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盛世风波>第一百零三章 文武上书安禄山称帝 皇帝赐匾欧阳明志满(二)

众人出了行宫,高尚对严庄说道:“洛阳的酒菜不错,我们两人一起去福源酒楼去喝酒如何?”“这注意不错,我正有此意。投靠主公十年了,终于有了起色,应该好好的喝上一餐。”严庄当先前行。

两人进入酒楼,食客并不很多,高尚进门就喊:“来四盘拿手的好菜,一壶杏花村酚酒。”小二急忙过来,点头哈腰的说道:“一盘炒牛肉,一盘蒸肉,一盘洛水活鱼,一盘爆猪肝。行吗?”严庄走到一张桌子边说道:“味道怎样?”小二跟过去说道:“这是本店的特色菜,保证大人吃了还想来。”“那好,上来吧。”严庄坐了下来。店小二委婉的说道:“本店没有经营酚酒,但是杜康却是老字号,大家都喜欢喝。”严庄说道:“那就来一壶杜康,做菜用点心,做好了有赏。”“好的。”店小二转身进了厨房。

高尚敝了一眼小二,回过头来对严庄说道:“严兄,还记得我们在长安城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吗?”严庄笑着说道:“怎么不记得?那时候你连住宿的钱都没有,我还记得我到你家的时候,你为了招待我,四处借贷,弄了一桌丰盛的酒菜。”“现在的情形不一样了,形势一片大好啊。我们当时投靠主公的时候,只是想求个职位,有一碗饭吃就行了。”高尚说道。

严庄说道:“是啊,想不到唐朝已经烂到这样子了,主公起兵一月,就占领了河北河南。主公现在想和唐朝分庭抗礼,他今天招见我们,问计治理之策,我们的表现不好,让达奚珣占据了风光。我们应该劝主公称帝,这样我们就有一席之地。”

高尚凑到严庄的身边说道:“我们俩想到一块去了。现在就去找他,你提出来,我一定在旁边帮腔,让主公在洛阳登基称帝。我们跟随他十年之人,也该穿上紫袍了。”

喝过酒之后,两人直接去了安禄山住的行宫。严庄和高尚突然到来,安禄山很高兴,对他们说道:“你们当初为我设计的路径,用了十年时间,终于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该当如何?你们再出出主意。”

严庄说道:“主公过奖了,主要是主公高瞻远瞩,把握机遇好。现在唐朝奸臣当道,腐败透顶,正是主公称帝的好时机。”高尚说道:“主公是在蓟城发迹的,河北历史上称燕,我们就用大燕作为国号。”

安禄山说道:“我们起兵只所以这么顺,是沾了杨国忠的光,是他的坏名声帮了我们。如果称帝,公开反对朝廷,很多人不会赞同。”

高尚说道:“我们可以从李隆基身上做文章,他霸占儿媳,荒淫无度,不理朝政,杀害忠良,与隋朝杨广已经没有分别了。如果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的那些丑恶,推翻唐朝就顺理成章。”

安禄山说道:“这话有理,但不能操之过急,你们先做做准备,先散布一些言论,造造声势。编排一下罪恶,要实事求是,用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弄几条出来,看看反应再进行下一步。”

严庄说道:“李隆基的罪恶,摆在面上的多着呢,我和高尚先弄个草稿,主公过目后,就向社会散布。主公是否赞成?”“就按你说的做,越快越好。”安禄山满意的点了一下头。

严庄高尚两人聚在一起,整理出唐玄宗的六条大罪。送到安禄山的手上,安禄山看过之后说道:“这六条大罪恰如其分,顺序改一下,儒家最讲孝道。应该把败坏人伦,抢夺儿媳放在第一条。破坏朝纲,随意废法是第二条;下面是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宠爱美人,不听忠言;重用奸佞,残害忠良;任意挥霍,增捐加税。那一条都没有冤枉那昏君,但先不要急于颁布,用些实例在百姓中造一造声势,看看效果再发。”

洛阳的大街小港,到处都在谈论唐玄宗的恶行。军营之中军官都对士兵说的都是唐玄宗的罪恶,什么杀害皇甫惟明、王忠嗣,抢夺儿媳宠爱杨贵妃,贪图享乐,一年之中半年不上朝啊等等、等等,说得活龙活现。虽然夸大其词,但事实俱在,使人们对这位崇敬的天子,开始怀疑起来了。

达奚珣做事特别卖力,将各个郡的太守都调来洛阳,到河南府开会,公开声讨唐玄宗,表示效忠安禄山。为了证明他的作为,特地请安禄山到场,向他表示忠心。安禄山带着严庄高尚来到会场。

所有的人都站起来,注视着这位将大唐军队打得一败涂地的英雄,达奚珣说道:“主公来看望大家了,我们效忠主公,大家都想见见主公的神通,主公在万忙之中,抽时间来看望大家,是对我们的最高奖赏。”

陈留郡太守立即跪下:“郭纳参见主公,主公九五之尊,万民之福。”其他人看到,都跟着跪了下来。大堂里跪下了一片。

安禄山有些飘飘然,扇情的说道:“快快请起,你们都是百姓的父母官,以前杨国忠一手摭天。朝政腐败,大家不能施展才能,现在我们讨伐杨国忠,清君侧,摆脱杨国忠的控制,你们就能为百姓办事了。谁做得好,得到百姓的爱戴。就能得到表彰,也能得到晋升。由于战争,百姓不太理解,他们害怕打仗,需要你们从中调和。可能有人反对,遇到不顺的时候,不但要理直气壮,还要有耐心。要将杨国忠的死党和胁从的人区分开来,明辨是非,老百姓才会多担待。”这些投降的和新任命的太守们说道:“主公是英明之主,解救百姓于倒悬,是万民之福。”

严庄、高尚走到安禄山的身边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三章 文武上书安禄山称帝 皇帝赐匾欧阳明志满(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