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大唐颂>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礼

“皇上,只怕归义军此时遣使来京不会有什么好事啊”岑天时被徐天翔带来的消息震了震,随即皱眉道:“要不押后处理让外事部先行去摸摸底牌再说?”

徐天翔摇了摇头,道:“只怕他们打得就是缓兵之计。万毅那边传来消息,也说了这件事,而且万毅和赵四已经开始全力查探归义军内部的异常,如果可能他们准备提前进入沙洲,以防万一。”

“咱们在这瞎猜也不是事。而且归义军遣使入京走的流程也没什么问题。既然如此通知外事部和皇家礼仪司在含章殿接见吧。”李玄清一时之间也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照理说肃州一战归义军被打掉十万大军,这已经是大仇了。难不成给他们打怕了?

“天翔你去通知后勤部抓紧时间给万毅他们进行补充弹药和损失,前线不出问题归义军只是苔藓之患。”李玄清带着众人从内阁大楼出来之后一边和巧兮等去含章殿一边吩咐徐天翔。只要万毅那边能够逼迫归义军将其压制住,就不会有大问题。

皇帝接见外臣在如今的大唐而言已经算是不大不小的事情了,自从南诏被拿下顺便天策军西击千里,直接将弥诺和蒲甘两国变成了大唐的国土建省立制之后,南方的掸部、骠国以及女王国等等全部被惊动,再加上南洋贸易之后这些国家再次被中原的天朝上国的气势压倒,这些名义上的番邦开始纷纷遣使来朝。外事部和皇家礼仪司由此也制定了一套相对严谨的制度来面对这些朝贡,而且随着李玄清的不断提点,外事部处理外邦事务也开始逐渐向后世靠拢。

其实一般情况下像这种外事很少需要李玄清出面,一则李玄清并不喜欢这种场合,再加上大唐统一之后那些小国已经失去了和中原王朝平起平坐的机会,如果接见了这位没有接见另外一位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不过归义军使者倒不是什么外邦,而且李玄清对于这一支西北汉人的割据势力也感到有点好奇,所以见见也无妨。

这边岑天时让外事部和崔瀣忙着安排含章殿接见事宜那边李玄清和巧兮换了正式的汉装冕服之后来到含章殿。含章殿本来是前朝的旧殿,之前被焚毁,只不过李玄清入驻长安之后在内阁大楼等新式帝国办公机构陆续建成之后岑天时等人觉得大唐帝国已经建立如果还继续占着祈年殿来举行朝会什么的实在是不合时宜,比较祈年殿以前是用来祭祖的,而且祈年殿的规格也太小,不适合作为皇室办公机构,所以趁着建筑队还在皇宫,就在含章殿旧址上面重新修筑了一座新的宫殿,模样倒是和前代的差不多,但是不管是建筑材料还是设计风格都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配套设施也是全新的。

李玄清和巧兮到的时候归义军来使已经在殿前等候,所以众人向李玄清行礼之后落座。李玄清朝身边的崔瀣点了点头,后者安排人开始通传归义军使者进殿。只不过李玄清取消了后世那种太监喊话的模式,改成了按照规程一步一步来的样式。不过在归义军使者进殿的同时,坐在帝座之上的李玄清和巧兮对视了一眼,闪过一丝奇异的神色。

归义军的使者是一名年约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身材高大,一身的西域少数部族打扮,浓密胡须看起来并不是汉人。而且随着对方来到近前向李玄清行礼居然用的也不是汉礼,而是双手交叉放在胸前,躬身一礼道:“归义军特使阿卜杜拉.买买提.杜真见过大唐皇帝陛下,皇后娘娘,祝愿皇帝陛下千秋万岁,皇宫娘娘永远永驻。”他这番话自然是让在场的所有人吃惊不已。岑天时等人吃惊的是归义军的使者居然不是汉人,而且面对大唐帝国如此桀骜不驯。虽然李玄清已经开始废除跪拜礼,但是对于归义军这种势力面对中央王朝的皇帝只是简简单单的行了个鞠躬礼,而且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而李玄清夫妇则是吃惊这个家伙双手交叉时的神情有着一抹难以言明的熟悉。

想到这里李玄清忽然心头涌上一丝不妙,这个礼仪说实在的肯定不是汉礼,而且按照来朝觐见的规格来说归义军既然是汉人政权那么派这么一位胡人来究竟有何意义?而且听这个名字显然他已经是天方教的一员了。只不过这个行礼的姿势却不是天方教的。想到这里李玄清自行脑补了瓜洲的政治形势,点了点头。唐末到五代时期天方教基本上也只是侵蚀和攻占了安西的西部地区加上周边的几个西北部族建立的政权,以归义军的地理位置这个时期不可能受到大的侵扰,按照李玄清的估计瓜洲往东乃至河西一代基本上都是佛教占据主导地位,类似于后世的摩尼教、沃火教也就是明教也是刚刚从波斯传入中土,应该是没有多少信徒和教众的。但是看这位归义军特使的打扮和姿势这分明就是一个糅合了天方教和沃火教的礼节。

想到这里李玄清摆了摆手,开口道:“归义军怎么派了一个外邦人士作为自己的特使入京?张朝奉呢?忘了我大唐的规矩了吗?”

“区区一个外邦也敢充任归义军特使,我看张朝奉是忘了祖宗姓什么了吧?跳梁小丑也敢在我大唐朝堂之上人五人六,当我大唐无人吗?”李玄清的话一说完坐在下首的岑天时也反应过来了,怒斥道:“宫廷御林军何在?给我拿下这个背典忘祖之人,枭首示众。”李玄清可能还只是对于这个人的来历很奇怪,但是岑天时却忍不住了,大唐自从天可汗太宗之后只有少数部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