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城曾经在京城的时候,就是皇后娘娘的得力干将。
如今朝廷改了天地了,小皇帝一上皇位,便换了内阁,换了六部的大臣。
皇后娘娘也成了太后。
这样子来,太后的话语权就更重了。
吴一城要是收了这封书信,真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顾紫重把信又原封不动地塞了回去,递回给李采儿:“你先拿着,回去以后把书信给吴一城,让他看看。我想瞧瞧吴一城是什么反应。”
李采儿的表情很难看。
顾紫重安慰她,笑着道:“没关系的。你就先递给他看看吧。我就是想看看他是怎么表态的。你放心,采儿妹妹,我可是一直拿你们当自己人啊。要不然我也不会这么做的。”
李采儿明白,顾紫重和她说真心话,分明已经把她当做了自己人。
可是回去测试吴一城,这明摆着就是不相信吴一城。
李采儿偏偏不信,把书信拿回去给吴一城看。
吴一城在兵营里面累了一天了,回去就想倒头大睡,所以压根儿就没有看书信的心情。
李采儿说是太后娘娘写的。
吴一城这才赶快打开来看。
坏了,太后娘娘也这么说。
吴一城一咬牙,道:“太后娘娘对我有恩,而且在京城期间,曾经是皇后娘娘的她可把我当亲军来看啊。我不能忘了她的恩德。可是小皇帝那个东西也太不是玩意了。子善哥对他忠心耿耿,他居然一心想削藩。”
这不是给吴一城出难题吗?
吴一城琢磨了半天,终于才道:“倘若真的如此,我只好不顾朝廷的情面了。没事,倘若将来打进京师去,我保太后娘娘一命。”
他说这话,李采儿就放心多了。
李采儿把吴一城的话原封不动地说给了顾紫重听。
顾紫重听罢很是高兴,子善哥身边的兄弟看来还是很靠谱的。
她左等右等,等了五天,子善哥才从兵营里回来。
他一回来,什么也顾不上了,就知道倒头大睡。
顾紫重知道,子善哥还在故意和她过不去呢。
两口子到了这个时候,总是想打架,要不然心里不舒坦。
等过了一阵子,子善哥心里的气消得差不多了,一切就都好多了吧。
顾紫重也没有和他提吴一城的事。
可是他却已经知道了。
顾紫重不和他说,他倒主动过来和她说了。
他问顾紫重,吴一城的事是怎么回事。
顾紫重就照实了说,吴一城收到了皇后娘娘来的书信。
朱常禧当即就不干了,他还埋怨顾紫重呢,吴一城是他最好的兄弟,她怎么能说问就问呢。
这么一问,不就是不把吴一城当自己人吗?
朱常禧很讨厌顾紫重自作主张。
顾紫重无端被批评了一番,心里很不是滋味啊。
不过她体谅子善哥的用心,所以也没有过多地指责。
子善哥整天管理兵营的事,实在是太累了。
崔姨娘都看不下去了,朱常禧对顾紫重怎么能这样呢?
无事生非!
顾紫重为金陵朱家做了多大的贡献啊,朱常禧一句好听的话都不说,还把顾紫重批评成这个样子。
崔姨娘找准了时机,去找朱常禧理论。
朱常禧却自知理亏,躲着家里的人。
又过了两天,朱常禧才回来。
顾紫重见了他,也不和他说话。
他实在憋不住,才和顾紫重道歉。
顾紫重心里好舒服。
只要有子善哥的一句良心话,她就是为了金陵朱家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朱常禧告诉顾紫重,吴一城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一点都没生气。
这种事情应该换位思考嘛。
谁摊上了这样的事情,都会这么想的。
太后娘娘想要离间他们兄弟的情谊,结果失败了。
可是谁知道下一次的离间会是什么时候呢?
金陵顾家已经承认了,前一段时间他们是迫于朝廷的压力,不得不和金陵朱家划清界限。
可是具体是什么压力,他们没有说。
顾紫重毕竟是他们家的女儿,所以这种事情还是顾紫重去问比较好。
她已经准备好了要回娘家看看。
朱常禧没有送她,让她自己一个人去吧。
一个人回去,人少,是非少。
何况现在的情况这么难判断。
朱常禧就放顾紫重回娘家去了。
顾紫重一回娘家,首先就是抱着母亲痛哭了一场。
顾母也是对顾紫重表达自己的歉意。
说实在话,顾母心疼女儿,从小到大。
也就是这一次,顾母实在是迫于压力,不得不疏远了金陵朱家。
当时顾紫重一个人看着朱家的院子,帮着朱家人的忙。
而顾母只能够站立在一旁,看顾紫重的表现。
顾母的心真的是痛如刀绞。
不过一切都好,还好,还好,顾紫重挺过来了。
只要顾紫重挺过来了,一切都好。
顾母笑着抹干了紫重眼角的泪水,拉着她进了家门。
母女两个这一次要好好叙叙旧。
李囡玉亲自给她们两个上茶。
顾母唤了李囡玉,让她也留下来。
她们三个人在一起叙旧。
不过顾紫重是回来说事的。
顾母也早就想好了。
等紫重面对她,盯着她的眼睛看的时候,她还是把话说明白了:“紫重,你究竟回来干什么,就直说了吧。母亲能帮到你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