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昭勋演义>51大本营瓮中捉鳖,文城主力举千斤

撝谦发布命令道:“陆秀夫听令,命你率领一万步军为右军;司马睿听令,命你率领一万步军为左军;于少保听令,命你率领三千马军为后军;阿朱听令,你速去簸箕坡告知张熜、宇文轩二人,只要见我信号一出,便杀向敌军大营;文愍听令,命你率领三千马军绕过敌营,前去撤回文城大路埋伏,待敌军溃败,便掩后杀出,随尾追击;我自率两万兵马为中军,左右后军见我号令行事。”

众将士皆领令准备去了。

战鼓地擂击声震天撼地,无数的士兵从垒垒军营中走出,随着无数翻卷的旌旗慢慢汇聚成一个个方阵,紧接着行进到阵前停了下来。

撝谦已经站在了指挥台上,准备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调度部队,此时他尽量在战鼓、喊声、马蹄等诸多声音中调整自己的心境,以防错失战机。在这种数万人的对战中,战机一瞬即逝,若是能把握住,那么便可一击奏效,将敌人打入万丈深渊,反过来,如果让对方把握住战机,自己便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只怕翻不过身来来。

千阳独自指挥着部队,为了防止城中的人马杀出城来,与撝谦大军前后夹击文城军队,他令沈三白带着五千兵马在大本营外埋伏,只要大本营内的人马沉不住气杀将出来,沈三白就直接伏击对方,并趁机抢了城门,攻下对方大本营。

是故,千阳此时的兵马不过两万五千人,比撝谦大军少了接近一半。然而千阳依然按照左中右的军阵将人马分散而来,要与撝谦大军直接展开决战。不知他是想要趁撝谦大军一路长途跋涉,正是劳累之时进行决战,一举奠定大功。还是想趁机让沈三白躲了城去,接着大军随后撤入,将双方形势变个对个。

千阳看着看着对方的布置井井有条,数万大军未见一丝忙乱,也不由得佩服其撝谦的指挥来了,相比之下,自己文城的兵马就有些相形见绌,虽然平时演练过,但和久经战阵的百战之师来说,却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千阳自然知道自己的临阵指挥能力也不如撝谦,是故他虽然如对方一样摆下了车马炮,却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

撝谦看着双方都未列好阵势就展开冲锋的文城军队,真的是看不懂千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了,不过虽然对方乱哄哄你的冲锋,但他还是看出对方攻击的重点在中军,故此他依然沉着冷静的排兵布阵,调动人马。

此时从空中向下俯视,就会看到两个方阵越距越近,瞬间便撞在了一起,犹如两道惊涛拍岸的巨浪相互纠缠在一起,引起一片海啸。此时战场上千军万马声嘶力竭,刀光剑影你来我往,各种武器相互交击,脚下土地轰轰作响,还夹杂着痛苦的喊叫,兴奋的吼叫……到处可见剑在斩着,枪在刺着,斧子再劈着,而刀这个战争之王更是不停的砍着……双方的士兵象森林似的一片一片纷纷被砍倒,一个个尸体默默地到底,然后堆积成小山,而小山上一支支细小血流汇聚到了一起,慢慢的壮大,紧接着变成一条洪流席卷着这片土地,流过战场中的每一个人……

就在战场中闹出的的动静相当的惊天动地时,撝谦已经看出千阳是什么打算了,千阳是想要拼劲全力进攻自己中军,然后依靠文城劣势兵力将自己的大军拖住,诱使小判官和紫怡杀出城来,接着派人夺城,改换双方局势。撝谦道既然你这样想,我便如你所愿,让人放出信号,命小判官和紫怡带兵出城助战。

千阳终于等到从大本营出来的人马了,他拼着惨重损失也要将撝谦军阵打乱就是为了让他以为自己已尽全力,将城中人马派出来腹背夹击自己军队的时候夺城。此时的千阳已经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沈三白的身上,他命自己经过长时间鏖战已经尽显疲惫的中军拖住撝谦的大军,而尚且保存完好的左右两军慢慢脱离战场,向撝谦的大本营退去。这是千阳极其信任沈三白了,若是沈三白夺不下来城池,那么这提前退出的部队就有可能引起溃逃,被骑兵追杀的丁点不剩。

小判官和紫怡出城后便遇到了沈三白的伏兵,他二人按照撝谦计策,装作尽力与沈三白一战的姿态,最后却不敌一哄而散,将城门让给了沈三白。

沈三白本就无心与二人交战,他见城门让开,忙令人守住城门,然后便接应千阳的大军,竟是忘了派人去查看城中的情况。

千阳率领文城人马且战且退,用处了断尾之术,留下一个个的死士营为大军撤退拖延时间,等左右军都加快速度撤离到了城中后,千阳还亲自带着所剩不多的人马在断后。他压根不知道撝谦其实就没想在堂堂战阵中完全击溃文城人马,而是另有计策,甚至连自己的马军和埋伏在一旁张熜、宇文轩的部队都还未动用。

就在千阳快要撤入城中时,他突然听到了沈三白的大喊:“东、西、北三门都已经被千斤闸封住了,城内空无一人,到处都是干柴硫磺,我们中计了,快撤啊!”

千阳一听,不等他答话,南门的千斤闸突然也落了下来,将他和沈三白的联系内外隔绝。就在此时,撝谦命传令兵发出信号,张熜、宇文轩埋伏的大军四下杀了出来。

千阳这是方才明白,自己竟然中了撝谦的计策,文城二万多大军都被困在城内,若是城外引起火将大本营烧了,那被关在城中的文城人马会有什么结果可想而知。

想到这,千阳急忙下马,他扎稳马步站在南门的千


状态提示:51大本营瓮中捉鳖,文城主力举千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