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非战役开战前,有人问过墨索里尼一个问题,要是北非战役伤亡太过惨重,意大利该怎么承受。
结果,墨索里尼笑着对那个人说:“这样正好,我的罗马帝国利用这次机会,能够把所有的懦夫与弱者淘汰掉,只留下最勇敢善战的一部分人。这样,罗马帝国军人的血统,就得到进化了。”
现在,那个人不幸言中。
意大利在北非不仅损失惨重,而且连地盘都快丢干净了,连带这东非一切丢的干干净净,剩下一点残兵,还是逃到法国人的地盘躲起来的。
但是墨索里尼觉得,既然加里波第报告时,告诉自己非洲还有十多万意大利残部,那就说明意军在非洲还有实力嘛。
有实力就得干事情,可以和法国人联手,反攻英军!
在已经确认与贝当联手,并且感觉到危机后,墨索里尼对非洲的意大利将士们,表了一篇堪称他平生最佳演说的著名演讲:
“战斗在利比亚,在阿尔及利亚的意大利勇士们。
英国侵略军正扑向瓦尔德拉,冲向盖尔达耶,妄图不惜一切代价占领伟大了意大利和他的盟友法兰西的土地!
英国的殖民者们,已经毫不掩饰的妄图攫取那里的石油资源和矿物资源。
现在,我们已经失去了地理上的优势,也失去了物资储备的优势。
继续后退不意味着自杀,就意味着屈服!
而伟大的意大利人民从不懂得屈服!
罗马帝国也不需要懦夫!
我们一退再退,到底我们缺少什么呢?
我们缺的是,在所有部队中建立铁的秩序和纪律!
这是我们当前致命的弱点。如果我们要挽回局势,捍卫北非的正义,就必须在军队中建立起严格的秩序和铁的纪律!
在此危机存亡之际,本人,贝尼托?墨索里尼,意大利王国的相,决定下达王国的最高指令!
凡是惊慌失措者和胆小怕死者,都要就地枪决!
从今以后,每个军官、士兵、后期人员都应遵守这个铁的纪律:没有意大利驻北非最高指挥官的命令,不许后退一步!”
实际上,听到墨索里尼这篇演讲后,第一个为他鼓掌的,是人在柏林的莱因哈特。
难得见墨索里尼口才这么好一次,莱因哈特实在忍不住为自己这位“朋友”感到有进步,由衷的喝彩。
至于非洲那些本以为可以躲在法军后面享平安的意大利官兵们,听完领袖的演讲,那才更吃了屎一样难受。
好好的站在法国人后面坐享其成不好吗?又要赶我们去打仗。
胆小怕死还得就地枪决......太狠了吧!
最关键的是,非洲的意大利官兵们很快现,墨索里尼为他们找来执行枪决命令的,是法国的督战委员。
这些好了,杀起人来都不带手软的。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捡来的孩子当球踢。
法军来督战,那可不就是可以把意大利军当球踢吗?
而贝朗特按照自己老上级贝当来的指示,果真给每个意大利营都派去了十几名督战委员,美其名誉帮助意大利人战斗。
当然,贝当这个命令,也是按照墨索里尼的请求。
至于墨索里尼为什么要找来法国人动手呢,因为他决定这样自己就没有罪恶感了。
而且习惯于下达类似命令的墨索里尼,也本没有决定这种命令没什么不妥。
在他眼里,只不过是想教训一下前线那些意大利懦夫而已,结果没想到,他这个命令道歪打误撞的,颇有些下达的很是明智。
其实只需要比较一下,就会现世界各国领导人,都有各自不一样的一套命令风格。
苏联斯大林就喜欢下达“不许后退一步”之类的死命令。还别说,这种命令很多时候听上去挺能鼓舞士气的。
不过换做是阿尔及利亚的贝朗特就下不来这样的命令。当然,贝当也不善于下达这类命令。
至于墨索里尼,却喜欢下达另这样的命令:“胜利,或者死亡?”
只可惜,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军官们,一直无法执行到位。
毕竟,他们总不能真的去死吧。
打个有趣的比喻,就类似于意大利要和中国国足踢球赛,墨索里尼明确的要求,意大利球队必须夺冠:“这是个选择题,要么夺冠,要么去死。”
结果他的将领就会告诉他:“如果中国国足真的真的,在场上偏偏就是比我们踢得好,那我们就应该心安理得的满足于当亚军。”
很讽刺,但是这就是墨索里尼面对的事实。
对比之下,墨索里尼与之联手的贝当,就很擅长下达一些明确的命令,当然,都不会是以威胁士兵什么为手段的命令。
可墨索里尼不一样,他就喜欢下达让他感觉有面子的命令,所以什么奇葩命令他都能想出来。
一般情况下,意大利军队对于墨索里尼这些扯淡的命令,向来是不买账的。他们的态度往往是执行不了就不执行呗,你要是非要我们执行也行,输了不能赖我吧?
不过这一次,墨索里尼找来了贝朗特的人,帮他做执行监督,这倒是让意大利军队的执行力应该上升了不少。
其实刚刚听说墨索里尼找执行督查队的时候,莱因哈特是想把隆美尔的人送去当这个督察队的。
站在后面督战多好啊,还能保证这批兵力的安全。
可惜隆美尔死活接受不了,他觉得这种行为有损军人的荣誉,而德国非洲军团的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