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高明吩咐金华搜集证据的时候,李世民也接到了高明传来的奏章。
头一次收到高明的奏章,李世民心中还是相当感兴趣的,他很好奇高明第一次会上奏什么。
将高明的奏章翻看了一番,李世民嘴角就带上了一丝笑意。高明奏章里的内容相当符合他的心意。
在他眼里梁师都挑唆关中百姓算不上大事,如今百姓厌战,朝廷又对蝗灾早有准备。梁师都的手段没多大用处。
他最在意的还是高明对梁师都的态度,是怀柔?还是铁血?
高明的选择符合他的心意,他自然开心。皇帝最希望的不就是有个像他的太子吗?他就是用武力打下来的天下,还抱着灭突厥,平高丽的抱负,自然倾向于铁血。高明的选择则说道他心里去了。
梁师都是唯一没有收复的地方,还经常袭扰周边,他早就想灭掉了。梁师都那几万兵马在他眼里随手可灭。
不过大唐需要修养生息,梁师都身后又有突厥人的支持,李世民也不敢轻启战端,如今的大唐经不起折腾。
就在李世民沉思的时候,一名太监进来禀报道:“陛下,长孙大人、房大人、杜大人和魏大人来了。”
李世民语气轻快的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长孙无忌等人进来就见到李世民兴奋的样子。
“陛下这是遇到什么好事了吗?心情这么好?”长孙无忌带着笑容问道。
李世民笑容不减,将高明的奏章递给长孙无忌,说道:“辅机啊,看看,这是高明给朕写的奏章。”
长孙无忌挑了挑眉,心下有了极大的兴趣,接过奏章,飞快的看完。笑着说道:“殿下的性格……和陛下真的很像啊!”
长孙无忌这话,无疑是对高明最大的夸奖了。李世民听后哈哈大笑了起来。
长孙无忌看完,本想放回去。却听李世民说道:“几位爱卿都看看。”
房玄龄等人见两人打着哑谜,早就好奇奏章的内容了。长孙无忌无奈的将奏章递给几人,他知道,几人一定会反对高明的。
果然,房玄龄几人看完后,不约而同的皱起了眉头。魏征性子刚烈,上前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所奏大为不妥。还请陛下三思。”
魏征都当了出头鸟,房玄龄和杜如晦便不再迟疑,一起赞同了魏征的说法。
李世民皱起了眉头,道:“你们也看到奏章上的内容了,梁师都公然煽动百姓造反,你们还想轻飘飘的放过吗?将大唐的威严至于何地?”
房玄龄等大臣都是乱世中杀出来的人杰,自然知道一味地忍让并不能解决问题,他们也不缺少胆气。
“自然不能无动于衷,梁师都自然要敲打敲打,但现在不是开战的时候,如今蝗灾爆发,更不合适。虎视眈眈的突厥可不会放过任何劫掠大唐的机会的。”房玄龄说道。
“那房卿认为朝廷应该如何做?”李世民追问道。
房玄龄尴尬的说道:“臣暂时还没有好办法。”
房玄龄说的是实话,除了不痛不痒的遣使问责之外,他们还真没有打击梁师都的手段。要是有办法早就用了,那会留到现在。
李世民转向杜如晦和魏征,“两位爱卿呢?”
两人对视一眼,皆拜道:“臣没有办法。”
李世民拍着桌子,“愤怒”的说道:“高明的方案你们不同意,让你们说出一个解决办法又没有!总不能对梁师都的动作无动于衷吧……”
长孙无忌嘴角微微翘起,他与李世民几乎是从小玩到大的,李世民的细微表情变化怎么可能瞒过他。李世民虽然表面上表现的很愤怒,但在他看来还是太温和了。这可不是李世民的风格。
李世民发泄完,房玄龄几人连忙告罪,但仍旧不同意高明奏章上要出兵讨伐梁师都的建议。
李世民早就猜到了会是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幸好他早有准备。
“不征讨梁师都也可以,但必须的给他一个教训,他不是派人在大唐煽动百姓造反吗?那我们同样可以报复回去,他不是粮食多吗?那就抢过来!”
杜如晦站出来说道:“陛下不可,这么做与开战何异,突厥不可不防啊!”
李世民诡异的笑了笑,说道:“谁有证据是大唐干的吗?是强盗干的,和大唐无关。”
杜如晦正欲再说,却被李世民打断道:“小范围的摩擦又不是没有过,朕意已决,卿不必再说了。”
杜如晦想了想,这样的摩擦确实不少,他们已经让李世民退而求其次了,确实不能逼迫太紧。便同意了下来。
房玄龄和魏征也都默认了杜如晦的决定。几人有探讨了一些国事,几人便告辞离开了。
不过长孙无忌去拜访了一下长孙皇后,又折了回来。
李世民见到折回来的长孙无忌,笑着说道:“就知道瞒不过你,看看吧,高明夹杂的私信。”
长孙无忌看信的时候,李世民忍不住骄傲的说道:“朕也没想到高明有这样的眼界,他让朕注意一下突厥的动向,如果突厥处于内乱,是灭掉梁师都最好的机会。虽然担着一定的风险,但朕以为还是可行的,要是一直拖下去,恐怕要等到大唐超过突厥的时候了,朕可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长孙无忌也不意外,如今梁师都就是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他的存在就意味着李世民没有统一中原。李世民怎么能忍受梁师都存在太久。
李世民心情大好的说道:“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