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无论是皇后还是贵妃,叫的都不是那么的名正言顺。
新皇登基,旨意也下达了,册封礼却是没有行的。然而,毕竟先帝新丧,皇帝表示无心做这些事情,来日若有闲暇,再为补上。基本上,后妃的册封礼就直接泡汤掉了。
泡汤就泡汤,不仅四大爷自己无心,后宫里头,哪个觉得这个仪式还有些意思的?就连皇后,想到如今和她貌合神离、心思完全在另一个女人身上的男人,想到自个儿未来说不定要仰人鼻息生活,也都完全提不起精神。
皇后有想过,新皇登基选秀的时候,培养几个新人。这个男人的身体,不仅是他不愿意,她也不愿意再沾了。那就借着别人,养两个小的。若皇上活的久些,越小的儿子,说不得正是越当时。但她同样想过,皇帝会以各种理由,推脱往后宫里头进新人。
目的么,不就是武雪仪这女人么?
呵呵。连年氏这样美绝人寰的少女,都能轻轻伸手推出去,送她一个不错的前程呢。
皇后目下也暂时没想出来,究竟应该如何应对。不过走一步看一步而已。她不信,这男人也是fēng_liú缱绻过的,能今后数十年如一日,专一于一人,丝毫不为所动。
------------------------我是深深恶意的皇后的分割线----------------------------------
皇后的想法,武雪仪也是有点脑子的人,自然考虑过了。若说完全放心信赖这个男人,那是没可能的事情。唉唉,人家大小老婆大小儿女还在后宫摆着呢,说他以后一定会守身如玉,独宠她武雪仪?起码对武雪仪自己来说,有七分的怀疑。
她的目的,是把儿子培养出来,能够随皇帝当朝理政,最后独当一面。现在,虽然她对四大爷这个人吧,也有了些不同的感情,若他真的背叛她,甚至作出打压小四的事情来,她也绝对会翻脸无情,用尽她未做的手段。
男人靠不住,一切都还得看自己的努力。
她现在担心的,自然不止宫内的事情了。内宫就那么几个人,暂时还翻不出什么大的浪花来。小四致命的缺失,就是他的家世了。母家人不是满族大姓,本身也没有什么可用的族人,导致在朝堂上,不会有什么打亲情牌的熟脸。外头地方上,也没有什么可靠的地方官员可以通声气。
当然,因为年糕的事情,年家对她的观感,应该是很复杂了。不知道应验到小四身上,是好还是坏。年羹尧目下没有成为年大将军,更不是那个雍正前期依靠甚重、养的他不可一世的西北王般的人物,正是可用的时候。小四在府上的伴读,富察家的傅清,虽不能常常待在宫中,但富察家这一嫡支支持小四,那是万分确定的。这两条线,未来或许是小四重要的本钱。
而武爹这几年在地方,堪堪只升了一阶,做了知州。他在江苏当地,可算是乐不思蜀了。大小是个官员,女儿又有出息,现在更是做了有得宠皇子的贵妃,巴结拍马的人倒是不在少数,绝对不会出现在治理当地农事、商事之时,遭欺负、受冷遇等等等等状况,治理治下之所都是十分顺遂的,当地百姓乡绅都十分爱戴。
当然,武爹本身不是个在这样的事情上拎不清的人。喜欢听好话,不代表听了好话会帮人办事、收收财物、打压打压良民什么的。
他只是觉着,又有人巴结,打击不公之事、审理案件阻力也小。每日心情舒畅,名声不错,又有人上赶着一道谈诗论画、做些风雅之事,只为了博取声望,于武爹本人没什么影响,他也乐得帮助有才华的学子扬名。这样你情我愿、生活富足,且文风煜盛的情况下,让他提拔回京,他愿意才有鬼了。
武雪仪本身也赞同。虽家人远在他乡,见不着面,一想到他们过得安泰快乐,心满意足,且不会有惹大麻烦之虞,也就心气平了些。
这几年,武爹在江苏,与四大爷自有暗中沟通之法。江南学子对八爷当时的支持、何焯返回苏州之后,如何在江南传播八爷的声名,江南织造、江南八大家与康熙爷的来往,与当地乡绅豪士、官员的来往,以及当地官宦与京里的来往联系,事无巨细,武爹定时都会汇报与雍王府。这也算是给不便经常下江南的粘竿们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消息渠道了。
当时武爹做事,也有明显的弊端。他姑娘是四爷的姬妾,后来更升格为侧福晋,本身就是一种明显的站队。亲八爷的党派官员,虽与他谈笑融洽,看似十分和谐,许多重要的消息人情,并不会与他分说。还是看后头八爷被斥责、甚至关押起来,这帮人察觉不妙,又看四爷情势大好,这才慢慢聚拢起来,与他相交也真诚了许多。
武爹还来信说,莲子已经生了一胎女孩子,如今已经出来走动了。莲子自己和当地的乡绅之子看对眼了,姓陈,原本就是武爹治下县里的生员,也考上秀才不久。武爹家下,读书人也算是常来常往。除了小善做武家小姐,不能常常抛头露面之外,莲子一个做丫头的,能常与来往的书生打照面。这一来二去,就做成了这段姻缘。
陈家人知道莲子原是伺候过贵妃娘娘的,自然不敢怠慢。武家也算是她娘家,又是当地的长官,从上到下,对她都十分的不错。武爹还说,莲子请武爹带消息,说自己过的十分快活平安,谢小姐的吉言。
武雪仪看着看着,脸上的笑是怎么都止不住,嘴角的弧度越拉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