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的下半年,从七月到十二月,中日两军在北战场与东战场同时作战。东战场只包括三个大都市,上海、南京、与杭州,地域比较小,但作战的人数多,超过一百万,民国约七十五万,日军约二十五万。北战场地域大,包括五个省,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还加上河南省的一部分;作战的人数在地理的比例上较少,却也不少于一百万;日军有八个师团,四个旅团,与若干特种部队;民国有六十个师,二十二个旅。
七七之后,日寇做出了扩大战争的决策,策划军事行动的同时,他们没忘记进行撤侨行动(很神奇吧,居然把人命当回事儿)。害怕各地的侨民被当做人质亦或是担心被战火波及,7月28日,在华日侨奉日本政府的命令,开始向上海、青岛两地集中。在此之前,日本驻长沙代理领事高井向南京日本大使馆代行大使职务的日高信六郎参事官报告:“湖南省主席何键的参谋对高井说,南京给何主席密令,如果在上海日华两军发生冲突,在长沙要用大炮轰击日本军舰。因此,在问题没发生前,我恳切请求你把停泊在长沙的日本军舰撤走。”
此时长江沿岸日本侨民分别集中于汉口、上海。特别是在7月28日通县“冀东自治政府”保安队反正时杀死一批日本在乡军人等事件发生后,原在长江内的日海军第3舰队的第11战队加速了撤侨行动。至8月9日,长江沿岸的2923名日本侨民和原驻汉口日租界的日海军特别陆战队300余人,在第11战队舰艇掩护下全部撤至上海。为利于在上海作战,将现在上海的老弱妇孺全部撤回日本,但将适战青壮年及在乡军人约10000人留沪,准备必要时让他们参加上海作战。居住于华南各地的日侨约11650人也于8月间撤回日本,原在南京的日本大使馆外交人员及少数有关日本人于8月16日乘火车撤至青岛。
“就这么看着他们走?”
“不急,不急,反正一个都跑不掉。”现在对这些平民动手没有意义,只会损害自身的形象,小日本可是很会利用舆论,“国府那边怎么样?”
“知道要开战了,布防工作只进行了一部分,军队没有完全动员,还是有人希望能和日方谈和,平息冲突。”龙司的语气很不屑,淞沪会战要是先发制人也许之后的战局不会那么崩坏。
“刀子都架在脖子上了还试图骗自己对方是吃素的,只有把脑袋砍掉才知道痛吗?”那些加强了武备的部队恐怕免不了原先的命运了,“咱们扩军的步伐要加紧了,战局要是太崩坏,最后损失的还是我们。”
“是!”
8月9日17时左右,日本海军陆战队驻沪西的第一中队长大山勇夫中尉和一等水兵斋藤与藏,驾驶汽车至虹桥机场的我国驻军门卫附近,要强行越过警戒线侦察刚到该地的61师658团和659团的情况,因不听制止而被哨兵击毙。这就是“大山事件”,娴熟的挑事手法是日本人用惯了的伎俩,从九一八开始就是这样找事儿,扣对方屎盆子,然后抓住借口以有理方的身份“被迫”反击。
随后的几天,双方为这俩个死人展开了一轮轮的交锋会谈,日方要求:1、撤退驻扎在上海的保安队(其实是上海驻军)。2、所有保安队之防御工事均应拆除。
中方断然拒绝,这时候北部战场已经全线开战,中日双方已经处于交战状态,蒋总统总算没糊涂到底。
日军已占领了我国的平津地区,并作扩大侵略的准备,目前又在上海进行挑衅,派出飞机对我国浙江地区进行侦察。根据这些情况,南京国民政府军委会于8月11日晚下令,向上海调集部队围攻敌军,命令之主要内容为:
(一)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率集结于无锡、苏州、常熟之王敬久第87师,孙元良之88师及配属部队向上海之预定围攻线开进,准备围攻上海之敌军。
(二)刘和鼎第39军集结于蚌埠地区之刘尚志56师及江苏省两个保安团,担任长江南岸江阴、浏河地区的江防。
(三)在嘉兴之炮兵第2旅山炮第3团,在南京的15公分口径榴弹炮第10团,由南京、宜兴向苏州开进,归京沪警备司令部指挥。
(四)海军按预定计划,阻塞长江之江**道。
第二天,又令在汉口的夏楚中第98师水运至南京,在嘉兴的阮肇昌之57师第169旅以火车运至上海龙华;因去年“西安事变”而调至西安的宋希濂之第36师,经陇海路运至上海。该师于8月18日抵上海以增强上海地区之反击兵力。
87师和88师及炮兵部队于8月11日夜间以火车、汽车向上海输送(开创了首次机械化调运)。12日晨,王敬久的87师进至杨树浦租界以北地区;孙元良的88师到达了虹口公园以北一线。
日方也没闲着,从国内调集海军的同时,增援部队也已起运,此时在上海的四千多人的海军陆战队也做好了战斗准备。8月13日16时50分,进入阵地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八字桥地区的伊藤茂第3大队,首先向刚到达该地的***军88师部队进行急袭,守军当即予以反击,“八·一三”抗战就此拉开序幕(亦称淞沪会战)。
12日,炮10团第2营的8门sfh18150毫米榴弹炮就赶到上海,进入了真茹、大场一线,随后3营也赶到。这是原本历史上上海战场中方唯一出现的重炮部队,现在一起调到上海的还有炮9团,独立炮1团,2团和3团,开战之前将将部署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