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1937全球速递>第五十一章 里昂偶遇
阴森。约翰试着往里走了五六十米,发现岔道实在太多了,万一迷路了可就不好办了,只好退了出来。

约翰在前世曾经看过一部讲述二战时期法国抵抗运动的电影。在电影里面,里昂的民间抵抗组织就是利用这些秘密通道与德国占领军周旋的。由于没有这些通道的地图(实际上法国人自己也没有),德军和盖世太保一直拿他们没有办法。这感觉就像是法国版的“地道战”。

离开了红十字山,阿黛尔又带着他们去了被称为“祈福山”的富维耶山。这座小山丘只有100来米高,山顶那座拜占庭风格的圣母堂是里昂的标志,在它左侧的平台上,可俯瞰全城的景色。

刚到山脚下,约翰就听到了一阵熟悉的歌声。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妈妈,这歌真好听,他们唱的是什么呀?”艾拉问道。

“我也不知道,不是法语,好像是亚洲那边的语言,可能是汉语或者日语。”阿黛尔认真地听了一会,但是也没听懂。德加诺先生当年从南洋带回来的几个厨子和佣人倒是会说粤语,阿黛尔小时候也能听懂几句广东话。但是对于偏北方口音的国语她就完全听不懂了。

“艾拉,他们唱的是《松花江上》,这是一首中国歌曲。”约翰以前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内心脆弱的人,但这会他的眼眶已经隐隐有些发红了。强忍着内心的激动,他小声地为女儿做了解释。

“对了,你会中文的。”阿黛尔突然想起来了:“要不是上次遇到沃尔什夫人(赛珍珠),我都不知道你会中文。你什么时候学的,中文好难的。”

“我一觉醒来就会了。”约翰真的没撒谎。

“切~”阿黛尔才不信呢,傲娇地赏了约翰一个白眼。

等到了富维耶山的半山腰,约翰他们见到了那些唱歌的人。这是一帮20岁左右的年轻人,有男有女,都是黑头发、黄皮肤,他们正在为中国的抗战募捐。

是了,约翰想起来了,离这里不远就是里昂中法大学,这些年轻人应该是在此深造的中国留学生。

说起来,里昂这座城市和中国的关系真可谓源远流长。这里曾是中国丝绸产品在欧洲的集散中心,从中国传过来的丝绸加工技术更是使里昂成为了欧洲的丝绸之都。

在20世纪初,里昂是欧洲唯一教授中文课程的城市。1921年利用庚子退款创立的里昂中法大学,是中国在海外的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大学。

当时的里昂市市长,后担任过法国总理、众议院院长、国民议会议长的爱德华·赫里欧将位于富维耶山半山腰的一个废弃军事要塞捐赠出来,作为了中法大学海外部的校址。

今天是休息日,富维耶山上的游人不少,但停下来看这些中国留学生表演的人并不多,寥寥十几个的样子。但是这年轻人仍然一个个情绪饱满,激昂慷慨,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

约翰在一边静静地看了一会,这些“革命老前辈”青春洋溢的面庞,让他想起了一个多月前在纽约的经历。


状态提示:第五十一章 里昂偶遇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