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穿越重生>崇祯十七年秋>第1208章 战后局势

清廷内部因为政见不和,发生一场内部的倾轧,楼亲、罗科铎等从中原逃回来的人,几乎都被福临处死。

这些从明军手下逃脱,好不容易回到北京的满人,结果死在了自己人手中,算是个可笑而又讽刺的结局。

在清廷为如何应对明朝,而产生内部分歧,导致刀兵相向之际,金国内部也出现了巨大的震动。

明军占据中原和山东,与山西义军连成一片,满清在关内能够控制的区域,就只剩下北京一带,迟早要被明军赶到关外,甚至消灭。

一旦满清败亡,天下三分的局面,就立时瓦解,金国就只能独自与明朝相抗。

面对明朝中原大胜之威,金国自然瑟瑟发抖,可是在最初的惶恐之后,金国却又开始陷入了疯狂的备战之中。

五月初,豪格经过吴堡县附近渡过黄河,撤回到陕西绥德州之后,他并没有马上返回长安,而是停在了延安府之南的黄陵县,于黄帝陵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来祭拜华夏始祖。

当日,豪格穿冕服,配十二章,头戴冕旒冠,以汉族服饰,按中原礼节,领群臣祭拜,期许国泰民安,武运长存。

中原大战中,金清联军大败而归,金国朝廷忽然声势浩大的祭拜黄帝陵,无疑是为了凝聚关中人心,降低中原一战的影响,这是金国在政治上做出的应对和努力。

在内政上,金国也有行动,他除了鼓励国中百姓开垦拓荒之外,还将从山西迁徒的八十余万百姓,编为军屯,安置于河西等地,另外金国还积极吸引少民内附,重新统计人口,并下令国中之人,不以汉、满、蒙、藏相称,一律称为金人。

这个举动,是为了减少金国内部,各族之间的矛盾,可是就人口基数而言,称为金人,其实就是汉人。

之所以称金,不称汉,这是金国高层妥协的结果,因为称金可义一定程度上顾及到,其他各族的情感,并且能够拉大关中汉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间隙,有利于金国的割据。

在军事上,金国也连续出手,重编了溃入金国的败军和绿营,以及在山西招抚的义军,再征国内青壮五万人,编练三镇新军,共计九万人,使得金国的兵力恢复到十八万。另外见识过明军器械的孟乔芳,上本请奏,金国设军器监,防制明国火器,装备金军。

此外,加固潼关、武关的日程,也被提了上来。

在外交上,随着满清的衰亡,蒙古诸部陷入无主之态,今后必定成为,明国,金国、清国三方争夺的焦点。

金国方面见漠西、漠北、漠南三部蒙古,都有脱离满清之意,豪格立刻派大臣索尼出使,联络蒙古诸部,游说他们与金国结成联盟,共同对抗大明。

在西南,去岁明朝已经在青海重设朵甘都司,另外乌斯藏去年底,活佛迫于何腾蛟的压力,也已派人前往南京请求明朝册封,明朝的势力已从侧面包抄过来。

为了防止明朝勾结叶尔羌,对金国形成夹击之态,金国的目光再次投向叶尔羌,豪格让坐镇河西的归义王孙可望,派人联络叶尔羌汗国西面的大玉兹和中玉兹汗国,准备在明军进攻金国之前,先攻灭叶尔羌。

明军中原大胜,清国命不久矣,金国上下皆知到时间紧急,他们迫切的希望,能在明军解决清国,消化中原、山西、河北、山东之前,向西扩展实力,打通商路,只有将商道打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注入关中,金国才有实力,割据关中与明朝相抗衡。

对于中原大战,金清两国做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反应。这时大明的楚王却还在河南一带巡视,安定人心。

这一次,明朝收复的地域太广,而且大多破败不堪,不能收税,反而需要朝廷调运物资过来赈济。

南京方面得到中原光复之后,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王夫之,直接带着户部的干员,赶来洛阳,对河南的田地、人口进行清算。

经过大半个月连续奋战,从查抄的清廷官方文案,还有两顺王府中的账目,王夫之基本将河南一地的人口、田产理顺。

这一次明朝获得土地之多,超乎想象,仅仅从两顺王,以及其他罪官手中,就没收了近百座庄园,数十万顷的良田。

这些土地官府管理起来成本较大,王夫之便提议,为了缓解朝廷银钱方面的压力,将一部分土地,奖赏给了有功的将士,另外一部分,则用以粮换田的方式,转让给南方的大族和商会。

明朝曾经推行过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给予贩盐专利的办法,来充实边境军粮的储备。

王彦光复大片国土,可是这些地方都被严重破坏,需要各种物资,光靠朝廷从南方调运,消耗太大。

王夫之参考之前的盐引制度,让南方的商人和大族,帮着朝廷将粮食、农具、耕牛、布匹等物资送到北方来,朝廷则用新得的土地作为交换。

这两个政策下来,首先就是这次出征的三十万将士,包括那一万从征的义从,每人都获得了几亩地,大军一时欢声雷动,士气高涨,恨不能立刻进攻河北,再立一场大功。

另一个方面,随着朝廷和民间不停的将物资运送过来,约束明军继续进军的条件已经不存在,明军随时可以攻击河北平原。

有这两点,王彦自然没有反对,愉悦的同意了王夫之的提议。

这日王彦与王夫之,还有朝廷新任命的河南布政使游友伦,一起从洛阳出来,去南郊一处庄园视察。

状态提示:第1208章 战后局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