,整个北方都在传言,七月之前,官军必能光复河北,收复神京。

六月初,河北大地入夏,但天气比之南方,却清爽许多。

这时天空下起—片连绵细雨,官道两旁的田畦和水沟都积满了雨水,远方的密林山峦一片朦胧。

这时无数带着碟盔,穿着蓑衣的明军士卒正踩着泥水,往北而行。

官道上还有一辆辆遮着油布的粮车,装有麦杆和干草的大车,辎重车,伴着吆喝和诅咒,杂着皮鞭的劈啪声和车轴的吱嘎声向北方挺进,声势浩大。

明军一动,清军就会知道,明朝不会同意谈判,福临小儿必然要逃,所以王彦下令,各军于六月十日出兵,便全速前进,务必以最快的速度,进抵北京。

这时官道上突然来一整骚动,一支数百人的骑兵队从飞驰而来,马蹄踩在泥坑中,溅起成片的污泥,引得士卒连连躲避。

骑兵奔驰一阵,战马长鸣,前蹄悬空,骑兵在队伍中间停下,高举手中骑枪,催促士卒道:“快点,我们离得最近,必须尽快赶到北京,不能让建奴跑了!”

河北的百姓,看见官道上连连过兵,心中不禁欢喜,人人都欢欣鼓舞,可唯独北京的清军高兴不起来。

清廷内部的政变结束后,福临掌握了话语权,他立刻派遣冯铨去出使明朝,并且很快就收到了冯铨的回信。

冯铨在信中说,“虽然未见到王彦,但明朝久战也希望能谈一谈。”

福临收到信件后,心中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他却始终没有等到冯铨说的谈判,反而明军不停的行动,让他寝食不安。

北京,紫禁城内,福临刚得到姜有光打下居庸关的消息,急得他负手在空旷的大殿内来回疾走,脸上满是焦虑,旁边低头站着一名大太监,不敢发出一点儿声音。

这时尼堪匆匆从外走进殿来,顺治见了他,顿时停下步子,急问道,“什么情况?”

“皇上,南面王贼已经进至沧州,西南叛贼姜襄已经杀至保定,最另人担心的是西北方向,姜有光已经夺了居庸关,只要急行一日,就能杀到北京城下!”尼堪沉声说道。

福临脸上一阵惨白,身子后退了几步,咬牙问道:“冯铨和吕宫有消息传来没?他们不是说,明军有谈判的意思吗?他们怎么谈的,明军为何会向北京进军?”

福临脸上扭曲,满脸都是不能接受。

尼堪也没想到,事情会这样,难道明军不怕大清毁了北京城吗?不过事实摆在眼前,或许这次他们真的错了。

“皇上,冯铨已经半月没传回消息,而从他之前传回的信息来看,或许明朝就是有意拖延,他们三路进军,就说明并没有谈判之意,我们怕是上当了。”尼堪低头,沉


状态提示:第1214章 进军河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