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玄讲解完了修道中的一些传闻后,又着重说了些开灵要注意的事项。便示意杨易可以进行开灵,并且在旁边为其护法,以防出现差池。
杨易又回头仔细通读了一遍法诀,随后再将师父讲过的一些细节仔细回想了一番。然后杨易盘坐于蒲团上,缓缓闭合了双眼。约莫过了足足有一刻钟,杨易觉得自己的心态已经平稳,精气神也达到了最巅峰的状态。才取出了开灵丹,放入了口中。
这开灵丹非常神奇,一入口中,便如长了翅膀一般,沿着脉络,飞向了丹田灵池。杨易的灵识内视到这一幕,便立刻按照《凤栖梧》上的诀窍,飞快的掐起引动木灵,风灵和火灵的指诀来。而此刻杨易还念念有词,似是在念诵口诀。本来只吸收过木灵之力的杨易,此刻感觉到了风灵力和火灵力也正在进入。不同于木灵力的温润,生生不息。火灵力带着几分温热,几分暴躁,而风灵力好似悄无声息,又如轻风拂面。这两种灵力各行其是,既不冲突,也不融合。因为杨易灵池内,本就存在着木灵力,此次木灵力并未被吸收进灵池。而风火灵力进来后,将本来就存在着的木灵力,用力的往下挤压。而此前进入灵池的开灵丹,此刻也已经化开。本来只有方圆十米,高二米的灵池。在此刻也随着风火灵力的不断进入挤压,开始了扩张。
杨易立刻加紧了对风火灵力的吸收,渐渐的灵池中的木灵力占据了四分,沉于池底。而风灵力和火灵力则将上面的灵池一分为二,各占了半边。此刻的灵池虽然已经超过了原有的大小,却仍然不够开灵的要求。而此刻杨易能吸收的灵力中,也有了木灵力。这三种吸收的灵力,也是和灵池中的灵力一般,呈现了四分,三分,三分的比例。如果说以前杨易只单一吸收木灵力,每次进入灵池的灵力总量是四十。而如今则有了五十,这一方面源于杨易对功法的不够熟练,参悟的不够透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同时引动三种灵力,并且吸收到灵池内,其中的难度比之于只引动吸收一种,成几何上升,不可同日而语。虽说刘玄曾说,最多可以吸收六分。只是,这毕竟是杨易初次修习这个法诀,吸收了五分已然不错了,就不用奢望六分。
随着杨易掐指念诀,运转功法,同时用灵识在灵池内引导三系灵力向四方扩张,并且在开灵丹的药力帮助下。杨易终于将灵池扩大到了方圆三十米,高三米时,就无力再继续扩大下去。这也只是开灵的第一步,后面则是将灵性显现。
若要显灵,必先将功法运转三十六个大周天,使周身形成圆满循环。然后以法诀中的特殊方法,在开灵丹药力的辅助之下,聚集灵力于灵池正中处。这一步不可急躁,需要缓缓的进行。不可让三十六周天的运转出现差错,否则难成循环。而循环不成,杨易藏于身体各处的灵性就不能全归于灵池中。杨易也知道这一步极其关键,不敢托大。用略超常人的灵识紧随着灵力运转,同时反复核对着功法中的脉络运行图线,生怕出现任何差错。终于,循环有惊无险的圆满完成。当杨易的灵识进入灵池后,便看到灵池正中处,有三色光点浮现。它们分别对应着三种灵力的颜色:绿色,红色和蓝色。
起初,这三色光点慢慢变大,形成了一个圆形。就和杨易在传承仙塔中的测灵镜上所看到的,完全一样。其后,这个圆形在灵力的不断牵引冲刷下,最后成为了一个标准的球体,而这个球体直径刚好有一米。它散发着三种颜色的光,轻柔如水,美轮美奂。而这三种颜色的比例,也没有丝毫的改变,仍旧是四分,三分,三分。杨易知道,他的灵性此刻已经在灵池中完全显现出来,而他终于开灵成功。
而此刻杨易还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对于法修而言,还有一步,也必须趁着此刻去做。因为每当修士突破瓶颈后,他此刻的精神会格外的集中,心灵会格外的通透,灵识也会格外的敏锐。而铭刻灵印,绝非那么简单随意,就能够完成。
两个灵印,杨易选择先铭刻复元印。因为此印尚算简单,当然这个简单的前提,则是建立在相比之下,极其复杂的化生印之上的。其实,对于杨易而言,复元也绝对不是那么容易铭刻的。杨易将灵识化作一把虚无的刻刀,在木灵性上,小心翼翼的勾勒出一条条复杂而又充满道韵的线条。每一笔都是同样的力度,每一划都是同样的笔直。该多的绝对不会少,该少的绝对不会多。大约用了有半个时辰,杨易才刻画完最后一笔。此时的杨易,便看到了一个玄奥且灵动的正方形刻印,正静静的留在了木灵性上。而此刻,杨易感觉到他的木灵力似乎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很微妙,又很通透。但是偏偏又无法用眼睛去看到,用身体去感受到。似无形,又似有形。似虚幻,却又真实。这种感觉,实在是很难用语言去描绘出来。杨易闭着眼睛,慢慢的回味着刚才那种难言的体悟。
一刻钟后,杨易睁开了眼睛。只不过他此时,并没有立刻着手去铭刻化生印,而是又在魂海的封印处仔细揣摩起化生印。其实,对这两个灵印。杨易这几日里,只要不去练剑,基本上都在观察,体悟这两个灵印。尤其是化生印,他参悟的尤其多。而在他自己在脑海里,在纸张上,也曾不计其数的临摹过。只是今天,当他铭刻了复元印后,他才发现,他对化生印又有了更加深入,更加通透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