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哈利波特之古代巫师>第七章 魔法的本质

艾伯特带上书房门,看着走廊内熟悉的地板和墙上的照片,不由得有些恍惚。

……

……

他来到陋居已经十年了,自从他穿越了一千多年来到二十世纪,也有了十年多的时间。一千多年的变化实在太大,沧海桑田,整个世界都跟他所熟知的不一样了。

经历了上千年,这个世界上的魔法水平有了极大的退步,那些不会魔法的人却发展出了跟魔法一样神奇的科学。

在逐渐对所谓的“科学”有了一些了解以后,艾伯特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为什么这个世界会有魔法?

为什么会有麻瓜和巫师的分别?

到底什么是科学?什么是魔法?什么……又是这个世界的真实?

除了艾伯特,或许没有任何一个巫师会去想这些。在他们看来,魔法就是魔法。就像鱼会游泳,鸟会飞行,巫师自然就会魔法。

但是艾伯特不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未知的求知欲。他见到不会的魔法就一定会尽力去学会,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会废寝忘食的去研究明白。在艾伯特经历了重生和看到了世界的巨大改变以后,他自然而然的对科学产生了跟对魔法一样强烈的好奇心。

在他看来,巫师存在的意义就是追寻这个世界的真实,无论这种真实是魔法还是科学。

当艾伯特五岁的时候,他作出深受亚瑟影响的样子,展现出了对麻瓜世界的极大热情。在他的旁敲侧击下,亚瑟借用魔法部的便利,从麻瓜世界收集了一大批书,放回家里准备研究。当时他因为这件事还被莫丽数落了一个多星期。

亚瑟在书房里呆了一周多就放弃了,他抱怨说那些书根本不适合巫师,艾伯特倒是很有兴趣的拿过那些书开始研究。

在亚瑟和莫丽劝说了几次也没有用后,他们也就任由小艾伯特去研究那些麻瓜的东西。不管怎么样,读书总是比像弗雷德和乔治那样整天想着炸房子要好。

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艾伯特把那些书都看完了。再之后,他又拜托亚瑟帮他拿回家了更多麻瓜的书籍。碍不住小孩子的请求,更何况又因为艾伯特父母的过世觉得小艾伯特很可怜,亚瑟一次又一次的满足了艾伯特“胡闹”的要求。

艾伯特开始一本接着一本的看着麻瓜的书籍,他对理工类型的尤为感兴趣,因为他认为那些书都是对世界真实的某种描述。

在看完他所能理解的理工类书籍以后,他又开始看文学,历史和经济之类的著作。就在刚才,他再次看完了手边最后一本书。

在看书的过程中,艾伯特逐渐对魔法的本质提出了各种假说。大概是受麻瓜科学的影响,他的思维方式也愈发的往“科学”的方向发展。

最开始,艾伯特以为巫师之所以能感知和控制魔法,是因为他们有着异于麻瓜的脑电波。不过随着探究的深入,他意识到了这种假说的不足。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这个推测没有解释为什么会有魔法的存在。

各种咒语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一定要按照一定的语法和手势?咒语又是为什么能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后来,艾伯特看到了一本关于“超弦理论与十维空间”的书,这本书让他对魔法的本质有了更完善的猜想。

麻瓜在这个世纪的早期提出了基本粒子的假说,也就是世界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这种假说完全不同于古代巫师对世界的理解,也就是整个世界由地火水风组成,不过艾伯特对它还是欣然接受了。

在三十年代,关于正电子存在的预言第一次被证实。再到后来,发现的基本粒子逐渐达到了几百种。在夸克理论提出后,麻瓜意识到已知的“基本粒子“还有复杂的结构,继而开启了进一步的探索。

在现代,一个新的理论逐渐浮出水面,也就是超弦理论。超弦理论认为,在每一个基本粒子内部,都有一根细细的线在振动,就像小提琴琴弦的振动一样,因此这根细细的线就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为“弦”。因为不同的弦振动的模式不同,拨动小提琴的一根弦,会听到一个音;拨动另一根弦,则会听到另一个不同的音调。一个音乐家通过让弦在不同频率振动,便可创造出无数美妙的音乐。

像琴弦的不同振动模式弹出不同的乐音那样,粒子内部的弦也有不同的振动模式,只不过这种弦的振动不是产生什么音乐,而是产生一个个粒子。不同粒子的性质由弦的不同振动行为来决定,电子是以某种方式振动的弦,上夸克又是以另一种方式振动的弦,如此等等。

依照弦理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粒子,只有弦在空间运动。每种基本粒子所表现的性质都源自它内部弦的不同的振动模式。每个基本粒子都由一根弦组成,而所有的弦都是绝对相同的。不同的基本粒子实际上是在相同的弦上弹奏着不同的“音调”。由无数这样振动着的弦组成的宇宙,就像一支伟大的交响曲。

艾伯特作出类比,猜想魔法的本身也是弦的体现。不存在魔法,存在的只是弦,弦在特殊的震荡和运动的过程中形成了魔法!所以,巫师们可以被看作魔法的音乐家。

甚至艾伯特还进一步猜想,巫师们的魔力就是弦本身!

根据麻瓜们的科学家推测,弦本身很简单,只是一根极微小的线。但是当一根弦在时空中移动时,它就变得极为复杂,以至于三维空间已经无法容纳它的运动轨迹,数学方程推算


状态提示:第七章 魔法的本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