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仙侠修真>截教传承>第三十八章姜子牙爆纣王十罪(二)

且说朝歌城中兵士百姓见姜子牙的告示,议论道:“听说周营君主仁德扬于四海,姜子牙助其领兵讨伐纣王,为天下人造福。我们日夜遭受昏君的凌辱,仇恨依然深入骨髓,不如我们将城池献出,脱离苦海,也好为子孙做点好事。”满城哄然,真是民变难治。合城军民人等俱要如此。直等至三更时分,一声喊起,朝歌城四门大开,父老军民人等齐出,大呼道:“吾等俱系军民百姓,愿献朝歌,迎迓真主!”喊声动地。

姜子牙正在军中寝帐静坐陈思,忽然听见外面十分嘈杂,传令询问,不久左右回报道:“朝歌城中百姓兵将打开城门,献出城池,请元帅定夺。”姜子牙大喜,忙传令众将:“各城门只许进兵五万,其余俱在城外驻札,不可入城搅扰。已入城者,不可妄行杀戮,擅取民间物用;违者定按军法枭首!”子牙令人马夜进朝歌,俱按辔而行,各按方位,立于东、南、西、北,虽然杀声大振,百姓安堵如故。子牙将兵马屯在午门,诸侯俱各依次序扎寨。

话说纣王正在宫中与妲己寻欢作乐,忽然听见宫外喊杀声一片,纣王大惊,传唤宫中守将问:“是哪里的喊杀声,把朕吓了一身的冷汗。不久,宫将说;“陛下,朝歌城中百姓兵将打开了城门,献出了城池,如今天下诸侯的兵马已至内城午门。”

纣王急忙穿衣出了寝殿,召集文武大臣议事。纣王道;“不想,城中百姓兵马竟如此妄负君恩,开了城门,献了城池,这可如何是好?”鲁仁杰等文武百官道:“如今外城已破,只有背水一战,决出胜负,不然,束手就擒,无用也。”纣王道:“卿之所言甚何朕意。”命御林军点齐兵马备战。

且言子牙在中军聚众诸侯商议道:“今大兵进城,须当与纣王会兵一战,早定大事。列位贤侯并大小众将,汝其勖哉。”众诸侯齐声道:“敢不竭股肱之力,以诛无道昏君耶!但凭元帅所委,虽死不辞。”子牙传令:“众将依次而出,不可紊乱;违者,按军法从事。”只见周营炮响,喊声大振,金鼓齐鸣,如地覆天翻之势。纣王在九间殿听得如此,忙问侍臣,只见午门官启奏:“天下诸侯请陛下答话。”纣王听罢,忙传旨意,自己结束甲冑,命排仪仗,率御林军,鲁仁杰为保驾,雷鵾、雷鹏为左右翼,纣王上逍遥马,拎金背刀,日月龙凤旗开,锵锵戈战,整顿銮驾,排出午门。只见周营内一声炮响,排展两杆大红旗,一对对排成隧伍,循序而出,甚是整齐。纣王见子牙排五方队伍,甚是森严,兵戈整肃,左右分列,大小诸侯何止千数。又见门人、众将,一对对侍立两傍,威风凛凛,气宇轩昂。左右又列有二十四对穿大红的军政官,雁翅排开。正中央大红伞下,才是姜子牙,乘四不相而出。

话说纣王见子牙皓首苍颜,全装甲冑,手执宝剑,十分丰彩;又见东伯侯姜文焕、南伯侯鄂顺、北伯侯崇应鸾,当中乃武王姬发,四总督诸侯,俱张红罗伞,齐齐整整,立在子牙后面。子牙见纣王戴冲天凤翅盔,赭黄锁子甲,甚是勇猛。

话说子牙见纣王,忙欠身言道:“陛下,老臣姜尚甲冑在身,不能全礼。”纣王道:“尔是姜尚么?”姜子牙答道:“然也。”纣王道:“尔曾为朕臣,为何逃避西岐,纵恶反叛,累辱王师。今又会天下诸侯,犯朕关隘,恃凶逞强,不遵国法,大逆不道,孰甚于此。又擅杀天使,罪在不赦!今朕亲临阵前,尚不倒戈悔过,犹自抗拒不理,情殊可恨!朕今日不杀你这贼臣,誓不回兵!”子牙答道:“陛下居天子之尊,诸侯守拒四方,万姓供其力役,锦衣玉食,贡山航海,何莫非陛下之所有也。古云:‘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谁敢与陛下抗礼哉。今陛下不敬上天,肆行不道,残虐百姓,杀戮大臣,惟妇言是用,淫酗沉湎,臣下化之,朋家作仇,陛下无君道久矣。其诸侯、臣民,又安得以君道待陛下也?陛下之恶,贯盈宇宙,天愁民怨,天下叛之。吾今奉天明命,行天之罚,陛下幸毋以臣叛君自居也。”纣王道:“朕有何罪,称为大恶?”子牙道:“天下诸侯,静听吾道纣王大恶素表着于天下者。……”众诸侯听得,齐王前,听子牙道纣王十大罪。子牙道:

陛下,亲小人,远君子,坏伦常,此为罪一。

皇后仁德,陛下以酷刑杀害,后立妖妃为后,大坏彝伦,此为罪二。

太子乃国之储君,万民敬仰之所在陛下听信谗言,命人杀死太子。虎毒不食子。此为罪三。

陛下杀害忠臣良将,废股肱而昵此罪人,君臣之道绝矣。此为罪之四也。

信为人之根本,陛下听信谗言,将诸侯之首尽数诓来,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斩杀,失信于天下,此为罪五。

刑法非一人之法,而是国之平衡所在,陛下乱用刑法,至国法失衡,天地伤心,人神共愤。此为罪六也。

天地之生财有数,陛下收敛天下财务为己用,民生日促,偷薄成风,皆陛下贪剥有以倡之,此为罪七也。

陛下玷污他人妻子,三纲已绝,廉耻全无。此为罪之八也。

陛下以,刳剔孕妇之胎,试反背之阴阳,断骨验骨髓满亏,民庶何辜,遭此荼毒!此为罪九也。

陛下信妲己以童男,割炙肾命,以作羹汤,绝万姓之嗣脉,残忍惨毒,极今古之冤,此为罪之十也。

臣虽能言语告之,陛下决不肯悔过迁善,肆行荼


状态提示:第三十八章姜子牙爆纣王十罪(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