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三国纵横之凉州辞>82、雒阳见闻1

本朝的京都雒阳也是一座古城,因其位处洛水之北,水之北为阳,是故被名为“洛阳”,因位居天下之中,早在西周时便是名邑了,历经东周、战国、秦、前汉、本朝六代而不衰,而且历朝历代对之皆有修缮、扩建,而汉以火德,本朝继承前汉国祚,而非更替天命,所以定都洛阳后,就把“洛”字改为了“雒”字,因称“雒阳”。

东汉建都雒阳,因为沿袭了“大都无城”的影响,所以雒阳城只有内城,没有外郭,只有在本朝初年引雒水绕雒阳城修了一道自西向东、从北邙山山麓经过的阳渠。阳渠既是雒阳的护城河,又解决了雒阳城内的供水,在外接纳谷、瀍二水,灌溉伊洛平原,至偃师复注雒水以通漕,沟通了大河、雒水的漕运。

阎行带着甘陵、马蔺、阎兴、周良等人,走马沿着这条阳渠行走在雒阳城的郊外。董军大部兵马赶到之后,就驻扎在城西,城西多皇家圆苑,诸如沿袭长安的上林苑,还有修建有裸游馆的西苑,以及显阳苑、平乐观、白马寺等,都在城西近郊。他们从城西沿着阳渠走,虽然经过的地方是雒阳的城外,但所到之地也是人烟稠密之处,因为阳渠之内就相当于外郭区,所以雒阳城外散落了唐聚、上程聚、蒯乡、圉乡、士乡聚、褚氏聚等诸多乡聚,看着车马络绎不绝、行人来来往往的繁荣热闹景象,众人的心情也渐渐舒畅了一些,开始加快马速,往城北的北邙山而去。

北邙山作为南山的余脉,崤山的支脉,位于雒阳之北、大河以南,东西横旦数百里,经渑池、新安、洛阳、孟津、偃师、巩县六县,巍峨连绵,甚是雄伟壮观,东周、本朝的帝陵多修建在这北邙山的中段和夹河段,取高屋建瓴之势,吸取日月精华,俯瞰着这天下之中的雒阳城。

阎行带着众人驻马北邙山山上时,他也同样在俯瞰着这座矗立在伊洛平原、伴随汉帝国安享了两百多年太平日子的雒阳都城,从山上往下看,眼光可以越过巍峨雄伟的城墙门楼,望到城内的宫殿和门阙等高大建筑。远望去,明峻高耸,衔接云雾,隐隐有要与天相连的趋势。

俯瞰全城,能与之比肩的也就只有城北几处里中修建的豪华府邸了,据说那些事昔日权势滔天的十常侍的私人府邸,他们常居宫省之中,所以得势之后也极力将自家的私人府邸营建得像皇宫宫殿一样富丽堂皇,为此据说还引发了一段宫省之中的故事。

孝灵皇帝原先也不过是河间国世袭解渎亭侯的一个汉室宗亲,后来因为桓帝无子,他才被外戚窦家选中,从河间被迎到了雒阳即位天子。因为不是生长在宫省之中,自幼也没有接受过皇室储君的教育,所以他性格跳脱,耽误政务而喜好游玩,在西苑修建裸游馆,在宫中营造市场,活生生将宫省的的帝皇生活过成了在河间国飞鹰走犬的解渎亭侯日常。

因为不喜宫省的拘束烦闷,孝灵皇帝原本还打算登高望远,可是诸位中常侍的私人府邸修得和皇宫的宫殿一样富丽堂皇,害怕被天子登高俯瞰全城之时一眼就能望到,所以就竭力劝说天子不要登高望远,还搬出了“天子不当登高,登高则百姓虚散”理由来劝说灵帝,灵帝因此也就不再有此打算。

所以当阎行看到这些可以媲美皇家宫殿的私人府邸时,就想到了不久前刚刚全军覆灭的宦官一党,他们已经身败名裂,昔日苦心营建的府邸和搜刮而来的财富,不知道是流入了动手诛灭宦官的党人亦或者北军手中,还是又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董卓给搜罗一空了。

只是这些府邸,不管他换了主人没有,或者他的新主人是权贵、富户,都终究是要覆灭在即将到来的帝国分裂之战中。阎行依稀还记得,董卓撤退雒阳,迁都长安之时,在临走前还一把火将这座都城付之一炬,也就是说这些宫殿、府邸,大多数都是转眼消逝,难逃红莲燎天的劫难。

想到这里,阎行也再次回顾起自己未来的谋划,依附董卓进入这场群雄逐鹿的战场,再伺机吞噬轰然倒塌的董家权贵遗留下来的巨大政治、军事财富,作为自己的立身乱世之基。这说起来容易,但实施起来却是千难万难,如何借力,何时脱身,如何脱身,又如何汲取这董家遗留下来的巨大权势和财富,无不不是需要步步为营,千方百计,才能够达到的。

他若有所思地俯瞰着山麓之下人烟稠密的乡聚人家、巍峨雄壮的城墙宫阙轮廓,还有那象征着这个时代最强权势的皇宫宫殿上方,对接下来拏风跃云、群雄并起的乱世既有期待,也有一丝隐隐不为人知的恐惧。为此他突然指着那山麓远处的宫殿上空,似乎在自问地说了一句。

“美哉其室!将谁有此乎?”

这一句话是春秋末期齐景公在望着路寝之台时对他的臣子晏子说的,阎行心有所感,才如同说出这样一句依稀记得的话语。他自然不是像齐景公一样在忧心自己的社稷将会落入谁家之手,只是想要乱世即将到来,而自己是否能够在这场乱世争斗中脱颖而出,占据权势角逐的一席之地,阎行自认也没有绝对把握,所以他才突然兴起,发出了这样一句自问。

在场的人如甘陵、阎兴,只是粗通文墨,马蔺更是才认识了几个大字而已,自然听不懂阎行这一句咬文爵字的话其中的深意,唯独同样驻马在旁边的周良闻言突然心思一动,只不过他倒是没有阎行身上具备的预知天下大势的能


状态提示:82、雒阳见闻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