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大明演义>第四百二十七章京城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整个东平郡都大张旗鼓搜索强人,声势很大,不过没过多久,便渐渐偃旗息鼓了。

不管是知府还是各县衙门,对于这件案子都渐渐地开始敷衍了事起来。

那位丢了大批财宝的益州知府虽然非常郁闷,但心里也非常清楚,财宝被绿林强人劫去,想要找回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于是只好振作精神,打算重新再搜刮一批民脂民膏给蔡京送礼。

关于这位知府贪赃枉法的事情就不多说了。

酒馆里,吴道请来了本地的许多地主和商贾,商量着一桩大买卖。

所有地主和商贾都热情高涨的模样,因为吴道放出的这桩买卖实在是太诱人了。

最后,吴道与众位地主和商贾敲定了,吴道买下城外一座废弃的山庄及三百余亩良田数千亩荒地和大片的山林,总金额一万一千余两白银。

吴道当场和众位地主商贾签字画押。

吴道向众人交付了钱款,而众人则向吴道交付了地契文书,双方财货两清。

吴道在买下城外的大片土地后,当即开始招募流民和本地工人,一则开垦那几千亩荒地,一则整修那座废弃的山庄。不久之后,本县的百姓们便发现,城北十几里外的那片荒地和山岭热闹了起来,许多人在山上山下忙碌着。

县令听说了这件事情,专门叫来吴道询问。

吴道用早就想好的说辞搪塞了过去,县令只当吴道和武松在外地发了大财而已,也没放在心上。

……

时间飞快地流逝,不觉酷夏过去,空气渐渐地凉爽了起来。

城外那座废弃的山庄已经焕然一新了,坐落在山腰之上,面对着阳谷县城,掩映在翠柏修篁之中,远远望去,只见泼墨似的浓稠绿色之中点缀着屋宇楼台。

山庄不是很大,比县令借给吴道居住的那座院落稍大一点,分为前院后院,后院的树木竹林尤为茂盛,郁郁森森,木楼高台之间都只能朦朦胧胧地看见一点影子。

山庄面前是一望无尽的广袤荒地,不过如今都已经被陈枭招收的流民开垦成了农田,可以想象,明年的这个时候,将是一派麦浪翻滚的喜人景象。

一条小河在这一片农田的边缘处流淌而过,河上架着一座木桥,连接着一条大道,穿过农田一直延伸到山庄前的山脚下。

在山庄的后面,则是一片山环水绕、密密森森、雾气冉冉、鸟声不绝的景象,那也都是吴道买下来的产业。

与前面不同,后山是禁止人随便进入的,每天后山总会出呐喊声和喊口号的声音,似乎非常忙碌似的。

此时吴道正在房间之中,门外的的走廊上突然传来了脚步声,随即脚步声进了房间,进来的是一个年长一些的婢女,躬身道:“公子,二爷来了!”

“快把二爷请进来!”

婢女应了一声,连忙离开了房间,片刻后,引领着背着包袱戴着范阳毡帽提着哨棍的武松进来了。

吴道见武松这样一副打扮,吃了一惊,连忙问道:“兄弟,你要出远门吗?”

武松摇了摇头,面露尴尬之色,抱拳道:“大哥,小弟,小弟想要搬出来和大哥住在一起!”

吴道见此便知道怎么回事了,笑道:“这有什么问题呢!”

吴道让武松坐下,武松把哨棍和包袱放到桌脚边,摘下范阳毡帽,也放到桌角边,坐了下来,叹了口气。

吴道不解地问道:“兄弟,出什么事了?”

武松摇了摇头,拿起酒壶给自己斟了一杯酒,一口干了,见武松不说,吴道也只好陪着武松喝起了酒。

武松烦恼在心,借酒浇愁,不知不觉,便喝得酩酊大醉了。

吴道派人安顿好了武松。

……

第二天一早,吴道和武松来到县衙应卯。

县令见到两人,流露出欣喜的神情,站起来,走到两人面前,说道:“本县有两担财宝准备送上京城送给蔡太师,以报答太师对我的知遇之恩。

然而如今世道混乱,处处都是流民盗匪,须得两个武艺高强之人一路护送才好。

因此本县就想到了二位都头。二位都头莫辞辛劳,替本县走这一趟如何?”

吴道抱拳道:“大人有命不敢不从,我就和二弟走这一趟。”

县令大喜,“既如此,二位都头明天早上过来吧。二位都头须要多少人护送?”

吴道对于这方面不是很了解,看向武松。

武松道:“只须几个土兵化妆成脚夫挑着就可以了,若是大张旗鼓,只会招来无数强人的抢劫,这一路上京千里之遥只怕应付不过来。

因此不如化装成普通的客商带着宝贝上京,如此便神不知鬼不觉了。就算路上碰到几个毛贼,我和大哥也足以应付!”

县令觉得武松说的有理,点头道:“就按武都头说的办!”

吴道和武松回到城外山庄,准备出远门的事情。

吴道有自己的打算,其实他早就想要上京了。

吴道早就计划带一箱财宝到京城和蔡京拉上关系,好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只是初来乍到的人生地不熟又没有机会,因此这件事就一直搁下了。

这一次县令要他和武松进京送礼,正是一个好机会。

次日早上,陈枭便和武松离开了山庄。

先来到县衙,领了宝担,然后让两个土兵挑上,告别县令,县令千叮万嘱。

吴道和武松领着两个挑着宝担的土兵离开了县衙。


状态提示:第四百二十七章京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