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仙侠修真>白袍小武僧>第19章:勇者不惧

一般寺庙的正殿,也就是供奉佛祖的大殿,名字都叫做——大雄宝殿!

从这个很厉害的名称上,就不难体会到一种强大的气势,这并不是为了吓唬人而瞎起的名字,“大雄”二字,是与佛祖相配的一个称号,也体现出了佛祖的勇气与威势。

同理,儒家庙堂的正殿,名字当然就必须要叫做——大成殿,而道家的正殿名称呢,一定是要取名为——紫霄殿,才会非常恰当的。

大雄一听就很厉害,自然就能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勇气。

紫霄,其实就是紫气冲霄,如果不是很厉害的话,显然是冲不了苍穹的。

而大成呢,这两字听起来好像是很牛哔,但是,却又似乎呢……,好像什么都没讲一样。

其实不是这样的,真正的大成者,是一定要在三个方面,全部都有所成就才可以的。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这是两句很重要的话,基本上儒家所有的秘密,全都在这两句话里了。

翻译过来就是,君子的修行之道,一共有三条,我现在全都没有达到,第一是仁者不忧虑,第二是智者不疑惑,第三是,勇者……,不畏惧!

接着,子贡就高兴的赞叹道:“啊!这就老师您的修行之道呀!”

子贡的话很好理解,没什么好说的,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叫仁者不忧,什么叫知者不惑,什么又叫勇者不惧!

为什么这三点,就是圣人的——道!

仁者为什么不忧虑,难道心怀仁义的人,不是在无时不刻的,为天下的苦难而忧心吗?

智者为什么不疑惑,天下未解的谜题太多太多,智者到底有多么巨大的智慧,才可以做到再不疑惑呢?

仁与智这两个问题,解释起来超级麻烦,因此,也就不解释啦。

勇者不惧,什么叫不惧,难道什么都不再惧怕,就能称为是勇者吗?

对于这个问题,儒家的第二位圣人,解释的那就相当精彩啦,几乎十岁以上的人,应该都是听说过这个解释的。

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亚圣评价道:“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亚圣以前听曾子这么对子襄说:“你很好勇吗?我曾经听老师这样对我说过,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勇。自己思考一下,觉得自己的理由不直,虽然面对的是平头老百姓,难道我就不害怕吗?但是,如果自己思考一下,觉得自己的理由很直,那么,即使千万人在前方阻挡,我也是一定要冲过去的!”

接着,亚圣便做了一个评价:“孟施舍的坚守勇气之法,是不如曾子的坚守誓约的。”

亚圣解释的很精彩,其实也不是他说的,而是圣人说的,大勇者,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不过,如果仅仅只是明白这一点,那么……,屁用都没有!

真正的重点,根本就不是什么叫做大勇,原因非常的简单,圣人早就很简单的说过了,勇者就是不惧。

因此,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虽然又进一步解释了,当自己理直气壮的时候,便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看法,有多少人阻挡都不要惧怕。

但是,却依然没有搞懂,为什么……,勇者一定是不惧!

换句话说,为什么君子的修行之道,非要在自己理直的时候坚持,哪怕是死了也要坚持到底!

不搞清楚了这一点,那么,当然是不可能会看懂,君子修行的方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的。

在自己理直的时候,如果就是不坚持,可以不可以呢?

天下又有多少人,真的像杠头一样,在自己理直气壮的时候,一直都坚持到底呢?

再直白点儿说,理直气壮的时候,偏偏就不坚持,难道就不能称为君子了吗?

答案当然是可以的,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仅仅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而已,圣人……,可绝对不是杠头呀!

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这就是做人的智慧,如果圣人要是连这一点都不明白,那么,他就早不知道死几回了。

因此,虽千万人吾往矣,这种看似极度牛哔的夸张话,就不知道迷惑了到底多少的人,真正的重点,亚圣讲了这么多的重点,其实就是最后的三个字而已——守约也!

这才是真正的大重点,真正有用的三个字!

守约就是坚守誓约,亚圣为什么说曾子的大勇,就是那种,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勇,是一种守约呢?

既然坚守誓约就是大勇,那么,坚守誓约的人,是不是可以不再畏惧呢?

如果是的话,那么,坚守誓约,怎么就是君子的修行之法呢?

首先,亚圣已经说了,曾子所说的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就是守约,因为他最后的评价,很显然就是肯定的语气。

因此,真正的大勇,并非是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而是这种守约,这两者是绝对两码事!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只是一种描述守约之人的夸张说法,他并非是真正的大勇,也就是说,坚守誓约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大勇,而坚守誓约的人……,才可以不惧!

比如,双方已经签好了合同,这时候呢,突然就发生了地震,对方的厂房全都毁了


状态提示:第19章:勇者不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