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龙凤团>第一百五十二章

曜斑广布于建盏的内壁,并随所视的方向移动而变化,垂直观察时呈蓝色,斜看时闪金光。杂色釉:由于建窑黑釉器系“窑变”所致,故釉面纹理变化多端,除上述五大类釉面纹理之外,还有一些杂色釉,如柿红色、赤红色、酱釉(酱绿釉、酱黑釉、酱黄釉)等。而“灰白釉”、“芝麻花”、“结晶冰花纹”、“龟裂纹”等杂色釉,都是火候不够高的次品(生烧或半生烧品)。如果放置窑炉重新烧至,灰白的颜色也可以转变为黑色。建窑黑釉器必须在1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中方能烧成正品。建窑黑釉的基本特点及主要化学成分。建窑黑釉是一种析晶釉,属于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因此,具备烧成黑釉的基本条件;同时,石灰釉黏性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高温中容易流动,所以,建盏外壁底部往往有挂釉现象,而器物口沿釉层较薄,呈褐红色,有的近似芒口。建窑黑瓷的胎质的基本特征为: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此为含铁量较高所致;胎骨厚实坚硬,扣之有金属声,俗称“铁胎”,手感厚重;含沙粒较多,故胎质较粗糙,露胎处手感亦较粗。从烧成工艺分析,建窑黑瓷为高温烧成,若胎土淘洗太细,则器物易变形。正由于建窑黑瓷中的建盏胎体厚重,胎内蕴含细小气孔,利于茶汤的保温,适合斗茶的需求。文人雅士崇尚自然含蓄、淡泊质朴风格的反映。黑釉瓷茶盏尤其是兔毫盏作为一种物质载体,是纯洁、中和、清明的象征,其安静的色泽中折射出的深邃意境则既能给当时的人们带来生理上的享受,又能融入精神文化生活中,成为一种艺术追求。加之宋人崇尚以茶养生,受理学思潮的熏陶,重视人的内省,通过人内心的沉思,达到人心里的进化。而庄严肃穆、如面壁参禅式的斗茶,恰好反映了重视内省功夫的时代精神和心理素质。故而也就受到帝王的喜好。上行下效,促使建窑黑釉瓷茶盏大量生产,更多的瓷窑烧造黑釉瓷茶盏。建窑黑釉属于古代结晶釉的范畴,含铁量较高。在高温熔烧过程中,由于窑内火候的高低和氛的变化,使釉面产生奇特的花纹。这些釉面花纹与华丽的彩绘或繁缛的雕饰不同,它们是釉料在一定的温度和气氛中产生变化的结果,似为“窑神”之作,产生了特殊的艺术魅力,陶瓷工艺界称之为“窑变”。由于非人力所为,因而更显名贵。所谓分茶,不是把泡好的茶汤从公道杯分入小茶杯,它是宋朝盛行的一种茶艺,意思是把茶粉调成茶汤,然后想办法在茶汤表面弄出转瞬即逝的优美图案来。杨万里诗云: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不须更师屋漏法,只问此瓶作响答。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和尚分茶的过程。和尚把极细的茶粉放入福建特产的兔毫盏(兔瓯),用银瓶煮水,煮沸以后浇进茶盏,一边浇水,一边用宋孝宗隆兴元年刚刚出厂的茶筅(隆兴元春新玉爪)快速搅动,把茶粉搅成浓浓的茶汤。然后他开始分茶了,只见他一手提着银瓶,一手端着茶盏,银瓶的瓶口向下倾,银瓶的屁股向上翘(银瓶首下仍尻高),银瓶里的开水像细线一样注入茶汤。他一边注水,一边很有技巧地变换着注水的力度和茶盏的倾斜度,使茶汤表面迅速形成千奇百怪的画面,有时像日月经天,有时像寒江倒影,有时则是一组很有气势的文字,那些文字剑拔弩张,就像当年嫖姚将军霍去病冲锋陷阵一样……宋朝的成品茶跟现在的茶粉不一样,当时成品茶多半是压制成型的小茶砖,而为了将茶叶压成茶砖,他们先将茶叶蒸熟,压去苦汁,碾去纤维,再掺入茶膏、甘草膏、麝香膏之类的粘合剂。换句话说,宋朝的茶粉并不纯净,它含有油膏,调出的茶汤会分层:表层是雪花一般的茶沫,底下是青黑色的油脂,茶沫和油脂密度不同,颜色各异,在巧妙的水力冲击下,茶泡会有规则地分开,而油脂则丝丝缕缕地浮出水面,自然就形成黑白分明的美妙图案了。苏轼名篇《叶嘉传》,塑造了一个胸怀大志,威武不屈,敢于直谏,忠心报国的叶嘉形象。叶嘉,“少植节操”,“容貌如铁,资质刚劲”,“研味经史,志图挺立”,“风味恬淡,清白可爱”,“有济世之才”,“竭力许国,不为身计”,可谓德才兼备。《叶嘉传》通篇没有一个“茶”字,但细读之下,茶却又化内涵丰厚。苏轼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双关、虚实结合等写作技巧,对茶的历史演变、茶的采择制造、茶的品饮艺术、茶的品质功用、茶的经营贸易,特别是对宋代福建建安北苑龙团凤饼茶的历史、采制,以及当时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饮茶法——点茶法,有着十分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可以说,《叶嘉传》其实就是《建茶传》、《北苑御焙传》,或《壑源叶家茶传》!叶嘉,闽人也。叶嘉,是双关语。从表面上看,叶嘉即嘉叶。陆羽《茶经》开篇便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嘉木生嘉叶,故叶嘉即嘉叶即茶叶;另一方面以叶嘉谐叶家,宋代建安确有不少以茶为业的叶姓之家,叶家茶闻名于宋代。苏轼生活的北宋时代,建安北苑龙凤团茶如日中天,北苑附近的壑源诸家叶姓茶园尤其著名。苏轼《寄周安孺茶》诗有“闽俗竟传夸,丰腴面如粥。自云叶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二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