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市场是一个远远被低估了的市场。
自八十年代初里根宣布星球大战计划后,美苏两国都在航天领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航天事业也迎来了一个短暂的爆发期。但好景不长,随着苏联的解体,星球大战计划已无必要,二十世纪最后一个十年,除华夏外的其他航天大国均不约而同的降低了航天预算。
罗刹就不用说了,政体改变后,当然没人再关注短期内看不到任何效益的航天事业。
关键是美国。
美国一个国家,在航天领域内的投入,比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克里顿政府在去年批给nasa的预算是127亿美元,预计明年会下降至125亿美元,克里顿政府承诺,在卸任前,将把nasa的预算控制在120亿以内。
任何一个机构,健康的预算应当是每年上涨的。一方面因为通货膨胀导致货币始终处于贬值过程,另一方面,随着组织生存的时间越长,在什么都不变的情况下,相比上一年也需要更多的预算。
固定资产、设备的折旧、员工的工资,毕竟都是要上涨的。
但现在,克里顿政府非但没有提高预算,反而把nasa的预算一降再降,最终导致的结果,nasa的损失可能远不止少的这十几亿美元的预算。
少了十几亿美元,看上去少了百分之十左右,但实际上,nasa每年的固定花销可能就不止80亿美元,只有四五十亿是用在研发上的,少了十几亿,可能就意味着20%-30%的研发经费人间蒸发了。
减少固定费用?不好意思,这是不可能的。组织有不停扩大的本能,不可能主动减少固定费用,因此,最后吃亏的还是前线研发部门。
在目前这个历史阶段,美国航天事业的停滞就意味着世界航天事业同样陷入停滞。
纵观全球,可能也只有华夏依旧在潜心钻研,希望能够用这宝贵的时机缩小与美国在航天方面的实力差距。
但这样一来,全球卫星发射市场就进入了一个很微妙的竞争阶段。
自五十年代末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到太空一来,四十年的时间,人类已经向太空中发射了近两千颗人造卫星。随着无线通讯和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每年发射升空的人造卫星数量节节攀升,尤其是商用卫星,进入了发展的爆发期。
但恰在此时,全球的航天事业陷入停滞,火箭发射次数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大批商用卫星等待发射,最长的排期甚至排到了五年以后。
就连nasa自己的卫星,都在排队和四处寻找其他的发射平台,更不用说这些商用卫星了。
这时候如果有人跟nasa说,我比你自己发射便宜20%,而且能马上发射,不用排期,nasa保证连自己的火箭都不用了。
这就是商机啊。
全球每年的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约为两百五十亿美元,如果能够将发射费用降低百分之四十,发射成本降低百分之六十,就能够垄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商业卫星发射业务,每年的营业额妥妥过百亿,而利润呢,至少仍旧有对半的利润。
当然,这种看起来利润率很高的生意之所以没人做,还是因为门槛太高。
高风险、高科技、高资本投入,太空科技是典型的三高行业,除了国家这种庞然大物可以不计回报的投入外,没有哪个资本家肯轻易尝试这种生意的。
除非他们能看到可能性。
因此,像后世的马斯克一样,张晨只能自掏腰包做先期投入。
与后世的马斯克不一样的是,张晨比马斯克有钱。。。。。。
有钱多了。。。。。。
后世的马斯克,砸锅卖铁也不过把自己从PayPal赚到的一亿多美元投到spacex中,坚持了三五年,资本市场才将信将疑的给他投了点钱,又获得了nasa的订单,这才其死回生。
张晨呢?
呵呵,现在考伊斯每天都能给张晨贡献1500万美元以上的净收益,这可是每天,就算两个月后有了竞争对手,收益也是逐渐减少,至少能坚挺个三五年的时间,光是从这笔钱中抽出一小部分,就足够让spacex坚持到发射成功的那一天了。
不过,如果只是为了赚钱,张晨也不会去做spacex。
赚钱,就是为了spacex。
赚钱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我对钱没有概念,我做企业不是为了赚钱、赚钱不是企业家唯一的目标。。。。。。
曾几何时,张晨对这些富豪装逼言论不屑一顾。但时至今日,当张晨的财富也到了这个级别的时候,他才发现,原来这些富豪并不一定都是装逼。
是因为他们已经到了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阶段。
当人的低级需求满足后,必然会追寻更高一级的需求,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最上一层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所谓自我实现,通俗一点讲,就是实现自己的梦想。
尽管这种分类争议很大,并不绝对,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适用的,张晨就是大多数人。
活得更长,走的更远,这句与娜塔莉的一句戏言,逐渐真的成了张晨自我实现的目标。
也许,我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对了,我忘了问,你刚刚说这是你三个目标之一,另外两个是什么?”马斯克与张晨聊了一个多小时,确定好接下来两个月的工作程序,突然想起张晨还没说他另外两个目标是什么,不由得好奇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