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都市现代>工业之流光岁月>第二百一十六章:支援

得知汪正国对王安研究生学院感兴趣,这就正好挠到这位王博士的痒处,他激动地回应着。

“你想要从国内资助一些人来研究生学院深造?这可是好事儿啊,教育自古以来就是民族兴旺发达的源泉,只有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我们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足不败之地。”

从来没有哪个国家是因为办教育而办穷了,也从来没有哪个教育发达的国家是弱国,而共和国传统文化中,更是把教育看待的异常重要,这一点甚至牢牢地根植于民族基因中。

几千年的历史,已经将读书人拔高到国家统治阶级,这样的社会氛围所形成文化传统,就没有道理不重视教育。

在共和国绝大部分人的观念中,都有砸锅卖铁也要供养下一代读书的朴素世界观。

这样的情况下,王安创办研究生学院;汪正国资助学生前来就学,这也就不足为奇。

说这话之前,其实多少都猜到了大致结果,但真到了关键时刻,真还是挺感动。

“正是这个道理,我们在国内虽然也和一些大学有合作,委托他们帮助开发技术,但这些还不够,我们需要更优秀的人才,所以留学是最好的办法。”

必须要承认,在半导体行业中,美国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不管从市场,技术,还是人才教育,以上皆是如此。这些都不能否认,只有正视差距,才有可能迎头赶上。

共和国官方每年都把最好的人才送到国外留学,难道政府不知道这留学生能回国的十不存一?

那当然知道这些,问题肯定是存在的,但形势比人强,这终归还是会有人回来,而这就是赚到的。

汪正国已经决定好了,这次回国之后首先选派严援朝为代表的第一批人员前来王安研究生学院深造。

这里考虑到王安这位华侨关系,在各方面都要对华人宽松很多,而且也是专门培养电脑相关专业人才,可谓门当户对。

“没问题,我每年可以给你十个免费入学名额,再加上三十个自费名额,这样的数额绝对够用。”

毕竟是研究生学院,培养的是都比本科生更高一个层次的人才,这可不是田里的大萝卜随便拔,每年共计四十个名额,足矣!

甚至汪正国已经想好,后续要把这名额公开,直接和优秀的大学生向培养,先签下用工合同之后,再以单位的名义派到王安研究生学院深造。

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得到最好的人才资源同时,还能最大限度保证人才培养出来之后不流失。政府是家大业大,能忍受人才大量流失,但作为企业来说,这绝对不能忍受。

“关于人才的问题,我回去之后会把它作为头等重要的事来抓,这关系到瑶光电子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我自然不会马虎。”

庄园外面正是人声鼎沸的时候,汪正国王安两人讨论人才的解决方案,由国内派出学生来波士顿进行深造,这固然是长远的治本方案,但有的时候,治本并非最优解。

至少对于瑶光电子不是这样,考虑到现在的汉字办公处理电脑项目已经箭在弦上,公司对人才的缺口就依然是急需。

“博士,想必你也清楚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电脑公司要做起来有多难,现在我们的人才缺口依旧很大,所以我希望能直接从王安电脑派出一些科研人员支援国内。”

拿了30%的股份,自然不可能那么轻松到手,但凡是瑶光电子现在缺少的东西,都要想办法从王安电脑这边弄。

也沉思了一段时间,可能确实考虑了很多方面,但最终还是选择妥协:“可以,我会在公司征集人手,尽量选择华人技术人才组队前往瑶光电子工作一段时间,直到那边的工作都走上正轨。”

两人这时候都说的很好,这批选派到大陆工作的人员都是做技术支援,类似于城市教师到山村支教一样,都是做几年之后就调回去,所以王安也没在这方面多想。

也就是汪正国这家伙有心机,知道再过上两三年之后的王安电脑就要走下坡路,上位面86、87的时候,王安电脑公司就开始裁员,意味着那时候的公司其实不需要再维持庞大的人才队伍。

既如此,等这批人到瑶光电子工作时间完了之后,汪正国还真想不到王安电脑有什么理由再把这些人要回去,那时候的波士顿总部恐怕还得挖空心思把人往瑶光电子塞才对。

…………

美国之行确实收获满满,屠珍英成功开拓美国市场,带着接近千万美元的订单回国,她无比坚信蜀航的未来是光明的,本人也从未像此时这样,她由衷地庆幸自己当时狠心跳出123厂。

汪正国也没有想到这次不仅谈成65c02处理器的相关技术、生产设备的同时,还能顺便捞到王安电脑这条大鱼。

1984年的开头很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得到了上天最好的眷顾,就是不知道这是不是透支了下半年的运气。

仰永大概是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目标,美国之行,他把秘书的相关工作都做到了最好,尽管他并不是秘书。

面对这位勤勤恳恳的干将,汪正国也在考虑是不是干脆就把他提到基金会常务秘书位置上得了,毕竟他的能力在于管理和行政,关于仰永,他大概是永远都做不了技术这一行的。

出国的时候还只有三个人,但这次回国却是浩浩荡荡的十多个,而这还仅仅只是带上了王安电脑公司方面的先头人员而已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六章:支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