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无主游魂>第三零零章:大漠孤烟

阿冲站在燕然山脚下,昂头看着山壁上的摩崖石刻,心中思绪万千。

来蒙古国有几个月了,追逃的事情仍然毫无进展。失踪的苗银和水晶球始终没有出现,阿冲只是在荒凉的蒙古大草原上毫无目的地兜圈子。

阿冲心里也知道,所谓苗银的“踪迹”只不过是张教授流放自己的借口,但是只要命令在身,他就必须执行。从小到大,他接受的都是这种“绝对服从”式的教育,从未违背过。

去哪里、干什么,对他来说无所谓。

多年以来阿冲已经习惯了孤独和危险,他的生命中已经没有喜怒哀乐。活着,只是为了执行命令,不问理由,不管对错。

以前执行任务的时候阿冲总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甚至一度觉得死是一种解脱,总比整日忍受病痛的折磨要好。

现在,阿冲心中突然有了牵挂。

自从跟梓杨离别十年再次重逢之后,阿冲的心境慢慢起了变化。

阿冲一直不希望梓杨了解太多自己的事情,他知道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接触的人和事有多么危险。虽然刻意避免牵涉到梓杨,但他还是被卷了进来。

不知道梓杨他们怎么样了。

一想到梓杨,阿冲不由自主地皱了下眉头。梓杨涉世未深,不知人心险恶,跟那些老江湖比起来太稚嫩了。希望他不要有事!

阿冲抬腕看了看手表,接头的人怎么还没来?

按照之前的约定,今天是他跟上边派来的人接头的日子。情报人员会带来银子的消息和给他的最新指令。

他们碰面的地点就在燕然山的摩崖石刻下。

燕然山的这处摩崖石刻是近年才发现的,据说是东汉大将军窦宪率大军击破北匈奴后,令中护军班固所立。这幅石刻记载了汉朝文治武功、四方宾服的盛况。

摩崖石刻虽然是一处名胜古迹,但是往来的游客并不多,三三两两经过的大多数都是本地牧民。

一个穿着破旧蒙古袍子,带着皮帽的偻身老者慢慢地踱到阿冲身后,用一种饱含沧桑的嗓音说道:“这幅《封燕然山铭》石刻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见证了多少金戈铁马、悲欢离合,如今故人已去,徒留这一片断崖残壁。”

阿冲诧异地转过身来,看清老者的面容后微微一笑:“是你。”

老者并没有看向阿冲,双手背在身后,仰头眯着眼看着上面的石刻,语调沉缓地说道:“在描写漠北的众多古代文人里,唯有王维的《使至塞上》最是霸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老者抑扬顿挫地念道:“多么壮阔的诗句,寥寥几语却气象雄浑!大漠中壮阔奇伟的景象呼之欲出,真是神人手笔!”

阿冲笑笑,“没想到您还对诗词歌赋这么有研究。”

阿冲心中在纳闷,帖木儿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上次去大漠探险,帖木儿作为美方代表亚历山大请的向导,从始至终都跟梓杨他们在一起,队伍被解救之后,帖木儿也莫名消失了。

后来阿冲跟梓杨交流的时候,听他说起过帖木儿的事迹。这位蒙古老巫医全程沉默寡言,从始至终几乎没说过几句话。怎么今天这么有兴致,突然跟自己讨论起文学来了。

帖木儿仍是没有正眼看阿冲,低着头喃喃自语道:“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当年由于被排挤打压,不得已才奉命到荒凉的漠北边疆慰问将士,那么小哥你又为什么来到这里呢?”

听了帖木儿此话,阿冲心中一凛,他终于明白帖木儿跟自己讨论《使至塞上》这首诗的真正用意。看来他十分了解自己的状况,难道他就是接头人?但是听他语气,又不像是张教授那边的人。

帖木儿转身缓缓离开,嘴里自言自语道:“我不是你要找的人,这里也没有你要的东西,我劝你趁早离开吧,这里不是你呆的地方。”

帖木儿伛偻的身子在远处慢慢消失,从始至终他都没看阿冲一眼。

阿冲心里疑云密布。这个帖木儿到底是什么背景,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那些话是什么意思?

“大师兄!”

背后有人喊阿冲,阿冲转过来头一看:“青梧,你怎么来了?”

宋青梧扶了扶黑框眼镜,面无表情地说道:“师父派我来帮你——刚才师哥在跟谁说话?”

“不认识,一个蒙古本地牧民,问我要不要买珠子。”阿冲随口说道。

阿冲童年时期就开始跟随张教授,是他收的第一个正式弟子,青梧、青文等人比他要晚了一、两年,因此要称呼他为大师兄。

“走吧,天色不早了,我们去就近的县城找个住处再做打算。根据情报,苗银近期曾在杭爱山附近出现。”宋青梧低声说道。

阿冲点点头,跟着宋青梧上了一辆租来的三蹦子。

阿冲他们到达的地方是燕然山附近的一个小县城,跟内地不一样,广袤的蒙古草原上人烟稀少,虽然说这个县城是附近聚集人口最多的地方,但街上还是行人寥寥。

现代蒙古人的衣着服饰、相貌大部分都跟内地人相似,两地最大的区别就是城市面貌。蒙古经济手段单一,发展比较缓慢,大部分的县城跟内地六七十年代的情况差不多,足足落后了几十年。

这个县城的主要产业是煤矿生意,附近有一个大型的露


状态提示:第三零零章:大漠孤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