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大宋包三黑>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家

包拯确实很忙,因为这时候他所盼望的未婚妻李云清到了开封,家各个作坊的工匠,店铺的伙计等人,他们不知道包拯在到开封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成了名人,赚到了一大批看包拯不顺眼的人。他们都抱着在开封长住的心理等着包拯安顿。

所以这些天来包拯忙的脚不粘地,努力的为大家寻找好的落脚点。幸运的是包拯现在也可以算做一个有钱人,在大宋的京师置办一些房产,购买一点儿田地还是办得到的,每当想到这些包拯都觉得很满足,现在自己有了未婚妻,在京师有了房子,还是拿着高工资的朝廷官员,这每一条都完虐前世的自己。

最先要安置好的自然是李云清和她带来的天长女子书院的学生。现在虽是宋初人们的观念还没有那么迂腐,对女孩的束缚没有那么严,可包拯不在天长县当知县了,女子书院想在天长县长期存在下去也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包拯才将整个书院连同学生都带到了开封。还好那些学生都是些没有家的孤儿,她们自然的认为自己就是包家的人,包大人去哪里她们当然要去哪里了。

包拯在京师为书院买下了一个大院子,院子分成前后两层,前面生们则在后院学习生活。包拯当然希望自己能过来与李云清同住,不过他明白这是大宋,这种事也只有想想了,李云清能够在没结婚的情况下跟着包拯来开封说明他老爹李文业已经很开明了。

李云清和学生们高高兴兴的搬进了新居,包拯跑前跑后小心的听着吩咐,他也深知女孩子出门在外的不容易,在李云清身边一个劲的问她有没有什么需要。

“我们这里不缺什么了,你也忙了半天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李云清自从答应同包拯来开封的那一刻起其实就已认可了这门婚事,心想不管包拯有没有家财十万贯也要嫁给他了,所以对包拯的态度已变的十分温柔。

“我只是怕你们一路奔波,到这里会有什么不方便。”见李云清和包拯在那里说道,书院的学生识趣的跑到后院收拾自己的行李去了。屋子里只剩下了李云清和包拯二人。

“我们没事的,那些孩子在路上高兴的不得了,把赶路当成了游玩,根本没显出累来,我们把书院的整套东西都搬了过来,各种用具都是齐全的。”李云清到书院教学生们之后,了解了那些贫苦出身的学生的生活状况,对她自己的影响也很大,在生活上也不太在意有没有以前她所过的那种大家闺秀的水平。

“你们能适应就好。这里的一切都要辛苦你了。”包拯的心里很有些过意不去,他虽与李云清谈婚论嫁,可实际上李云清现在也只有十六岁,也只有初中生的岁数,现在不但要管几十个孩子们学习,还要替包拯管着账目,这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事。

“辛苦倒没什么,一路上大家互相帮助还是挺顺利的,只是你那些钱太累赘了,搬起来累死了人。”李云清也放松下来,忍不住对包拯报怨了起来。不过她自己也感到好笑,报怨的原因竟然是钱多。其实包拯这也是没办法,这次他带了这么一大批人到开封,需要大量的钱财开销,他只能将在天长县赚到的钱往开封运。

“是这样啊,让我想想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包拯听李云清这么一说,也深有同感。

他对用铜钱去办事所带来的不便也感到很无奈。现在的大宋用于流通的除了铜钱就是铁钱,这二者的共同特点就是沉,其实这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商品的流通。如今大宋的银子产量还很低,用银子做流通货币还不普遍。

包拯在那里思考,李云清不说话静静等待着。她对于包拯这个黑脑袋里的智慧充满了信心。

“这事看来还要麻烦你了。你还记得我们在天长县开的包氏钱庄吗,我们还发行了包氏交子,我们在开封也开一个钱庄,发行交子,就不用再用沉重的铜钱了。”包拯记得大宋朝廷对交子进行管制收归国家管理应是两年之后的事情。他想在这之前的时间内先充分的利用一下交子的优点。

“交子虽然好,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承认包氏交子。”李云清替包拯管账对这些财物上的事还是很清楚的。

“我们现在首先要解决的是向开封运钱的问题。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在开封开设一个钱庄,再在我的老家合肥也开设一个钱庄,这样我们在开封、天长、合肥就都有了钱庄,这三个地方都可能兑换包氏交子,用我的信誉做担保可以为三个地方的人提供服务。比如天长县的人知道我曾当过他们的知县,现在又在京师当官,肯定值得信任。他们想来开封做生意就可以将铜钱存在天长县城的包氏钱庄换成交子,到开封的包氏钱庄用交子换成铜钱。反之他们在开封赚了钱想要运回家乡也可以通过钱庄,他们省了来回运送铜钱的麻烦和危险,我们也不用将铜钱搬来搬去的了。”包拯知道后世的票号是很赚钱的生意,他现在准备用自己当朝廷官员的身份来保证钱庄的信誉,试着开展一下三地的汇兑业务。

李云清想了一下说道:“你说的似乎可行,可是万一向开封运钱的多,我们在开封没那么多钱怎么办?”

“这个你放心,我接下来要在京师再开几家店铺,会比别处赚更多的钱的。同时也会控制发出去的交子数量,保证持有的人随时都能够兑换成铜钱。”包拯可不敢拿自己的信誉玩通货膨胀。

“那就好,一切听你的。”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