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极品吴掌柜>第608章 大冰老爷(上)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今止用纳采,纳币。”

请期(又称乞日):即男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家的同意。

亲迎(或迎亲):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礼,之后才用花轿将新娘接到男家。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洞房。

苏杭地区还有一种‘十三只半鸡’的说法:据说做媒的男女两家跑,从“问名”开始到“六礼”将成,媒人至少要走十三趟。主人家每一趟都要杀鸡款待,到“好日子”那天还有一只鸡好吃。不过新娘子要上轿,不能从容大嚼,至多只能吃半只,合起来便是十三只半,这是贫嘴的话,久而久之便成了做媒的意思。)

虽然唐和黄臣可两人私底下已经走完了纳采、问名这两步,只是吴永麟作为一个正式的大冰老爷(男媒人,女媒人称为‘大冰太太’),这些必不可少的程序还是得他亲自去跑一趟,只是在出发的前一夜,他却被黄妙灏私底下叫到了《新青年》刊印的地方。那是一间普通的四合小院,门前的牌匾上是‘刊印局’三个鎏金的大字,里面被黄妙灏规划得有模有样的,雕版,活字印刷,纸房,墨房的房间完全分开,活字印字,雕版出画,吴永麟也教给那些匠人一个不传之秘,就是用石雕印某些固定的图案或文字,比如固定放醒目标题的梅花笺和报头。以前《新青年》的发行量之所以上不去,因为木雕永久了容易散墨、留污,无形中限制了它的发展,刚开始为了让《新青年》的背景看起来像一副让人不忍放下的画卷,黄妙灏前几期光背景雕版让那些匠人就出了一百多副,吴永麟后来觉得这样反而有点喧宾夺主,黄妙灏的画工只能算中等,她那些杂而博的雕版画并不会对《新青年》的发行有过多的帮助,吴永麟也不忍心辜负了佳人的一番美意,也不说破,便从那杂多的雕版里面只挑选了有代表性的几幅‘新绣像西游’、‘水墨山水西游’、‘大闹天宫西游’作为固定的背景,这样一个简单的改变,不但提高了印刷的速度,也提高了《新青年》出版的质量,《新青年》的发行量也腾的一下升了上去,以前是看到肉吃不了干着急,现在是怕多印出来的《新青年》成都府的老百姓消化不了,黄妙灏对于吴永麟的见微识著更是钦佩不已,原先心头的一丝不恙早已一扫而空。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新青年》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听说《新青年》早已在周边的大理及相关州府流行起来,人们争相传阅、追看,最无耻的是某些东京的不良商人,拿《新青年》冷炒饭也火了一把,《西游记》出来章节刊印出来的书籍,更是供不应求,以前最骄傲的东京人,居然开始羡慕起远在千里之外的成都人了。

吴永麟迈入刊印局的时候,周围的匠人们热情的和他打着招呼,吴永麟隔三差五会来一趟,有时候是来送稿子,有时候是给他们带来一些惊奇的改变,和这个好说话的知府大人相处久了,这些匠人早已将吴永麟当成了自己人。

大丈竹现在俨然成了刊印局最忙碌的人,几乎很少在刊印局里面能看见他,原乡竹纸的产出早已跟不上《新青年》的供应,吴永麟想拿竹纸来做一点新文章,也为了降低《新青年》印刷的成本,便让大丈竹这段时间开始跑外场,去谈纸的生意。大丈竹这段时间几乎跑遍了成都府周边大小纸行,多多少少也找出几家可以替代竹纸的纸行,只是对方看见《新青年》在成都府大热,暗中勾结在一起提高了纸的价格,大丈竹哪里是这些油滑商人的对手,今天又去转了一圈,基本是啥都没谈成,空手而回,进院子的时候,神情恍惚,目光散乱,看见吴永麟在刊印局里面,立马像见了救星似的,当着他的面大倒了一番苦水。

“你看看,我今天把谁给你带过来了?”

“星月姑娘,怎么是你?”

“吴老爷的饭我不能一直白吃啊,总得出点力才行。”杜新月理了理头发,一幅成竹在胸的悠然模样。

“星月,这事其实也很简单,依我看,这些人早已暗中勾结在了一起,你不妨现在就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就跟那里的老板说‘今天就把长期供应纸的事情定下了’,而且这事越快越好,照他出的纸的价格的差价都归你。”

“吴老爷,这怎么好意思。”

“你有多大能力,就能吃多大碗的饭。”

大丈竹却慌了,对于那些纸商出的那个价格连自己家的竹纸的质量都赶不上,他不想吃这个哑巴亏,“吴大人,这不是等于给对方低头了吗,要不我现在就回一趟原乡,让爹和乡亲们抓紧时间抄纸,他们辛苦点,应该来得及。”

“现在还只是印500份,将来印1000份,甚至更多怎么办?”吴永麟说完,大丈竹黯然了下去。

一旁的杜新月连忙出来接口道:“我的呆弟弟,吴大人这个叫逐个击破,放心吧,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保证完成的漂漂亮亮的。”

吴永麟的计策很快就见了成效,在杜新月和‘铁索连舟’的其中一家纸行在谈第一批纸的订购时,其他的纸行先后收到了消息,这家纸行准备独吞这笔生意,等他们先后赶到的时候,似乎还是晚了一步,那家纸行的老板捏着那张刚签的契约乐的合不拢嘴,至于大家当初共同进退的誓言


状态提示:第608章 大冰老爷(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