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日月当空照中华>第二十六章 重开铁冶

朱大明把核查兵员等事宜安排下去之后,看着军机处开始正式运行起来,心里总算是送了一口气,可算是有人帮着自己干正事了。

第二天照样是不上大朝。内阁有李国鐠牵头处理如今朝廷上下最关注的阉党大案,然后再由军机处牵头处理自己最担心的军国大事,朱大明自己也是难得清闲下来了。

这天上午,崇祯皇帝朱大明正在乾清宫东暖阁的御书房里,翻看以前的各种旧档,熟悉当前的朝政事务,王承恩突然进来禀报说,原天津巡抚、现工部尚书李邦华在宫门外请求觐见。

朱大明一听之下大喜,赶紧叫王承恩传人进来。

此前几天,任命李邦华为新任工部尚书,其天津巡抚职务由兵部侍郎梁廷栋接任的圣旨一出来,第二天梁廷栋就领了圣旨前来陛辞。

朱大明对梁廷栋的为人本来就有点成见和看法,所以也没怎么太在意,只是嘱托他到了天津巡抚任上,要与李邦华办好交接,对李邦华之前的作为,不要轻易改弦更张,要继续建好拱卫京师的天津水师,做好为辽东镇和东江镇转运粮草、保障后路的事情。

梁廷栋作为兵部侍郎出身,还算是比较懂点军务,对皇帝的意思他也明白。

当然了,即使他不明白,皇帝既然这么说了,他也必须照办。

朱大明看得出来,对于天津巡抚的任命,梁廷栋还是满意的。

朱大明对梁廷栋也说得很明白,对他说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行伍,今后所有的侍郎,要想在仕途上更进一步的话,比如说任为辅臣,都必须有巡抚的任职经历,不懂具体政务的人,是不会再走臣的位置的。

这也是朱大明的真实打算,今后不可能再有过去那样的事了,一个人通过八股文考试成了翰林,然后再过个十几年舞文弄墨的生活,就能入阁当宰相了。这是不行的。

朱大明对梁廷栋说的这个话,也很快就通过中书舍人的记录,传遍了内阁和朝廷上下。

除了被个别翰林腹诽以外,多数的朝廷大臣是乐见如此的。

如果皇帝的说法真的实行了,那么对绝大多数的朝臣来说都是个好消息,以前没有机会进入内阁的督抚,也有了大把的机会。

梁廷栋陛辞结束,非常振奋地赶往天津,与李邦华办理交接,并且暗自下定决心好好干,过几年重返中枢,进入内阁。

与梁廷栋不同的是,李邦华领完了任命自己去当工部尚书的圣旨,虽然这是升职,而且是由三品到二品,但他的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失落。

李邦华虽然是读书人考进士出身,但却喜好军事,当上巡抚以后,在整顿天津军备和水师上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如今离开自己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事业,去当一个没有多少事情可干,不过是到处修修补补的工部尚书,虽然是升官,但内心还是颇有一点不舍。

对于新的皇帝,他当然是说不出的敬佩,十七八岁的年纪,刚刚登基就以雷霆万钧之势,处理了魏忠贤和一众阉党大臣,清洗并重新掌握了内廷、东厂和锦衣卫,这看起来绝对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样子,看来大明中兴有望。

就是带着这种既忐忑又矛盾的心情,李邦华赴京上任了。

但是让他出乎意料的是,他以为清闲没事干的工部尚书,到了他上任以后,可是一点都不清闲,甚至可以说繁忙的程度不下于军机处。

朱大明让王承恩出去带李邦华进来,片刻之后就看见王承恩带着一个身材魁梧、国字脸、浓眉短须的中年官员进来。那官员看见皇帝,立刻整理官袍跪地行礼,说道:“臣新任工部尚书李邦华叩见陛下。”

朱大明见李邦华行礼,也是赶紧起身离座,绕过书案,走到李邦华的面前,一边连说平身,一边亲自将其扶起。

李邦华见皇帝如此礼遇自己,也是感动非常。

朱大明让王承恩给李邦华搬来坐凳,然后回到自己的座椅上开始说话。

朱大明说道:“李爱卿在天津巡抚任上两年有余,清理军屯,编练水师,拱卫京师,策应辽东,多有功劳,朝野称赞。朕在潜邸之时即已多有耳闻。”

听到这里,李邦华连忙说道:“陛下谬赞了,此皆臣分内之事,臣不过是尽职尽责罢了。”

朱大明听了马上说道:“好一个分内之事、尽职尽责!若是大明的臣子都如李爱卿这般尽职尽责,把为君父分忧视为分内之事,则大明必将中兴,何惧区区建州丑虏!”

说完这话,朱大明看着李邦华又说道:“朕任命爱卿为工部尚书,看中的正是爱卿的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在朕看来,工部的职司,于国于民都至关重要,工部尚书一职,若是所托非人,则万事休提,若是交给了爱卿,朕以为工部实在是大有可为之地。”

李邦华听皇帝这么说,也是惊讶抬头,看来皇帝让自己接任工部尚书,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倒是自己看轻了工部。

正想着,突然听见皇帝又说道:“朕打算重开遵化铁厂,并把它交给工部负责。”

遵化在京师的东北,距离京师大约三百里左右,处在燕山山脉的群山环抱之中,遍地是铁矿,最晚从唐代开始,中原王朝就断断续续在此地开办了官办铁矿和铁厂。

明朝初年,朱元璋以扰民为由,对遵化的冶铁业有过限制,后来明成祖迁都北京,北方战略地位凸显,遵化铁矿开始重新开采,冶铁厂也重新兴旺。


状态提示:第二十六章 重开铁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