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结束的时候已经是黄昏时分,曹军大获全胜,张绣,胡车儿战死,两万军士死伤近半,贾诩被活捉,过半军士投降。
曹军虎豹骑虎卫军伤亡不过百,戟士两万五千伤亡四千余人,其中有三千人死于中军大营,这三千余人中恰好包括了曹昂,曹军所有主将也只有曹昂一人战死。
曹昂是被落石砸死的,头盔都被砸得变了形,鲜血从耳朵流出,显然脑部受了重创。
惊人的巧合,按照历史的发展,贾诩的计谋应该是成功的,而且是非常成功,落石和箭雨足以让曹军主力伤残过半,甚至可以威胁到曹操的性命,但是这一切被曹彰破坏了,不过历史还是和曹彰开了个小玩笑,曹彰以为自己全然改变了历史,其实他只是让曹军赢了,却没有让曹昂活下来。
原因很简单,他低估了贾诩的智慧,这位谋士的计策完全不留余地,一千弓箭手,一万军士,落石,箭雨,大火,在史书上的寥寥数字难以形容曹操应该面对的危险,但是亲眼所见的曹彰却心知肚明,经过这一战,曹彰和自己说,以后要更加谨小慎微,不然一个不留神就会死无葬身之地,就像现在的曹昂。
谁会想到在中军大营惑敌耳目都会身死?谁会想到如此周详的计划还会有如此惨重的伤亡?
没人想得到,就如贾诩也想不到会有人识破他的计策。
郡府之内,曹仁,曹洪,徐晃,乐进,李典,浑身浴血,神情肃穆,侍立于两侧,曹操高踞主榻之上,典韦立于曹操身边,面前的地板上,跪着身着明光铠,头发散乱,被五花大绑的贾诩。
曹彰站在曹操的主榻之后,大战结束后,曹操没发一言,所有善后都是李典和曹仁两人下令督办,曹操知道曹昂身死后只说了一句话:“带贾诩来见我。”
“文和,于山峰之上设落石陷阱可是汝策?”曹操开口了,声调平静,却有一股渗到了骨子里的寒意,曹彰猜不透曹操会不会一刀把这杀子仇人给砍了。
贾诩平静地答道:“正是。”
曹操问道:“汝怎知吾会屯兵于峭壁之下?”
贾诩答道:“公善突袭,精骑战,麾下虎豹骑威震中原,岂会不知扎营于四面无靠之地易被人突袭活纵骑冲突?靠山傍水至少可免一面之忧,然立营于峭壁则免于防山林伏兵,是以吾料定公必会扎营于峭壁之下,何况张绣降,公欲封其退路,也无从选择。”
“吾观我中军大营,一片狼藉,满地碎石碎木,汝是如何在山上设伏?”曹操问道。
贾诩答道:“自公从汝南开拔时,吾等便派人于山上架设抛机二十座,每座存以二十斤上下石子三十,再于悬崖置尖木缠以粗索挡千斤巨石于崖上,后设滚木内藏牲畜之油,有力士四十人,工匠两百人带二十日水粮藏于山顶,我军号角一响,力士用抛机投石,工匠斩断粗索放滚木和巨石。”
抛机其实就是简易的固定投石车,一般的投石车都有轮子,而且需要数十人拉动绳索投石,用于攻城拔寨,抛机在一般情况下并没有大用,因为投出的石头不大,士兵可以用盾牌防护,而且启动速度极慢,在军队移动时杀伤力并不高。
可是二十个抛机在五十多米的悬崖抛下石头的话就不一样了,这么高的地方就算丢一个小石子都能砸死人,何况是二十斤的石头,汉朝的二十斤也超过现代的十斤(按:汉朝1斤=250克?我不确定,知道的书友可以在书评解释下。),加上下落加速度,一砸一个死,何况还有引火的滚木,和对方射来的箭矢。
曹操闻言漠然道:“我军攻张绣大营时,是谁下令往我中军大营放箭而不策应张绣军队射我攻营大军的?”
“是张绣,当时他们已经决定玉石俱焚,又不知公在何处,所以狂攻中军大营。”贾诩答道。
贾诩说完后郡府又是一阵沉默,曹操默然半晌后问道:“文和日后有何打算。”
贾诩说道:“诩之命在公不在己。”
曹操闻言起身走到贾诩身后为其解绑,叹道:“文和在张绣帐下,为他出谋划策实属无奈,张绣已死,杀子之仇乃报,汝乃济世之才,吾岂能杀之?”说完把贾诩扶了起来。
在场诸将人人动容,随都知道,不是贾诩的计策,曹昂根本不会死,但是曹操依然把他收为己用,既往不咎,这等过人胸襟可不是人人都有的,而且还为其开脱,把曹昂的死全部推到了张绣身上,可见曹操早就想保贾诩性命。
看到这般情景,曹彰不由在想,如果有朝一日,自己的儿子被人阴死了,能不能像曹操这般释怀。
贾诩被扶起后马上泪流满面又跪了下来说道:“多谢司空大人不杀之恩,贾诩虽百死不能报其万一!”
曹彰有点佩服他了,说哭就哭,这天分不是人人都有的,曹操又把贾诩扶了起来,对诸将说道:“吾儿之死罪在张绣,和文和无关,汝等谨记!”众将同声答应。
之后曹操又道:“汝等回营吧,休整三日后便回许都。”众将除了典韦和曹彰之外都默然离去,众人走后,曹彰看了曹操一眼拼命挤出几滴眼泪哽咽道:“父亲,节哀。”
曹操此时眼中含泪长叹道:“若非为父让你大哥留在中军大营,便不会有此横祸,子脩自少乖巧,为人孝廉果敢,却这般早逝,痛哉!”说完抱着曹彰大哭起来。
曹彰受其感染也嚎啕大哭,现在曹操死了儿子,自己死了大哥,