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一百八十五章 骑兵砍坦克的由来

【92zw】“突突突........”111号坦克和112号坦克的航向机枪进行着疯狂的交叉设计,把一排又一排的士兵像割麦子一样从战马上扫了下来。

波兰士兵们打出的子弹乒乒乓乓的打在两辆德国坦克上,留下一片浅浅的弹痕。

不过,坐在坦克内部的魏特曼甚至没有一点担心的感觉。因为他明白,就算是小口径的炮弹打过来,t3的倾泻装甲也很难被击穿,更别说这“轻飘飘”的子弹。

“他们完了!”维克通过对讲机长叹一声。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维克的内心是庆幸的。

十多分钟前,他还为眼前出现一个营的波兰骑兵而感到震撼,担忧凭自己这几幅颜色完全不是百倍于己的敌军对手。

可现在,维克亲眼看见波军一波接一波的涌来,又一批接一批的被杀戮。照现在这个速度来看,这几百名波兰骑兵在靠近坦克之前,就都会统统被机枪扫倒在地。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波兰骑兵,这支曾经先后打败瑞典精铁骑兵和俄罗斯哥萨克骑兵,以其低伤亡率闻名于世界骑兵史之林的传奇部队,在今天,被两辆德国坦克给终结了!

两百年前,几百名波兰枪骑兵攻打下了一个步兵师都打不下的西班牙炮兵阵地。两百年后,两辆德国坦克屠杀了几百名精锐的波兰骑兵。波兰骑兵的荣耀与勇气,在德军优良的军事装备面前迎来了休止符。

不是这些波兰骑兵不勇敢,而是他们的技术装备实在是太差了,差到只能通过带着炸药包这种粗劣的武器,以靠近的方式近距离炸掉魏特曼和维克的坦克。

由于对德国装甲部队的不了解,费利波维茨带回来的第13骑兵师怀着侥幸心理而没有携带不便运输的反坦克火炮。而这种侥幸心理,直接导致了当下这个骑兵营中居然没有一个靠谱的反坦克武器(当然,即便波军从东线带回了小口径的反坦克炮,也难以打穿采用45毫米倾斜装甲的t3型中坦。)

即便如此,这支波兰骑兵部队也不愧是由精锐的第13师官兵组成,直到他们的伤亡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也就是损失了两百多名骑兵后,这支部队的阵型才彻底崩溃。

毕竟,像德军第30师这样能坚持到最后一兵一卒的部队还是极度稀有的存在。大多数部队在伤亡达到百分之十的时候就应该失去进攻能力了,这个波兰骑兵营一直打到伤亡率高达百分之三十时才崩溃,已经完全配得上他们精锐部队的头衔。

不到二十分钟,一个费利波维茨手下建制完全的整编骑兵营,就阵亡了448名骑兵,另有三百多人负伤,由于魏特曼和维克只有两辆坦克,所以没能俘虏他们,导致波军得以四散溃逃。

不过反观魏特曼和维克这边,两辆坦克只不过留下了一片浅浅的弹痕,掉了些油漆,另外再耗费了一点弹药罢了。成员们分毫未伤,坦克完好无损,打出了一场碾压性胜利。

最后,虽然知道波军的冲锋是为了运来炸药包炸坦克,但在得到了魏特曼和维克递交的战斗报告后,党卫军第一装甲师的师长居然都不敢相信这场辉煌的胜利,更不敢相信波军会因为这么愚蠢的理由发起冲锋。

不过这虽然匪夷所思,但也毕竟是一场杰出的胜利,彰显了德军碾压波兰的强大军事科技实力。作为特例,党卫军第一装甲师将这场奇迹般的战斗过程报告给了元首莱因哈特。

谁想莱因哈特更夸张,拿到报告后非说这不是波兰骑兵在运输炸药包,污蔑这就是波军愚蠢的骑兵试图拿马刀长矛刺坦克,还有颜有色的亲笔杜撰了一篇文章——《震惊,世上居然有国家试图用骑兵撞坦克》

在文章中,莱因哈特无中生有的指出波兰人以为德军坦克不过是有一层镀锡铁皮而已,把魏特曼经历的这场战斗描述成波兰人成群结队地冲向两辆巨大的坦克,但他们的刀剑和长矛却无法给德军造成任何损伤,最后心灰意冷的绝望溃逃。

更无耻的是,莱因哈特甚至专门找来了几名记者,在后方给一辆t3坦克上面摆了几只长矛,然后拍下来照片作为波兰骑兵刺坦克的证据。

最终这篇文章一出来,立即就震惊了很多人。

更令人不解的是,德国和波兰两边的政府,居然都默认了文章的真实性!在这件事上,两个战争中的敌对国居然难得地达成了一致——装,揣着明白装糊涂。

对德国政府而言,文章表现了他们的先进与波兰的落后,一边宣扬第三帝国“闪击战”的威力一边嘲讽对手的弱小与愚昧。话里话外一个意思,这样的国家,难道应该存在于宇宙间吗?难道不应该由伟大的元首带着它走向富强吗?

对波章赞美自己的英雄主义精神,塑造一种“唐吉坷德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形象,可以博得国际联盟上的同情以及帮助。

不过从最终的结果上来讲,德国显然是获利最大的一方。因为国际联盟的国家在看完这片报道,并对照完波兰政府的默认态度后,居然也在舆论的带动下真的出现不少相信的人,最终抛弃了“愚蠢的”波兰。

“元首,我们这么瞎编不太好吧。”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德国社工报社的社长总觉得“骑兵砍坦克”这种瞎话实在是扯的太大了点,怪丢人的。

“怎么?你觉得没人会信。”莱因哈特冷笑一声,摆手道:“我可以很确定的告诉你,即便是在几十年以后,相信我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五章 骑兵砍坦克的由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