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龙凤团>第一百一十章 何太急

闽国内部动乱不断,张晖的茶叶根本没有销路,于是只好想想其他的销路。恰好此时,吴国的权臣徐知诰改国号为唐,并改名为李昇,自称是唐朝宪宗皇帝的后代。李昇的唐国在江南诸国之中,国土面积最为广阔,军事实力最为强悍,但李昇的治国方式是保境安民,即使面对周边实力较弱的吴越、闽、楚等小国,李昇也没有恃强凌弱,而是积蓄力量,等待中原王朝出现变故,一举北伐占据中原,等中原占据了,南方小国自然是望风而降。

闽国王延羲和王延政兄弟之间发生内斗,原本是南唐趁机吞并闽国的良机,然而李昇却派遣客省使尚全恭来到福州城,作为中间调停人,要求王延羲和王延政结束内斗纷争。南唐并不是闽国的宗主国,闽国也从未向南唐称臣进贡过,南唐不落井下石已是仁至义尽,居然还主动出面调停。在李昇的出面调停下,王延羲和王延政兄弟消停了一阵。王延政派遣一名牙将和女奴手持誓书香炉来到福州城,正式宣告和王延羲结束战争,并在宣陵进行正式结盟的仪式。闽国在王延羲登基一年之后,再次恢复了平静祥和,已经消失了一年之久的礼部员外郎郑元弼,从中原回到了家乡闽国。郑元弼曾受王继鹏之命,出使晋国。王继鹏在递交给石敬瑭的外交文件中,语言措辞极其傲慢不逊、狂妄无礼。其中有“闽国一从兴运,久历年华,见北辰之帝座频移,致东海之风帆多阻”等嚣张跋扈的言词,表示闽国的兴盛一直持续了几十年,而这么多年以来,北方中原王朝的皇帝已经更换了无数位,导致闽国进贡的船只一直受到阻碍,并声称以后就不再进贡了,大家之间是平等的国家关系了。

石敬瑭召见郑元弼,想了解王继鹏为何如此狂妄无礼,郑元弼面对石敬瑭毫不畏惧,慷慨陈词道:“王昶蛮裔之君,不知礼仪,得其善言不足喜、得其恶言不足怒,陛下方示大信,以来远人,臣将命无状,愿伏斧鑕,以赎昶罪”。郑元弼对王继鹏非常不满,但仍然忠心于闽国,愿意以死来赎闽国王继鹏的罪行。石敬瑭被郑元弼的这番话所感动,于是赏赐锦帛给郑元弼,并释放郑元弼回归闽国。郑元弼回到了家乡,但王继鹏已被干掉,闽国皇帝变成了王延羲。王延羲随即册封郑元弼为谏议大夫,并主动向晋国称臣进贡。于是,石敬瑭册封王延羲为威武军节度使、兼中书令、闽国王。

半年之后,闽国再度陷入战乱,王延政和王延羲之间的斗争再次打响。王延政派遣牙将和女奴到福州城和王延羲宣布结盟。不久之后,王延羲便开始在福州城西大搞土木,加固整个福州城西的城墙防御体系。王延羲对王延政和建州军团充满了戒备、猜忌之心,王延政于是以牙还牙,也在建州城大兴土木,不仅局限于加固,整个建州城的面积还进行了扩建,使新的建州城外围四周长达二十余里。

永隆三年正月,王延政上书王延羲,要求册封其为威武军节度使。威武军节度使是王潮最早获取的头衔,一般来说,只册封给闽国的最高军政长官,王审知、王延翰、王延钧、王继鹏都曾担任过威武军节度使。王延羲当然不会理睬,而是改建州城为镇安军,封王延政为镇安军节度使,封富沙王。王延政擅自把王延羲所册封的镇安军改为镇武军,并自称镇武军节度使。四月,王延羲派遣将军许仁钦率三千精兵突然降临汀州,将汀州刺史王延喜抓捕带回福州城。王延喜是王延羲的兄长,王延喜长期在汀州任职,据王延羲得到的情报,王延喜有可能存在和王延政串通的嫌疑。于是王延喜被抓到福州城,送入牢狱,等待受审。

六月,王延羲把之前帮助其登基的侄子王继业,召回福州城,在郊外把王继业赐死。王继业帮助王延羲干掉了王继鹏,成为王延羲最信任倚重的宗室将领,被册封为泉州刺史,之后又任行营都统,联合建州军队,共同对敌,成功地击退了吴越国军队的进犯。据王延羲的情报,王延政曾经写过书信给王继业,希望王继业出兵帮助王延政。书信来往罪行比王延喜的情况更加严重,所以王继业必须死亡,和王继业一起死亡的还有他的儿子们以及闽国朝堂的一位元老,司徒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杨沂丰。

杨沂丰是陇西冯翊杨氏家族的成员,这个家族在唐朝中期曾经是高官层出不穷的官宦世家。但随着唐朝末年文官集团的衰弱失势,杨沂丰为躲避朝堂纷争,离开了中原,来到了福建闽国,并受到了王审知的厚待。杨沂丰和当时福建的著名文人徐寅、王谈等人同为王审知的幕僚官员,关系密切,经常聚会,以风雅倡和,闽国的文人学士们多以这帮人为宗师。王继业在汀州任刺史期间,杨沂丰曾经担任过他的士曹参军,王继业也是位文学诗词爱好者,因此和杨沂丰关系相处的非常融洽,至王延羲继位时,杨沂丰已是王审知时期硕果仅存的元老重臣,此时的杨沂丰虽然年过八旬,却任然担任着司徒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的朝堂要职。原本王继业之死应该不会牵连杨沂丰,毕竟杨沂丰早已不是王继业的下属,而且又担任着朝堂要职、又是年过八旬的老头子。但杨沂丰老人家可能平时在朝中得罪了一些官员,王继业被赐死的当天,某些官员向王延羲举报,称杨沂丰是王继业的同谋者。王延羲闻听,完全不去辨析,立即将杨沂丰逮捕入狱,第二天满门抄斩。在一片血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章 何太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