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绝境中的第三帝国>757多俘虏了20万苏军

在德国东普鲁士的腊斯登堡,也就是“狼穴”,亲临前沿指挥部的莱因哈特惊喜的发现,斯大林的运气似乎比历史上差了很多。x23u更新最快话句话说,他莱因哈特的运气,现在简直好运爆棚!

在白俄罗斯与巴甫洛夫的西方面军交战中,陷入巨大包围圈的苏军不但没有像原本历史中那样坚持战斗给德军造成很大伤亡,相反,这一仗赢得异常轻松。

苏军共有大约49万名士兵被俘、超过2500门大炮及3400辆以上的坦克被击毁或缴获,这个战果比莱因哈特知道的原本历史里那次明斯克围歼战,简直是全面的优化了一遍。

与他熟知的历史完全相反,包围圈内的苏联西方面军基本没有进行什么顽强抵抗,被德军缴获的技术兵器也比德国统帅部预期高出一大截。更令人欢喜的是,这次明斯克战役中被俘的苏军,比本来的历史上多出了整整20万!

逃到包围圈外的苏军,只有堪堪5万人左右。

苏联方面,斯大林派来接收这批西方面军剩余部队指挥权的铁木辛哥司令,与其说接收了一个方面军的残部,倒不如说是接手了一个军的指挥,连集团军都算不上!

不得不说,西方面军的确是苏联众多方面军总,武器装备最为优良的一支部队。

按照德国方面一个装甲师的满配标准来看,一个师有324辆坦克就已经算是编制完美的一支有力装甲部队了,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德军的装甲师很多是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

倒不是因为德国产不出这么多坦克,实在是因为德军装甲部队扩编的速度太快,经常从原有的装甲部队中调人员和装备去当做新装甲师的骨干,导致各装甲师经常被抽走人员坦克。

另一方面,德国部队几乎长时间处在战争状态下,部队的坦克数量多多少少会不断损耗,导致各师坦克数量总有下滑。

这么看来,苏联西方面军一口气被击毁与缴获超过3400辆坦克,放在德军中,已经足够10个满配装甲师的装备量!

莱因哈特对于这些缴获的苏联坦克,一向都是不会拒绝的。尤其是这一仗打下来,最后很多苏联坦克都是直接被苏军打着白旗交付德军的,还不是战场俘获。

苏联西方面军留在包围圈内的高级将领们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突然间都在其参谋长克利莫夫斯基赫的带领下,集体对博克的中央集团军群表示,他们要成建制投降,并交出全部的武器装备弹药以及携带物资。

其中,苏联西方面军第四坦克师的师长,波塔图尔切夫少将,直接带着战斗力完整的坦克师,完完整整的交出坦克投降了。

因为这些苏联坦克机动力更强,提前后撤避免了与德军的接触,他们的损失一直很小。这也就导致,在他们投降后,德军一股脑的缴获了几乎整个苏军第四坦克师的全部坦克与装甲车。

在莱因哈特的要求下,德军对于这些被缴获的装甲武器,早就做好系统的全方位利用准备,无论的深度还是广度都不是普通人可以想象的,可以说苏军装备的每一种装甲车辆,在当时德军的战斗序列中都可以安插分配进去。

这样一来,苏联装甲部队,几乎就成为了德军的移动装甲战车兵工厂,让德军德以通过这种缴获补充增加自己的力量,并有效的弥补了自身军工产能的拥堵。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联西方面军的前司令巴甫洛夫大将,已经变相的成为了德军的第一个“运输大队长”。

另外在西方面军内,其余大大小小,上至方面军参谋长,下至各集团军的军长、师长,也都是这样样子,非常爽快的向德军投降了。

他们交出了武器,让出了驻地,使得博克元帅接下来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白俄罗斯剩余的全境。

不止是身处中央集团军群指挥部内的博克元帅,就连在“狼穴”的莱因哈特,也抑制不住为中央集团军群这次的胜利而感到狂喜。

一口气俘虏了近50万苏军,这已经是近乎于疯狂的胜利,刷新了德军当初在波兰进行的合围规模记录,成为新的“史上最大规模围歼战”。

更值得庆幸的是,这次被合围的苏军,是自己放弃抵抗,主动投降的。这就让德军省去了大量清缴包围圈内部队的力气,也避免了大量的伤亡。

再加上之前西南方面军叛变的7个乌克兰师,大约10万人左右的部队。光是被俘获与叛变的苏军部队,就已经高达70万大关!

要知道,20年前,德国国防军总兵力才10万人。如今,那支10万人演变而来的军队,已经逼得苏军有70万人不战而降,毫不费力的让敌人少掉70万大军,这个战果,已经值得德国高层骄傲好一阵子了。

这还不算完,在包围圈里的西方面军投降当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博克元帅就签署了新的作战文件,安排古德里安率领第二装甲兵团直扑斯摩棱斯克打开莫斯科大门的钥匙!

这个时候的古德里安,已经是大名鼎鼎的“飞毛腿海因茨”了。

担任第2装甲兵集团军司令的古德里安,和霍斯上将的第3装甲集团军一同归中央集团军群指挥。

第2装甲兵团的兵力配备有第24装甲军下辖有第3、第4装甲师,第10摩托化步兵师,第1骑兵师。以及第46装甲军下辖有第10装甲师,党卫军祖国步兵师,大德意志步兵团。还有第47装甲军下辖的第17、第18装甲师,第29摩托化步兵师。

古德里


状态提示:757多俘虏了20万苏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