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龙凤团>第七十三章 接班

在这一生之中,王审知最感激的一个人便是他的大哥王潮。不过相比于感激,应该来说,王审知对大哥的钦佩是更多的。

许多年以后,当王审知想起大哥主政闽地的这些陈年往事时,他总是万分肯定自己得到了大哥的潜移默化,他的大哥早就为他在充满荆棘的前方铺好了道路。

那个时候,大哥已然入主福州,并且控制了泉州和漳州,可是要想控制整个闽地,还剩下建州和汀州,以及沿海一带的诸多岛屿。因此当时,大哥的主要任务便是对付这些弱小势力,把整个闽地统一在自己的领导之下。

但还没等大哥动手,汀、建两州便迅速顺应潮流投降了王潮。至于散布在沿海一带的海贼盗寇,均望风而逃,或降或散,整个闽地终于完成统一,全部归于大哥的领导之下。

虽然已经控制了整个闽地,但大哥不想当乱军贼子,因此需要朝廷的正式认命。可是当时,远在长安城的李氏唐朝早已名存实亡,皇帝李儇在回归长安后不久便病逝了,接替李儇的是他的弟弟寿王李晔。

各路强悍桀骜的藩镇军阀早已割据称霸,根本不把所谓的唐朝政府放在眼中,唐朝政府实际能控制的区域仅剩长安附近及岭南一带。宫廷之内,祸害数百年的宦官势力依然气焰嚣张,皇帝都被宦官控制手掌中。

在这个混沌乱世之中,已经很难再找出完全忠心于唐朝政府的藩镇势力,能够不在唐朝落难时落井下石就相当不错了。

大哥自然对当前的形势看的很清楚,可是即使如此,大哥仍然不想和那些乱臣贼子同流合污,他更希望的是少一些战乱,多一些安稳,大哥只想让闽地的百姓们安居乐业。

和中原诸如朱温、李克用等强悍的藩镇军阀们相比,大哥的军事实力根本不值不提,所以必须表现出对唐朝政府的绝对臣服和顺从,才能在闽地成功的生存下去。

而大哥的这种态度也终于给闽地带来了和平的憧憬,景福二年九月,李氏朝廷正式任命大哥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潮一跃成为闽地名正言顺的一把手。

许多年以后,王审知想起跟随他们的这支固始队伍,磕磕撞撞,历经十年,终于在这个时候走上了一条正轨的道路。数十万军民百姓千里迁徒而来开拓闽地,从此,他们便再也没有回归自己在北方的家乡,而是永远深深扎根于闽地,成为新一代的闽人。

如何治理闽地,大哥心中早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套路,总体可以归结为“保境安民、发展经济”,那些年,大哥陆续创立了四门义学、招还流亡的名士、堪定闽地的租税、派遣官吏巡查各级州县、劝课农桑、交好邻道。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北方的朱温、李克用之流忙着争夺资源、抢夺地盘,为了实现他们的霸业,完全不管百姓的死活。而闽地在大哥的治理之下,对于普通平民百姓们来讲,这里可真是世外桃源了。

大哥打算让整个闽地成为乱世之中的一个人间乐土,在他的治理下,整个闽地彻底告别了战乱,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甚至连许多中原一带的名士也选择到闽地来避难了。

大哥在闽地的所作所为自然也引起了朝廷的关注,大哥虽然很有想法,但对朝廷还是一贯的顺从臣服,该进贡的一份不少,该称呼的一字不少,这让皇帝李晔十分满意,他知道在这个名存实亡的李氏天下内,已经没有多少地方官能够把他这个皇帝当回事了。

乾宁三年九月,朝廷把福建升级为威武军,大哥王潮任威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喜庆的事情啊!然而,正当大哥准备在威武军节度使的高位上大展鸿图、再创新高时,疾病却不合适宜的入侵了他。

想到这些,王审知的就觉得一阵的心痛。要知道,大哥当时只有五十二岁,还不到六十岁,福建的美好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而他却要告别自己亲手创立的这一切了。

乾宁四年冬,大哥王潮病危,临终前将安排三弟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的接班人,实际上等于是将福建的军政大权全部交付于王审知。一切后事安排完毕,大哥王潮潸然而逝,结束了他五十二岁的生命!

对于威武军节度使的接班人选,其实大哥在病危时刻存在着多种选择性,大哥的几位儿子早已成年,按照惯例应该从几位儿子中间择优录之。即使王潮对自己的几位儿子都不满意,他毕竟还有王审邽这个二弟,论资排辈,也应该轮到王审邽,无论如何轮不到最小的王审知。但大哥却毅然把军政大权全权交付给了王审知。

事实上,王审知在闽地军民中的威望和魅力确是仅次于王潮的。王审知平时的表现一贯地非常良好,无论在军队中,还是在百姓们中,都是颇有好评,诸如攻打泉州、攻打福州、安抚豪强等重大事件,王审知都是当仁不让地居功至伟。

在王审知表现极其良好的同时,王潮的那几位儿子的表现就只能用平庸来形容了,平庸者在乱世之中是无法生存的。至于王潮的二弟王审邽,虽然不至于用平庸来形容,但他的优点却是吏治,对军事几乎一窍不通,在军队之中几乎没有威望,完全无法和王审知相提并论。

王潮主政福州后不久,福州街头出现了一首非常有趣的童谣。童谣是这样预言的,“潮水来,岩头没,潮水去,矢口出”,潮水自然是指王潮,岩头暗指陈岩,矢口合起来是


状态提示:第七十三章 接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