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崛起军工>第一百四十章 中国人的炮火覆盖(35)

尽管赫尔利上尉使出浑身解数,对手下的大兵进行激励,试图再坚持坚持,可奈何大兵们的心思早就被接连不断的手榴弹爆炸,轰得支离破碎,性格好点的,当面对着赫尔利点头哈腰的答应着,一转身便如兔子般跑得飞快。

性格火爆点的,干脆拿着枪顶在赫尔利的鼻子上,大骂他的指挥无能,什么是兵败如山倒,这便是如此。

眼瞅着形势无法挽回,在逼迫下去有可能发生哗变,赫尔利上尉也只能“从善如流”的接受手下大兵们的建议,开始着手撤退。

此时的“疯牛”连级战斗群进攻或许不行,但撤退却是众望所归,因此大兵们又再次聚集在赫尔利身边,听从他的安排,交替掩护,像一只卷起来的刺猬,开始沿着9号公路向南徐徐撤退,与此同时,赫尔利严令从104高地积极赶来的韩国和土耳其的军队,从后面进攻正追击的中国军队。

同一时间呼叫几公里外的炮群,以准确的坐标定位,向不断扑过来的中国军队实施拦住射击,甚至为了安然撤离,赫尔利还亲自与负责支援的空军通话,调来了四架夜间战斗机,借着特有的指示,对着死咬不放的中国军队就是一通狂轰滥炸。

就这样在飞机、火炮、以及赫尔利强有力的反突击下,持续追击的中国军队终于支持不住,动作渐渐缓了下来,趁着这个机会,赫尔利上尉指挥着“疯牛”连击战斗群,凭借着超高的机械化程度,顿时开足马力,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便于追击的中国军队拉开了将近五百米的距离。

眼见于此,憋屈了半个晚上的赫尔利终于抓到报复中国军队的机会,于是他抓起负责引导后方炮群的通讯机,亲自通报坐标,引导着一批批炮弹,犹如疾风骤雨一般,泼洒在紧追不舍的中国军队身上。

而此时,从104高地上紧赶慢赶奔过来的韩国和土耳其的军队也已经与中国军队的阻击部队交上手,李元基那焦急而又生硬的请求火力支援的呼叫,一遍一遍的透过指挥通信机在赫尔利的吉普车内响起。

然而赫尔利就仿佛没听见一般,恍若未闻,最后干脆直接关掉那条负责与盟友联络的指挥通话机。

没办法,赫尔利本来的目的就是要用韩国和土耳其人拖住追击的中国军队,哪怕只延迟几分钟,那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因为拉开空档便可肆无忌惮的利用火力优势,不断打击这股战力强悍的中国军队。

什么?会不会误伤友军?友军不就是用来做炮灰的嘛,既然是炮灰,怎么死不都是一样,还用得着分什么冲锋战死还是误伤炸死!所以对于赫尔利来讲,韩国和土耳其人的死活跟他毫无干系,哪怕是直接命令对其炮火覆盖,赫尔利也表示毫无压力。

相较于此,还是“疯牛”连级战斗群的伤亡才让他真正的滴血,要知道他是指挥着部队摆脱了中国军队的追击,可在这个过程中“疯牛”连级战斗群的损失也着实不小,不说别的,光那一阵铺天盖地的“手榴弹雨”就让这个连级战斗群一半的兵力失去的作战能力,随后的撤退过程中,又有一部分大兵或死或伤,直至现在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大兵还能勉强战斗。

可以说,若没有地面火炮和空中战机的持续支援,他这支百余人的连级战斗群,就有可能彻底葬送在荒凉的朝鲜北部,眼见于此,赫尔利在对中国军队所表现出来的超强战斗力表示久违的震惊之余,更多的则是深深的愤恨。

他可是打满了整个太平洋战争的,却从没遇到过如此屈辱不堪的败绩,这令一项心高气傲的赫尔利很是恼火,因此刚刚摆脱中国军队的追击,便想着天亮之后该怎么报复回来,而且还不断在心里发誓,一定要用中国人持续不断的鲜血连洗刷他今日遭遇的耻辱。

然而就在赫尔利向着太亮后的反击战术时,快速行进的车队前方,忽然传来一声震天动地的炸响,紧接着一声声爆炸所掀起的狂烈风暴,沿着美军行军纵队呼啸着席卷过去,坐在卡车、吉普车乃至装甲车四周的大兵们还没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便被这股风暴瞬间吞没。

骤烈的火光与杀伤力极大的破片交相呼应。

模糊的血肉与不但悲惨哀嚎的大兵横亘四野!

持续不断的爆炸仍在继续,“疯牛”连级战斗群却已然成为了昨日黄花。

当目睹这眼前犹如地狱般的一幕,已是深受重伤的赫尔利心中早已没有了再次报复的渴望,有的只有对生的眷恋,以及对身后中国军队的恐惧……

“轰”又是一声震天的爆炸响起,飞扬的预制破片直接将瘫坐在威利斯吉普车内的赫尔利上尉打成了一摊肉泥,以至于连最痛苦的哀嚎都来不及叫上一句,便成为了一堆垃圾一般的馅料。

先一步隐蔽起来的威廉少尉再也无法维持那根已经紧绷的神经,终于崩溃的失声大喊起来,好似绝望的野兽,不断发出最原始的哀求,然而就在几个小时之前,他还在和死去的赫尔利探讨着中国军队的笑话。

而如今,顷刻反祖的威廉却忘了,他如今才是世界上最大的笑话。

不过此时的威廉却顾不上这些,不管笑不笑话,活命才是最要紧了,于是它如同抱着救命稻草一般,抱着联络电台,用最原始的吼叫,冲着通话器嘶吼:“我们被中国的炮火覆盖,请就支援,我们被中国的炮火覆盖,请求支援……”

威廉的极具哀嚎的吼叫,很快化作电波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章 中国人的炮火覆盖(35)--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