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珲虽然给宋朝弄出了一支装备先进作战理念超前的火器部队,但他在具体的作战当中并没有废掉刀矛弓箭等冷兵器的运用,相反在近战时将冷兵器的作用加以强化,这并不是因为他本人思想落后喜欢冷兵器,而是基于真实的历史教训。
教训来自于原来的历史时空中几百年后的清朝。
受主流史观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清朝不重视火器的发展,在康熙时代后期开始重弓马轻火器,使得清军一直以冷兵器为主,火器则逐步荒废,到鸦片战争时清朝火器水平连明朝都不如,已不知火器为何物,于是手持刀矛的清军在洋鬼子的火器面前一败涂地,这就导致了战争失败,也就是说清军失败是因清朝保守顽固在对火器发展不重视,甚至是害怕火器技术发展使满人的弓马优势受到威胁,而有意扼杀火器的发展,只重视弓马肉搏,这就使中国的火器技术大幅度衰退,从而远远落后于西方,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失败,使清末的中国落入一个黑暗时代。一句话是因满人重骑射,轻火器造成了中国的火器技术大幅度落后于西方。
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满人才是最重视火器的,至于弓马骑射,刀矛肉搏才是满人荒废最快的项目,清军对弓马骑射,刀矛肉搏训练的荒废速度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速度,放眼地球全球都找不到第二家,可以说清军在鸦片战争时期甚至鸦片战争之后,一直是全球火器作战思想最严重的国家,几乎完全废除了肉搏战,根本就没有肉搏战能力,打仗全靠火器对射。如果清军真是以弓马立国,骑射为主,那鸦片战争反倒不会失败了。
清军对火器特别着迷早有传统,早在后金时代清军就表现出了对火器发展使用的强烈兴趣,对火器技术的兴趣以及接受使用的兴趣高的惊人,远远超过了明朝。明朝整整用了20年的时间才接受了“红夷大炮”,而清军对火器的态度则完全相反,不但对火器的掌握速度极快,而且技术改良也极快,1630年(天聪四年)意外获得1门红夷大炮,1631年(天聪五年)就生产出了改进型钢铸红夷大炮“天佑助威大将军”,1643年(崇德八年)更生产出了复合炮身的红夷大炮“神威大将军”。清军入关后,由于有了当时最强大的火炮,是以攻城掠地横扫南明有如儿戏,世界最强的火器力量与最强的肉搏战力量相结合,可以说势不可挡。清朝初期,清军入关后,顺治时期清军灭南明收新疆,因此火炮技术继续发展,此时期清军的火炮装备数量有增无减。康熙时期的初期则太平了一段时间,清朝的火炮制造生产速度放缓,但随着三藩叛乱,战事再起,火炮生产数量再度大增,清军平三藩,平噶尔丹,并西藏,并青海需要轻炮,而驱逐沙俄,灭郑氏则是需要重炮,此一时期清朝的火炮种类迅速增多,在重炮方面,制出了当时最好的铸造火炮“武成永固大将军”,轻炮则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自康熙以后,局势相对稳定,清军久不作战,疏于训练,贪图享乐,便不愿意操练劳苦的弓马骑射,刀枪肉搏。所以都是希望装备训练火铳,当时的火铳训练比射箭简单的多,装上火药一声脆响把个铁丸打出去就可以了,又轻松又好玩,是个人都可以完成,而射箭那真要累死人,不用上百把斤力气根本就拉不了硬弓(英国历史上废掉长弓改用火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弓箭训练太累而且费时间),刀矛训练杀杀杀的那也绝对是苦活。所以清军从这时起,火器的装备率越来越高,至于弓马骑射刀矛肉搏则逐渐荒废,过渡到了主要用火器作战时代,大量的鸟枪与轻炮取代了弓箭刀矛。
到了雍正时期,雍正皇帝清楚的看到,当时的八旗军越来越火器化,但火器的性能却绝对没到可以让战斗完全不需要肉搏战的地步,所以曾对八旗军有“以满州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有马上枪箭熟习者,勉以优等”的指示,重新强调刀矛弓箭的作用。但雍正皇帝关于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的指示根本得不到遵守,各地驻防八旗都演变成了鸟枪队与小炮队。乾隆时期以后,清军不但八旗军,就是绿营兵也开始全面火器化。到了嘉庆时期,清军基本接近完全失去肉搏战能力,演习时闹出了不少笑话。不过整个嘉庆时期总体太平无事,所以清军肉搏战能力衰退到了极其虚弱的地步,并没造成多大严重后果。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时,清军实际上火器装备率已经超过70,根本就没有多少冷兵器了,而且几乎没有部队进行过肉搏战训练,刀矛只能用来摆样子,作战基本全是靠铳炮齐放。此时清军已经完全失去了曾是其最强项的专长——肉搏战能力。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鸦片战争中英军打败清军靠的不是什么先进火器,而是靠原始的肉搏战。英军在作战中发现,清军士在炮台后面还能够忍受着英舰打来的开花弹,有坚守阵地还击不逃跑的勇气。但是往往英军一发起果断的白刃冲锋,清军立刻就崩溃了。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无论英军还是清军,都没有办法完全依靠火器阻止对方的肉搏冲击,由于当时火枪准头不好,发射速度不快,在敌人步兵冲到跟前时,实际打不死几个人,所以当时欧洲的军队无不苦练肉搏战,方阵步兵刺刀冲锋是最终决胜手段。而清军则由于火器交战观念过于强烈,完全放弃了肉搏战,当看见英军士兵列阵端着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